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財政管理制度健全工作半年總結

時間:2022-09-07 05:47:00

導語:財政局財政管理制度健全工作半年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局財政管理制度健全工作半年總結

今年以來,我們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按照省、市要求,緊緊圍繞工作目標,認真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努力實踐“三個代表”,全面貫徹執行黨和政府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積極推行財政改革;不斷完善財政體制,加強財政管理,大力組織財政收入;落實財政政策,合理安排支出資金;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確保財政資金安全運轉,在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推進實現“兩個率先”進程中作了積極的努力。

一、圍繞做大“蛋糕”,積極組織財政收入

上半年,全區入庫財政總收入76695萬元,占年度預算的51.8%,占市任務的51%(完成進度在市排列第四),比上年同期增加11518萬元,增長17.7%。按征收部門:國稅部門完成33118萬元,占年度預算的53.5%;地稅部門完成35610萬元,占年度預算的53.1;財政部門完成7967萬元,占年度預算的41.7%。按收入種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入庫40083萬元,占年度預算的55.3%(完成進度在市排列第三),比上年同期增加7379萬元,增長22.6%;基金預算收入入庫7587萬元,占年度預算的35.1%,比上年同期減少2038萬元,下降21.2%;上劃中央收入29025萬元,占年度預算的53.8%,比上年同期增加6177萬元,增長27%。在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81.8%,占一般預算收入的84.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中,增值稅25%部分入庫7188萬元,占年度預算的51.8%,比上年同期增加1239萬元,增長20.8%;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40%部分入庫4960萬元,占年度預算的61.1%,比上年同期增加1639萬元,增長49.4%;地方工商稅入庫19674萬元,占年度預算的55.3%,比上年同期增加870萬元,增長4.6%;契稅入庫1890萬元,占年度預算的63%,比上年同期增加389萬元,增長25.9%;國有資產收益1358萬元;行政性收費入庫2451萬元,占年度預算的87.5%,比上年同期增加1405萬元,增長134.3%;專項收入入庫1463萬元,占年度預算的61%,比上年同期增加458萬元,增長45.6%;其他方面收入入庫1099萬元,占年度預算的50%,比上年同期增加81萬元。在組織收入上,我們除了加強與國地稅部門聯系,按照“加強征管、堵塞漏洞,懲治腐敗,清繳欠稅”的工作方針,強化稅源調查,做好稅源稅收分析,規范征收秩序,防止稅收流失,保證做到應收盡收外,還積極挖掘財力增長點,全力組織財政收入,并及時反映財政收入完成情況,促進目標任務的完成。

一是加強非稅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認真貫徹落實財政部《關于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通知》精神,密切關注省、市非稅收入管理改革動向,積極研究我區非稅收入管理改革思路,加強非稅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強化專項資金管理,確保專項資金按規定征收、使用。對2005年度住房基金財務收支決算進行了審查,按照相關規定提出我區2005年度住房基金收益分配方案,為領導提供決策服務,進一步強化了城市住房基金的收入專戶管理和規范支出分配。對2005年彩票公益金財務收支情況進行了檢查,對資金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規范了資金管理。按照市有關部門的管理規定,對彩票公益金,實行計劃管理,做到事前有計劃,事后有監督。在征收政府調控金工作中,對所有預算外收入按實調控、按季扣繳。上半年共征收政府調控金216.3萬元。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規范土地資金管理。做到三個加強:加強土地出讓金管理。上半年共結算土地出讓金11587.47萬元,區應得分成收入11587.47萬元,其中工業園6460.93萬元,鄉鎮5126.54萬元。上市土地市已收農業發展重點資金125.15萬元,從土地出讓金收入中統籌180.60萬元。區國土局上繳區內出讓金252.19萬元。加強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收支管理。按照揚財綜[2005]19號文件規定,明確專人負責,對新增建設用地報批批次建立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收支臺賬,及時與國土部門對賬。上半年共報批新增建設用地計劃4個批次21塊個地塊,新增建設用地面積87.3364公頃,收取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1842.36萬元,并全額解繳市庫,確保省對我區新增建設用地計劃的順利審批,促進我區經濟快速發展。加強失地農民保障資金的管理。根據《**市征地補償安置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實施暫行辦法》的要求,結合**市區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金管理細則,對失地農民生活保障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專人負責,對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償費按照征地批次和地塊建立失地農民安置補償費收支臺賬。今年已與市國土局結算失地農民安置補償費1770.24萬元,并按規定全額支付區社會保障基金專戶。

