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黨建工作上半年總結
時間:2022-04-21 04:05:00
導語:農業局黨建工作上半年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以來,我市農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農業廳的具體指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增加農民收入、推進新農村建設統攬農業工作全局,認真落實黨的惠農政策,大力開展大宗作物高產開發,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努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一、工作成效
1、夏糧作物豐產豐收
今年我市的小麥生產,通過大力實施小麥高產開發“1346工程”,充分發揮廣大農業科技人員的主力軍作用,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立足抗災奪豐收,各項增產措施得到落實,夏糧取得全面豐收。據統計,全市夏糧面積498.3萬畝,平均畝產達到457.9公斤,比去年增長4.6%,總產22.82億公斤,增長5.8%,連續第五年創歷史最高水平。同時,單品種連片種植面積擴大,小麥品質一致性進一步提高,實現了產量和質量同步增長。
2、農業結構調整扎實推進
糧食優質化進程進一步推進,優質強筋小麥面積發展到402萬畝,占麥播面積的80.7%。在奪取夏糧豐收的基礎上,堅持“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指導思想,積極引導群眾搶墑播種,種足、種好秋作物,抓住夏種有利時機,大力發展高效經濟作物和特色農業,切實抓好夏種和夏管。油菜收獲面積為8.*萬畝,產量11120.3噸,單產達137.6公斤;花生播種面積117萬畝,比去年增長15%;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比去年同期增加5萬畝,總產量達到140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0.2%。漁業生產進一步發展,無公害、名特優水產養殖技術得到廣泛推廣,全市水產品產量達到1.82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8.3%。
3、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
農產品認證穩步實施,全市共有3家單位申請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認證,申報生產基地3個,面積3萬畝,申報產品6個。全市已累計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基地面積205.49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34.8%,其中綠色食品基地面積位居全省首位。有151個農產品獲得認證,其中:綠色食品59個,穩居全省第一;無公害農產品92個,名列全省第二。農業標準化向縱深推進,糧食、蔬菜、水果、水產品、中藥材、棉花、能源等25項技術標準制修訂工作正式啟動,開展市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創建工作,全面推廣農產品生產記錄、包裝和標識制度,全市已發放200多冊農產品(水產品)生產(養殖)記錄薄,累計在38個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上推廣標志60萬枚,標志加貼率近40%;衛輝市被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確定為“全國無公害農產品標志推廣與監管示范縣”創建單位。
4、農村沼氣建設持續發展
圍繞新增沼氣用戶3萬戶的目標,抓重點,解難點,抓試點,帶全面,抓規范,上檔次,抓管理,促服務,截止目前,完成沼氣建設任務16348戶,做到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5、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穩步實施
按照省里的部署,我市從元月份開始就組織陽光工程培訓基地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截至目前,共利用陽光工程項目開展轉崗就業前的職業技能培訓7024人,其中正在培訓4191人,結業2833人,就業2644人,就業率達93%;開展了以基本權益保護、法律知識、城市生活常識、尋找就業崗位知識的培訓為主要內容的引導性培訓達10978人,有力地推動了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開展。同時,積極開展中專學歷教育,對農村基層干部、農村電工、鄉村基層動物檢疫防疫員和農資經營人員開展以中專學歷教育非全日制學習形式為主的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作,現有在校生715人。
6、啟動品牌農業創建工作
按照農業部、省農業廳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面啟動了品牌農業工作。組織河南科技學院、河南師范大學、新鄉市農科院和市農業局等單位的農業專家、教授及部分企業代表召開了新鄉市發展品牌農業座談會,起草《新鄉市農業局關于加快發展品牌農業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全市品牌農業的工作思路、目標和措施。召開了新鄉市發展品牌農業工作會議,起草了《新鄉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品牌農業工作的意見》、《新鄉市名牌農產品管理辦法》、《新鄉市名牌農產品獎勵辦法》等文件,成立了新鄉市名牌農產品推進和評審委員會,積極做好20*年度河南省名牌農產品評選工作,動員各縣(市、區)抓緊組織本轄區符合條件的生產經營主體做好申報工作。截止目前,已有河南金粒麥業有限公司、新鄉市新良糧油加工有限責任公司、河南綠色農業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的小麥、面粉、金銀花等11個產品申報河南省名牌農產品。
