高中生地理綜合思維素養評價及提升

時間:2022-11-04 16:36:30

導語:高中生地理綜合思維素養評價及提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生地理綜合思維素養評價及提升

高中地理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綜合思維素養作為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使學生樹立從綜合視角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意識,形成較強的分析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地理事物、現象發展的過程。在綜合思維素養的影響下,學生學會從多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而全面觀察、分析不同地域的地理環境特點,辯證看待地理問題。筆者將其概括為要素的綜合、時空的綜合和地域的綜合。

一、高中地理綜合能力及思維能力分析

高中地理課堂上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不是以獨立的個體存在,而是與周圍環境存在多層次、多角度的關系。地理事物具有的時空性和綜合性特點決定了地理綜合思維成為本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是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地理課程必備的基本思維方式,它要求學生具備對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進行全面、系統分析的能力。而學生在分析地理事物,對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進行觀察和解讀時往往缺乏這種思維,因此《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了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注重培養學生自身的綜合思維能力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綜合思維現狀

一是學生地理綜合思維能力偏弱。當前,高中生地理綜合思維能力普遍偏弱,主要表現為難以將空間的相互作用與區域聯系有效地銜接起來,理解課堂學習的地理知識存在較大困難,難以有清晰的思路,如遇到某些地理過程、地理變化等內容時無從下手或分析不全面,同時對地理思想中的核心概念還存在認知不清的情況。基于這些問題,部分學生不愿學習地理知識,學習成績亦不理想。二是學生地理知識體系不完善。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采用灌輸式教學手段,并且存在明顯的“教教材”的情況。學生知識掌握零散,知識面狹窄,難以將所學知識有機聯系起來,形成脈絡清晰的時空思維鏈,對地理綜合思維的發展較為不利。而且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很難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學習到的地理知識也存在局限性。三是學生地理問題分析思路不清晰。在地理問題分析上,學生需要有一個清晰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問題本質。不過就實際情況來看,多數學生不能做到這一點,在地理問題分析上存在不連續性或片面性,很難形成具有核心概念的地理綜合思維。

三、綜合思維能力評價及提升對策

(一)創設主題情境,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在課程學習過程中,興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面對知識繁雜且難度較大的高中地理知識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教師必須探尋如何在課堂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在感興趣的前提下,學生才能積極去學習、主動去思考,推動自身綜合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高中地理知識形象化地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思考、探究,既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又可以推動學生學習質量提升。例如,在學習“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時,因文化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可導入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陜州地坑院》視頻,并設置如下問題:結合地形圖,說出地坑院位于哪個地形區;結合視頻和圖片,推測地坑院作為民居的優點是什么;結合地形、氣候圖,說明景觀的形成受哪些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響;說說這種景觀體現的地域文化是什么,并為地坑院未來的發展提出建議。以上問題設置基于真實情景,使學生探究愿望強烈,易于形成深刻的體驗和感悟,幫助學生從區域綜合的角度認識地域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提升學習的針對性,較好地落實核心素養中對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應用信息技術,利用微課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微課是應用信息技術將零碎的學習內容及素材內容聯系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微課教學主要包含教案設計、課后反思、訓練檢測、師生意見反饋等。例如,在學習巖石圈物質循環知識時,教師制作相應的微課,讓學生了解巖石圈的組成、三類巖石的形成及循環過程等。學生迅速完成地理記憶框架,形成新的骨干知識體系。巖石的種類很多,它們之間的轉換比較復雜。微課預習中,學生的注意力轉向巖漿侵入和火山噴發。教師可利用微課,將巖漿演化的過程生動地展現給學生,幫助學生從時空的角度觀察火山噴發的地理現象及巖石形成的過程。這樣將分散、抽象、難懂的巖石圈物質循環知識結合起來,展示一個動態的演化過程,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三)注重地理實踐,從綜合、發展的視角

解讀地理教學的育人價值在于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并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如地理調查、地理考察、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感悟地理知識對生活實踐和個人發展的重要性;二是與生活相關的活動易于激發學生探究、思考的熱情,讓學生在沉浸式學習中感悟地理知識的魅力。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節“交通運輸布局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時,可以設置如下問題:調查自唐朝以來,陜州對內和對外交通方式的變化;到會興鎮調查,了解會興鎮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發展變化及原因;了解連霍高速、鄭西高鐵的建成通車,對三門峽市有哪些影響;等等。地理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行動,走進真實的自然和社會大課堂,用手觸摸、用眼觀察、用手繪制、用腦思考,既提高了學生的行動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在核心素養引領下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在教學設計中基于課標中的學業質量評價標準,選擇合適的主題情境,創新教學方式,分層次設計問題鏈,使學生從區域、時空的視角綜合分析問題,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作者:裴戈 單位:三門峽市實驗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