三是狠抓契稅征收管理。半年來,我們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組織收入措施,堅持依法征收,應收盡收,契稅收入工作繼續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勢頭。到6月底,累計征收契稅3058萬元(市級房屋契稅1838.51萬元、邗江土地契稅及鄉鎮集體契稅1219.49萬元)。累計入庫1823.35萬元(入市級國庫660.1萬元、入區級國庫1163.25萬元)。為我區財政收入時間、任務雙過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密切部門配合,強化耕地占用稅征管。為了保證稅源足額征收入庫,在征收管理工作中,做到“四個注重”,即:注重政策宣傳,創造良好的征收氛圍;注重部門配合,全面掌握稅源;注重征收管理,嚴格按章征稅;注重稽查監督,增強稅法嚴肅性。

二、樹立科學發展觀,合理安排財政支出

上半年,全區實現財政支出37744萬元,占年度預算的42%,同比增加5504萬元,增長17.1%。其中:基本建設和企業挖潛改造支出810萬元,占年度預算的40.5%,同比減少191萬元,減少19.1%;農林水及氣象支出2330萬元,占年度預算的39.9%,同比增加358萬元,增長18.2%;文體衛生事業費支出1219萬元,占年度預算的25.9%,同比減少232萬元,減少16%;教育事業費支出6974萬元,占年度預算的40.5%,同比增加459萬元,增長7%;科學事業費及科技三項費用支出1270萬元,占年度預算的109.5%,同比增加775萬元,增長156.6%;行政管理費及公檢法司支出8629萬元,占年度預算的45.4%,同比增加3001萬元,增加53.3%;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費及社會保障支出1343萬元,占年度預算的43.3%,同比增加582萬元,增加76.5%;工交商等部門事業費及其他支出6627萬元,占調整后年度預算的51.2%,同比增加2097萬元,增加46.3%;專款支出375萬元,占年度預算的16%,同比減少35萬元,減少8.5%;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支出8167萬元,占年度預算的37.8%,同比減少1310萬元,減少13.8%。在資金管理上做到合理安排支出,保證重點支出需要。

1、加強支出管理。按照年度支出預算嚴格支出管理,保證財政支出的平衡。一是堅持均衡撥款。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根據穩健性原則,對單位的經常性支出和專項支出實施分類管理。對經常性支出實行按月均衡撥付的辦法,既保證政府機關職能的正常運轉,又避免超計劃撥款,使財政預算得以順利執行。二是加強指標管理。認真登記指標臺賬,并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審批,嚴格管理。三是強化資金調度。為緩解資金矛盾,一方面和有關征收部門協調,督促收入資金均衡入庫,另一方面及時向上級部門反映情況,請求支持,保證支出預算的順利實施和臨時突發資金的需求。

2、突出財政重點,保障支出。首先,序時足額安排工資統發資金。一方面認真辦理工資統發業務,確保機關事業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另一方面,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加強教師工資管理。為牢固確立公共財政的理念,我們把確保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及時足額發放作為第一要務,按照“三個統一”的要求,及時做好教師工資發放工作。其次,按照有“進”有“退”的理財方針,繼續堅持“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突出財政保障重點,強化社會基金支出管理,做好“兩個確?!焙汀暗捅!惫ぷ?,加強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和調度,確保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費按時足額發放。

