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探討
時間:2023-01-03 09:03:07
導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農戶是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主體,也是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的直接受益者,農戶的參與頻率對污水治理起著關鍵作用?;诩舅_爾縣示范村農戶調研數據,在闡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礎情況上,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影響農戶參與生活污水治理行為的影響因素,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吉木薩爾;生活污水;影響因素;多元線性回歸;農戶參與行為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農村污水治理的日益重視,隨之頒布一些相關文件?!掇r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中提出將農戶納為主體,提高農村居民主動性、參與改善人居環境的意識和積極性。同時,《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接續提出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要堅持因地制宜原則,充分尊重農民主體地位,推行“政府引導、市場運營、農民參與”模式,以提升農民幸福感和獲得感為根本目的,以全面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F如今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三個方面:一是關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如,趙霞(2016)對京冀地區進行農村人居環境考察指出我國農村存在水污染的問題,污水橫流的現象;鄭順顯(2021)提出大部分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礎還比較薄弱,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應強化科學規劃和統籌推進;徐蕾(2021)等認為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中農戶的主體意識不明確,環保意識較弱,農戶的慣性思維忽視了污水工作。二是對農戶參與污水治理的重要性研究。王莽莽(2021)認為農戶作為農村社會的主體,農民主體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缺位,直接影響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推進。齊敏(2017)表明農戶參與環境治理,可以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并在其中發揮主體作用。因此,農戶參與污水治理的作用不可替代。三是農戶參與污水治理影響因素研究。呂齊(2021)提出將農戶稟賦因素作為控制變量,責任主體意識和治理認同對農民參與農民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有正向影響。唐洪松(2021)等研究表明集體認可和干群溝通均正向影響公眾水環境治理行為,且干群溝通通過影響集體認可對公眾水環境治理行為有進一步的正向促進作用。另外一部分學者從人口統計學變量的角度來分析個體參與行為的差異。唐林(2019)等學者提出受教育年限對農戶參與行為效果有顯著影響。劉云霞(2016)指出居民年齡、受教育程度對公眾環保參與有顯著影響。吉木薩爾縣隸屬新疆昌吉州,且水資源十分稀缺,2021年被評為投資潛力最大的100個縣市之一。投資潛力的研究指標包括生態環境系統。作為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農戶宜居宜業的重要措施之一,農戶參與的頻率直接決定著污水處理的效果。吉木薩爾縣在污水治理過程中存在農戶參與行為不積極的問題,故將吉木薩爾縣作為研究地區。因此,本文通過梳理已有的文獻,從農戶主體角度對研究區調查數據進行實證分析,促進農戶參與行為,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對創建美麗宜居鄉村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農戶參與行為決策路徑分析
在農村污水治理中農戶參與行為受到諸多因素影響,主要包括個體特征、生態認知、基礎設施建設認知、村莊主體意識認知和村莊活動組織認知。個體特征包括性別、年齡、在村內居住時間、是否擔當村干部、家庭收入及健康水平。生態認知包括環境責任認知、污水治理必要、水污染認知、居住環境滿意度;農民參與行為的差異體現在不同的認知情境中,對污水處理重要性的認知差異導致農民參與污水處理的行為不同,居住環境的舒適度與農戶有直接利益相關。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評價、維護重要性和施工影響的認知會引起農戶環保行為的差異,且農戶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及運營管理工作的理解并支持的態度決定治理成效的高低。村莊主體意識認知主要包括對村莊依賴、村內主體意識、村內事務關注度及對村內活動支持度;農戶對村莊主體意識認知越高越有利于促進參與行為的決策,并且村莊環境得到改善會帶給農戶自身參與的榮譽感。村莊活動組織認知主要包括基層執行力度、教育宣傳、村干部帶頭和村規民約制度。村集體所具體開展的生活污水治理措施直接影響農戶的生活習慣和環境保護意識,促進農戶參與生活污水治理的行為決策。具體行為決策路徑如圖1所示。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數據來源于調查樣本三類區,分別為三臺片(老臺、三臺慶陽湖)、城鎮片(北庭鎮、吉木薩爾鎮、二工鎮)、山區片(新地、大有、泉子街)3個區域。本研究實際回收問卷384份,有效問卷377份,問卷合格率98.2%。本研究調查主要分為6個部分:農戶參與行為、農戶個體特征、生態認知、基礎設施建設認知、村莊主體意識認知、村莊活動組織認知。
(二)模型選擇。由于農戶參與行為是連續數值變量,因此本文選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影響農戶參與行為的變量因果關系,進行更加深層次的探討分析。因此,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模型為:Y=a1X1+a2X2+…+a4X4+b其中,Y是被解釋變量(因變量)農戶參與行為,X1表示生態認知,X2表示基礎設施建設認知,X3表示村莊主體意識認知,X4表示村莊活動組織認知,b為控制變量,其中個體特征本文選中7個變量作為控制變量。在進行回歸前,本文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對指標進行歸納總結,由于問卷數據不存在共線性,因此在綜合指標量化階段使用均值化方法進行數據處理,對4個綜合維度進行合成,即每個維度得分均為各因子均值分。a1、a2、a3、a4為待估參數。
