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科學發展觀上半的總結
時間:2022-04-27 06:56:00
導語:財政科學發展觀上半的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全市財政工作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公共財政的要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依法行政,依法理財,支持了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一、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市人代會通過的財政收支預算順利實現
根據快報統計,20*年全市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69.88億元,同口徑增長29.3%。加上基金收入67.98億元,上劃中央收入165.79億元,財政總收入為403.65億元(還原全部出口退稅因素為427.5億元),同口徑增長27.6%。包括上級補助及滾存結余在內,預計全市可用財力273.7億元。全市一般預算支出192.97億元,同口徑增長24.64%,加上基金支出67.26億元,財政總支出260.23億元,同口徑增長23.17%。
從預算級次看,市本級財政收入完成198.33億元,同口徑增長25.6%。包括上級補助及滾存結余在內,預計可用財力140.8億元。財政支出129.58億元,同口徑增長18.72%。區縣財政收入完成2*.32億元,同口徑增長29.7%。包括上級補助及滾存結余在內,預計可用財力132.9億元。財政支出130.65億元,同口徑增長27.87%。
全市、市本級、區縣均實現了收支平衡。目前財政決算正在編制過程中,最終將根據省財政批準的決算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
二、充分發揮財政職能,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促進全市經濟新一輪發展正確把握國家宏觀政策調整機遇,進一步促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市本級安排資金2.45億元,重點用于落實產業引導、政策扶持、培育經濟新增長點、鼓勵技術創新等。安排2000萬元用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專項資金,1500萬元用于外向型經濟發展專項補助,2000萬元用于三產專項及貼息,1000萬元用于旅游發展。支持*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及*化工園區建設,留成財力9.23億元,主要用于區內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等。
貫徹落實國家出口退稅機制改革政策,及時調度資金,全市出口退稅23.85億元,支持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市本級安排建設和維護支出23.99億元,同口徑增長16.79%,支持地鐵、城東污水處理廠、江心洲污水處理廠、*鐵路客運站改造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和正常的城市維護必要支出;安排2.3億元用于污水治理,提升生態環境的建設與保護水平;安排2000萬元用于小城鎮建設等。
20*年,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財政蛋糕做大,收入結構優化,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為42.1%,比上年增加了2個百分點,為新一輪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堅持富民優先,統籌城鄉發展,增加“三農”投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市本級安排各項農業事業支出2.56億元,同口徑增長15%,支持了農村和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綜合開發等建設。
切實增加各方面對“三農”的投入。市本級安排8967萬元用于農村八件實事。其中:實行農村稅費改革,免征農業稅及附加,安排轉移支付資金6240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補助資金960萬元,農改水和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667萬元,農村低保補助資金600萬元,農村公共衛生、醫療救治網絡補助500萬元。各級財政落實資金3326萬元,對農民糧食生產實行直接補貼,促進農民減負增收。市本級教育等各項社會事業用于“三農”的投入7500萬元。市本級多渠道籌集2億元資金用于“綠色*”工程建設。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市本級安排就業、再就業資金2??2億元,用于再就業和青年見習補貼、困難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勞動保障網絡建設等;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優惠扶持政策的通知》,豐富了政策內容,擴大了覆蓋面,簡化了小額擔保貸款辦理程序,鼓勵和促進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進一步加大社?;饠U面征繳和清欠力度,建立長效機制,確保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按規定養老金標準人均每月提高了53元。建立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全市安排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資金11621萬元,其中:市本級安排5498萬元,保障了12??*萬名城鄉困難居民的基本生活;完善醫療、教育、住房、臨時救助等各類專項救助制度,促進全市社會救濟工作由單一的救濟型向全面的保障型發展。推進退役士兵貨幣化安置工作,提高自謀職業比例,發放退役士兵自謀職業補償金2935萬元,其中市本級安排1815萬元。落實城鎮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籌集廉租房建設資金7500萬元。
四、統籌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保障政權運轉,維護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大局市本級公檢法司支出9.57億元,增長18.98%,保障了政法系統正常運轉,重點用于創建最安全城市、設備購置、監所修建、落實“科技強警”“從優待警”政策和辦案經費等。
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市本級教育支出5.17億元,增長23.8%,用于教育布局調整、改造薄弱學校、廠校剝離、“村小提升工程”、農村困難學生助學券等;科技支出2.09億元,增長18.38%,用于高新技術產業化、科技創業和創新能力建設、科普支出、市屬科研院所科研經費補助等;文體廣播事業費1.74億元,增長11.74%,用于十運會配套場館建設、運動員訓練經費,廣播電視設備數字化改造、打造精品劇目、文博場館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計劃生育等各項;衛生支出4.07億元,同口徑增長10.95%,用于公共衛生單位設備購置、按國家規定對醫療單位的政策補助以及公共衛生應急突發處置中心、市第二醫院綜合樓、兒童醫院病房樓建設等。
為保證市民燃氣供應和公交車輛正常營運,安排市政公用企業、設施各項補貼1.3億元;為確保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要,安排放心副食品專項資金1000萬元;安排糧食補貼資金3752萬元。
五、積極穩妥、協調推進,各項財政改革向縱深發展
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有序推進。在機關工資統一發放、政府采購項目資金統一支付的基礎上,市級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試點部門達到34家。部門預算編制改革逐步深化,擬定了項目支出管理辦法,從項目庫設立、項目申報、審核、實施、監督檢查與績效考評等方面予以明確;調整、完善了綜合定額標準。政府采購工作深入推進,通過簡化程序、限時辦理、創新采購操作方式以及全過程網絡化管理,提高了采購效率;加大監管力度,首次開展了對定點供應商進行檢查。圍繞財政管理和改革的重點,加強制度建設,推進財政監督檢查工作。市政府出臺了清理財稅優惠政策以及規范財經秩序和稅源轉移行為的文件,將有利于進一步制止違反規定爭搶稅源的行為。
20*年,全市財政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市、區、縣財政呈現共同發展的格局,公共財政的理念進一步確立并在支出安排上得到體現。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一是出口退稅機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地方財政收入和可用財力的增長;二是宏觀調控在短期內對部分行業的稅收影響明顯,“三農”、社會保障等剛性支出增加,財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財政管理與改革任重道遠;三是部分縣區特別是鄉鎮減收增支,債務負擔重,財政平衡壓力較大。
- 上一篇:財政局地方稅務局半年總結(市)
- 下一篇:財政局理財半年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