3、繼續加大政府采購工作力度。進一步宣傳學習《政府采購法》,完善《工作管理制度》,規范采購程序。加強公務用車管理,對定點采購的商品(服務)的價格實行雙因素控制,創新工程類項目政府采購模式,規范使用邀請招標、詢價、談判等采購方式進行日常采購,逐步確立公開招標的主體地位。努力擴大政府采購的范圍和總量,上半年完成采購總量2190萬元,其中:貨物1057.7萬元,工程803萬元,服務460.6萬元。節約采購資金194萬元,節約率8.13%。

三、落實公共財政政策,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財政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杠桿,充分發揮財政職能直接關系到社會經濟的發展進程,財政管理和服務是發揮財政職能的重要體現。我們始終寓服務于管理之中,不斷強化財政服務經濟的作用,努力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1、支持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建設創新型邗江。著力支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政府為主導的創新機制。充分發揮財稅政策的導向作用。2006年全區財政安排科技三項費用和經濟建設資金2204萬元,扶持企業調整加大投入的政策導向,重點支持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業發展前景廣闊的高新技術企業。引導企業用足用活現有政策,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推動更多的產品由“名牌產品”向“王牌產品”轉變,努力實現從“邗江制造”到“邗江創造”的轉變。繼續加強和改進中小企業擔保基金管理,進一步健全以融資擔保、技術服務為重點的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落實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使民營企業家安心創業、舒心工作、放心發展。著力支持構建節約型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引導企業在節約資源中求發展,在推進循環經濟中求發展,在保護環境中求發展。

2、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目標和區委、區政府提出的走新型“三農”發展道路的要求,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鄉統籌發展。一是建立與完善覆蓋農村的公共財政制度,保證支農投入穩定增長。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對農村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制度,按月發放50元的獨生子女家庭生活補助;安排財政資金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使絕大多數農民能夠看得起病;認真做好農資增支綜合補貼和水稻直補工作,全面實行“一卡通”發放;增加村級轉移支付,村級三項資金預算收入1000萬元,比去年多增加165萬元,重點解決1022戶到齡五保應保未保問題。二是增加對新一輪建設農村、造福農民的實事工程建設投入。支持骨干和成長型的龍頭企業擴大基地規模,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培育農產品品牌,開拓國內國際市場。三是支持實施農民培訓工程,按照培養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要求,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創業培訓,支持農民在本地轉業,離土不離鄉,實現農村勞動力低成本轉移。四是完善財政涉農補貼政策。探索建立對種糧農民收益綜合補貼制度,穩定糧食生產,減少中間環節,全面推行財政涉農補貼資金發放“一折通”管理新模式。五是加大扶貧開發支持力度。推進“整村扶貧”工作,繼續對經濟薄弱村實行重點幫扶。今年區級財政預算安排5508萬元支持新農村建設,資金投入增量達1340萬元,比上年增長32.1%。其中:農村道路和小農橋建設1130萬元,碧水工程和農村改水1000萬元,農村教育培訓和文化建設1341萬元,農村醫療大病統籌和計劃生育家庭補助610萬元,村組三項資金和小康村建設1100萬元。

3、支持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努力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戰略舉措。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理財觀,努力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一是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繼續支持就業再就業工作,積極鼓勵全民創業。完善和落實各項財稅扶持政策,統籌城鄉就業,支持下崗失業人員、城鎮新增的勞動力、農村富余勞動力實現就業資金分配辦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在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中的積極作用。支持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培訓,培養創業人才。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完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積極推進“五險合一”的征繳管理體制和抓擴面、促征繳的激勵機制,增強社保基金的抗風險能力。改革養老金計發辦法,鼓勵早參保、多繳費。繼續加快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做好城鄉低保工作,實現應保盡保,根據物價和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低保標準;支持加快城鄉醫療救助體系建設步伐,解決困難群體病有所醫的問題;繼續推進農村五保戶“關愛工程”確保應保盡保。2006年預算共安排農村低保、農村合作醫療和五保戶供養資金860萬元。二是支持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繼續把教育發展放在優先位置。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教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繼續鞏固和完善以區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深化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努力實現教育公平。按預算安排,從今年下半年新學年開始,我區將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財政將每年增加支出1000萬元左右。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大對實用性人才的培養力度。進一步健全扶困助學機制,讓困難家庭學生上得起學。加大財政對公共衛生事業投入力度。支持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逐步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矛盾。