三、農戶參與行為影響因素:結果與分析
利用回歸分析檢驗模型1和模型2,本文以農戶參與行為為因變量,模型1是以生態認知、基礎設施建設認知等四個關鍵解釋變量對農戶參與行為進行分析;模型2是以農戶個人特征為控制變量,以生態認知、村集體重視程度、基礎建設及村莊歸屬感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模型1和模型2回歸結果基本穩定,并略有提高,表明自變量對因變量有較為穩定的影響作用。
(一)生態認知。從表1模型回歸系數表中可知,模型1與模型2中自變量生態認知顯著性均為0.000,在1%的水平上正向顯著,意味著生態認知能促進農戶投身于污水治理。具體表現為:農戶環境責任意識越強,參與污水治理行為的積極性越高,農戶對水污染認知越高,參與行為的頻率越高,農戶對居住環境的滿意度越好,更加積極地投身于污水治理。
(二)基礎設施建設認知。從模型結果可知,基礎設施建設認知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意味著基礎設施的建設在污水治理中能促進農戶參與行為的積極性。具體表現為農戶對村級基礎設施建設滿意度、污水處理效果及維護的評價越高,越能促進其參與行為的積極性。
(三)村莊主體意識認知。從回歸結果中得到,村莊主體意識認知均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說明其能促進農戶參與污水治理的行為。具體表現為:農戶主人翁意識越強,參與治理行為越積極;對村內事務關注度越高,參與污水治理頻率越高;對村組織各項活動越支持,參與行為越積極;長期居住在村莊的農戶對村莊依戀會越強,對居住環境會有一定要求,促進農戶對污水治理行為。
(四)村莊活動組織認知。從回歸表中可知,村莊活動組織認知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意味著村內活動組織能促進農戶參與污水治理行為。具體表現為:基層污水治理執行力度和制度要求對農戶參與行為有促進的作用,同時污水治理前后環境有明顯改變及村干部帶頭影響均會使農戶更加積極投身于參與行為中。
(五)控制變量。本研究將農戶個體特征作為控制變量,從模型2中可知其中年齡在10%的水平上負向顯著;學歷在1%的水平上正向顯著;是否擔當村干部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家庭收入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其余變量不顯著。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農戶,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為頻率會越高;有干部經歷的農戶相對于一般農戶對村內事務更加了解及關注,愿意在農村污水治理中呼應村內規定和發揮自身影響力;高收入的農戶更注意居住場所的生活質量及衛生,從而參與行為的積極性越高。而年齡與農戶參與行為呈負相關,可能原因是年紀越大的農戶長期居住在農村,傳統的生活習慣及觀念改變較難,更加關注自身的經濟福利,因此參與污水治理的行為積極性較低。
四、結論及建議
本文運用多元線性回歸對研究區農戶參與生活污水治理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表明:生態認知、基礎設施建設、村莊主體意識認知和村莊活動組織認知對農戶參與生活污水治理行為具有促進作用,其中農戶學歷、家庭收入和干部經歷能顯著推動農戶參與治理,而年齡對農戶參與污水治理行為具有負向顯著影響。根據研究結論,結合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建議:第一,提升農戶生態認知,促進農戶參與。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宣傳和引導,在提高農戶的環境責任意識下,增強農戶環保行為意識。通過宣傳增強農戶對生活污水的認識,讓農戶意識到生活污水對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帶來的危害及污水治理的必要性。第二,加強基層治理力度,提高農戶參與可持續性。通過村干部、村兩委帶頭治理作用,營造農戶積極參與環境治理良好氛圍。另外,加強農戶與村集體之間的聯系和信任,增強村集體的組織動員能力,帶動農戶積極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持續性。第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戶主體意識。加強各鄉鎮對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管理的積極性,確保各村莊及農戶作為管理主體并參與設備運行的管理,呼吁農戶積極投勞。另外,需完善現有運維管理模式,并培訓本地農戶加強對管道運維做日常巡護,給予農戶幫助,提高對基礎設施的認知程度,并使其了解支持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運營和維護工作。
主要參考文獻:
[1]黃森慰,唐丹,鄭逸芳.農村環境污染治理中的公眾參與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7(03).
[2]查建平,周玉璽.農戶參與生活污水治理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與經濟,2021.34(03).
[3]王賓,于法穩.“十四五”時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戰略任務[J].改革,2021(03).
[4]趙霞.農村人居環境:現狀、問題及對策———以京冀農村地區為例[J].河北學刊,2016(01).
[5]鄭順顯.建甌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海峽科學,2021(07).
[6]徐雷,趙曉靖.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問題及解決方法[J].皮革制作與環??萍?,2021.02(17).
[7]王莽莽.新時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農民的認知、參與及評價情況研究———基于湖南省484個村莊3655個農民的調查與研究[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21(04).
[8]齊敏.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的公眾參與研究[D].北京:中國礦業大學,2017.
作者:李丹陽 陳前利 張入文 陳琳 劉潤香 單位:新疆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上一篇:區域經濟與旅游資源發展策略
- 下一篇:體育產業發展困囿及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