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上半年度小結

時間:2022-07-07 04:26:00

導語:林業上半年度小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上半年度小結

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省第八次黨代會、市委二屆七次全委會、縣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和縣第十一屆代表會第二次會議、全省林業局長會議以及全市林業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建設現代林業的構思,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飽滿的工作熱情,務實的工作作風,團結和帶領全縣林業系統干部職工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狠抓落實,上半年林業工作有序開展,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林業總產值8.5億元;完成營林造林任務7.8萬畝、其中竹材基地建設18496.1畝;完成木材生產25.28萬立方米,人造板6.5萬立方米,紙漿5.0萬噸,松香0.59萬噸,松節油0.13萬噸;森林火災受災率控制在1‰以內,森林火災案件查處率達80%;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8.8‰以內;征占用林地審核率達100%;林政案件查處率達到100%;完成沼氣建池524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體改革掃尾各項工作繼續開展,取得以上成績,主要采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年上半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全面加強資源林政管理

半年來,通過落實目標責任制,整合力量,資源林政管理工作中繼續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林權審核。充分運用林改所取得的成果,繼續發揮林業局林權審核領導小組的工作職責,完善林權審核機制,做到所有伐區在規劃前都必須由林權審核領導小組統一審核,凡林權不清、存在爭議的林區一律不得進入采伐申請程序,從源頭上規范了采伐行為;二是調查設計。對未經林權審核領導小組審核的申請一律不進行伐區作業設計,嚴格按《森林采伐作業設計規程》的要求進行設計,加大投入,做到伐區總界線上的主要標志界上都噴上紅漆,使伐區有明確的標界,增加伐區樣點數量,提高伐區蓄積量和出材量的設計準確度,為資源林政管理提供詳盡的資料和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是伐區管理。加強對伐前公示、伐區撥交、伐中檢查的監管力度,將資源林政股工作人員分片落實到監管的全縣每一個伐塊,伐后驗收等幾個環節都要集中一切可集中的力量,加強痕跡管理和臺帳管理,落實責任制,杜絕伐區違規違法仍然給予驗收的情況發生;四是木材運輸。加強與森林公安的溝通和聯系,切實加強對木材檢查站的監理,提高了木材檢查站對二次檢尺復核的工作質量,通過嚴格執法,部份木材生產商已采伐的15000多立方米木材因缺少采伐指標而滯留在山場,有關情況已上報縣人民政府作出最終處理決定;五是案件的查處。林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辦公室、各鄉(鎮)執法中隊加大林業行政案件的查處力度,屬于林業行政案件,在查處范圍的堅決查處,超越執法權限的及時移交森林公安,上半年共受林業行案件22件,查處22件,查處率100%,打擊違法犯罪人員49人,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5萬多元,維護了林業執法的嚴肅性,規范了林業生產秩序。

市林業局預下達我縣木材生產計劃采伐量97.61萬立方米(其中縣屬部份為53.59萬立方米),出材量68.54萬立方米(其中縣屬部份為36.98萬立方米)。經縣人民政府同意,縣林業局以《關于下達年第一批低產林改造木材生產(預安排)計劃的通知》(景林[]18號)文下達給林權所有者,在各木材生產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木材生產工作有序進行,共發放商品材林木采伐許可證2362份,發證采伐量39.61萬立方米,發放非商品材農民自用材林木采伐許可證1310份,實際生產林木采伐量0.56萬立方米,發放燒材林木采伐許可證39份,發證蓄積量0.02萬立方米。

(二)鞏固生態公益林建設成果、生態受保護

1、抓好公益林管理工作。根據省、市下達的省級地方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控制面積110.7萬畝,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編制了《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省級地方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實施方案》,為年底兌現省、市安排的生態效益補償資金打下堅實基礎,進一步落實生態公益林管護責任,切實簽訂《限伐協議書》和《禁伐協議書》,嚴格執行有關資金管理規定,及時將補償資金兌付到林農手中,切實鞏固全縣生態公益林建設成果,積極籌備對上年度所兌現的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開展一次內部檢查、審計的準備工作。

2、抓好營林造林工作。抓住全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林地林木所有權、經營權和收益權逐步落實,社會各界投資林業、營林造林熱情高漲的有利時機,積極鼓勵、支持社會各界營林造林,加強造林指導、檢查和驗收工作,全縣形成了以云景林業開發公司、景谷林業股份公司為帶動,社會各界廣泛投資,廣大農民積極參與的營林造林氛圍。在未進行年終檢查驗收時,經初步統計,完成營林造林7.8萬畝,其中:工程造林1.9萬畝,采伐跡地更新4.8萬畝,社會各界造林1.1萬畝。

3、加強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作。上半年繼續加強對207.37萬畝天然林保護工程區和退耕還林造林地,年7048畝封山育林地的管護工作,鞏固全縣退耕還林建設成果,落實責任,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完善管護措施,完成了年度1.45萬畝三年期天保工程造林地的檢查驗收;對天保區年度擴大內需新增公益林4170畝造林地的規劃、設計、整地及定植工作;完成年度2000畝人工林撫育試驗工作驗收;按政策規定做好糧折現金、種苗補助和現金兌現工作;加強對退耕還林資金的檢查和監督,確保資金安全,兌現年未到期并檢查驗收合格的退耕還林款1257.1萬元;完成年國家下達的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后續產業項目10200畝的規劃、種植工作,落實了配套的57口沼氣池,154眼節能改灶,督促威遠鎮和碧安鄉在上年度補植補造不合格的退耕還林面積733畝,杜絕退耕還林地復墾現象發生。

4、抓好能源建設工作。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加強與撫貧辦、新農辦、創新辦及貧困山區掛鉤撫貧單位的協作聯系,將沼氣建設與安居工程、掛鉤撫貧、整村推進、茅草房、叉叉房改造等工作緊密結合,盡力克服建池條件越來越差,成本越來越高等不利因素,截止6月底完成沼氣建池524口(其中國債項目508口、省市級項目16口),完成不能正常使用的病、老沼氣池的維護4400多戶,建立農村沼氣服務網點6個(5個國債項目服務網點、1個省市級服務網點),對國債項目沼氣建設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檢自查,經自檢自查結果表明,建池質量達到省、市驗收標準。

5、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為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和威遠江自然保護區管理,由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與威遠江自然保護區管理所共同配合,于4月份完成了省、市安排給景谷年野生動植物肇事補償金10萬元的兌現工作,該經費涉及除民樂鎮以外的9個鄉(鎮),所有經費按照村民小組、村民委員會、鄉(鎮)逐級匯總上報的87萬元的損失總金額的比例,平均分配到鄉(鎮)林業站,再由鄉(鎮)公示后確認后,再兌現到受野生動物肇事損失的群眾中,全縣共有1925戶農戶領導到動物肇事損失補償金,將人民群眾的財產損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群眾保護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