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強化財政監督

1、建立和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健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度。按照主管部門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廉政勤政制度、文明辦公守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實施辦法、財政系統工作人員廉潔從政的若干規定、工作目標和崗位責任考核的暫行規定等制度。按照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要求,與上與下層層簽訂目標管理責任狀,實行部門一把手負責制,并將目標管理納入當年綜合考評。嚴格落實“一崗兩責”制度,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與財政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和其他業務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一起考核。二是建立健全機關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圍繞工作職責,針對內部管理存在的薄弱環節,著重完善和建立了崗位責任制度、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學習制度以及財政、財務管理制度。同時,還對財政資金管理的操作規程、票據管理、內部審計監督等方面的制度進行了完善。在此基礎上完善了《年度機關目標管理考核意見》和《鎮財政所工作考核辦法》,將各股室和基層財政所的工作職責細劃后,確定合理的考核內容和評分標準。在局機關內部圍繞考核目標,平時逐月安排工作,經常檢查對照,季末進行評比,及時找出差距,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奠定了基礎。三是繼續積極推行崗位輪換制度。按照區委、區政府組織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根據財政部門的崗位特點,把崗位輪換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來抓,除了機關中層干部進行競爭上崗外,還對基層財政干部進行崗位輪換,從而有效防止違紀現象的發生。公務員之家:

2、對區級機關一級部門預算單位財政財務進行綜合檢查。會同有關部門聯合組成四個檢查小組分別對全區34個區直一級部門預算行政事業單位及其下屬單位2005年度財政國庫集中收付的實施、部門預算的執行和獎金福利的發放等工作進行了檢查。通過檢查,在收入預算執行中,有收費項目的單位能夠按照收費標準和收費項目進行收取,并能在醒目位置進行了公示,各項收費票據能有專人保管。發現少數單位部分票據開具上相關內容填寫不完整,收費標準未填列,收費數量未寫,部分單位用行政事業結算票據向相關單位收取贊助、補貼等費用。在支出預算執行中,個別單位未將應納入政府采購的工程、貨物、服務等項目進行集中采購。有的報支手續不完備,也有的單位用項目支出安排的專項經費彌補公用經費和人員經費不足,造成專項不能專用。在獎金福利發放中發現了少數單位未能按政府規定的標準發放。

3、全面實行政務公開。在此基礎上,按照年初制定的內部監督審計制度要求,有計劃地對部分鎮(街辦)財政所的財政財務和部分區級部門財政財務的收支執行情況進行了檢查。按照“依法公開、真實公正、注重實效、有利監督”的原則,突出重點,對經濟發展規劃;年度目標任務及完成情況;部門預算和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內容、要求和方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范圍、對象和標準;財政支農工作的措施和促進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政府采購程序和集中采購制度;為民辦實事項目;農村“三項資金”管理和糧食直補資金發放以及涉農收費標準;先進集體、個人及其榮譽稱號的評選、申報、提拔、入黨;干部年度、任期民主測評;黨政干部廉潔自律情況;重大事項決策和有關政策、規定、制度等內容,通過多種形式向基層群眾進行公開。

4、對重點崗位實施勤政廉政監督。我們按區紀委要求對局機關與群眾生產生活關系密切、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預算股、農稅股等崗位實施勤政廉政監督,以公開透明為基本要求、以教育防范為基礎、以制度建設為抓手、以監督制約為保障,逐步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從決策和執行環節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通過加強勤政廉政教育、法律法規教育、宗旨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通過嚴格明確職權范圍及其責任,建立嚴格的權力運行程序制度,加強權力制約制度的系統化、完備化建設,真正形成用制度來規范從政行為、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機制;通過加強廉潔自律情況的監督,對制度執行情況的重點監督、對行政效能的監督和黨內黨外的監督,把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后監督緊密結合起來,使監督關口前移,讓監督貫穿于權力運行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