二、主要措施
1、開展高產開發,實現豐產豐收
為貫徹落實中央、省領導蒞新視察指示精神,深挖增產潛力,實現產量和質量的同步提高,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全市大力實施小麥高產開發“1346工程”,成立了高產開發指揮部,吳天君書記任政委、李慶貴市長任指揮長,并親自安排部署麥播工作,賈全明副市長多次深入一線,組織、指導各有關部門解決小麥生產中物資供應、技術服務、新聞宣傳等問題。全市抽調了熟悉農村工作的領導干部和科技人員1095人,深入鄉村,幫助指導農民群眾搞好小麥生產。共落實小麥高產開發350萬畝,建成了1個百萬畝連片的高產示范區、44個高產示范鄉鎮、59個千畝高產示范方、1*塊高產攻關田。利用良種補貼的良好機遇,大力推行“統一供種和區域連片種植、統一深耕和秸稈還田、統一拌種和精量播種、統一病蟲害防治”等關鍵增產措施,麥播基礎扎實。全市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99%以上,秸稈還田面積267萬畝,深耕203萬畝,配方施肥352萬畝,藥劑拌種及種子包衣260萬畝,精量播種360萬畝,機耕深耕、種子包衣、精量半精量播種、配方施肥等技術措施廣泛應用,實現了良種良法相配套,有效提升了小麥產量和品質。同時積極開展技術推廣,在新聞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電視、報紙、廣播上開辦技術講座,深入鄉村舉辦培訓班,印發技術明白紙,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指導農民因地制宜開展麥田管理,為豐收打下了基礎。
2、完善服務體系,建設現代農業
進一步建立健全區域農業技術服務、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新型種業、沃土工程、植物保護、農業信息等農業服務體系,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指導、質量監管、良種供應、地力監測、病蟲測報、信息咨詢、農民培訓等方面的服務,不斷擴大服務范圍、服務領域,提高農業公共服務水平,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基礎保障。全市計劃建設38個區域農業技術服務站,目前大部分縣已實現了“布好點、搭好架”的目標,其中延津縣、封丘縣、新鄉縣的12個站已開展工作。積極開展以蔬菜為主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檢測葉菜類、茄果類、根莖菜類、果菜類、菜豆類等蔬菜和水果品種62個,《簡報》23期,檢測樣品1250個,整體合格率在95%以上。引育農作物新品種50多個,建設良種繁育基地80萬畝,其中小麥良種基地60萬畝。有七個縣(市)實施了國家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取土化驗5800個,舉辦各種類型培訓班85期次,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100萬畝,全市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達到1.696%,土壤養分監測工作榮獲農業部、司法部、全國消協等四部委聯合頒發的“維護農民消費權益特別貢獻獎”。完善建立病蟲監測網點98個,較去年增多47個,有175名專兼職測報員,建立小麥病蟲害防治樣板田3.3萬畝,《病蟲情報》80多期,防治病蟲害1600萬畝次。及時為農民提供技術、市場等各類信息1萬多條,開展全市農村信息化建設基本情況調查統計,新鄉農業信息網站在政務公開、公共服務、公眾參與、網站設計、內容保障等方面受到了市政府的肯定,取得了全市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第五位的好成績。全市建成沼氣服務網點36個,配備了服務車、辦公設備、沼氣分析儀、抽渣車等設備,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3、加強農業執法,維護農民權益
以種子、農藥、肥料為重點監管品種,加強源頭治理、大要案查處和基層農資監管能力建設,重點開展了“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甲胺磷等高毒農藥清查收繳專項行動等活動。截止目前,全市農業部門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700余人次,檢查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生產經營企業60余個/次,檢查經營門店2248個/次,搗毀造假窩點2個,發放、張貼《農產品安全生產基本知識》、《農產品質量安全人人有責掛圖》、《全面禁止銷售和使用五種高毒農藥掛圖》等宣傳資料16萬余份。衛濱區新鄉儲運貿易總公司儲貿大市場被評選為“首批農業部定點農資市場”。繼續做好《農村土地承包法》及相關土地承包政策的宣傳落實工作,加強對鄉鎮、村組干部的承包法知識培訓,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調處,上半年共接待農民咨詢及信訪30余起,其中信訪案件6起,結案6起。積極了解掌握本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現狀及發展趨勢,探索推廣經營權流轉的有效模式。目前,我市土地流轉總面積已達7.7萬畝,比去年增加1.*萬畝,增長了16%。
4、積極爭取項目,加大農業投入
把握國家投入方向,科學謀劃項目,積極爭取資金,農業項目爭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共爭取上級資金8580.325萬元,在全省名列前茅。同時,加強項目監管,規范運作,保證??顚S?,落實好每一筆資金,確保財政資金真正發揮效益,讓農民得實惠。
5、加強自身建設,樹立農業局形象
繼續抓好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堅持實行每周五下午和周六上午的干部學習,提高干部職工的政治業務素質。緊緊圍繞中心工作,結合工作實際,多角度、多層次、多形式的開展農業宣傳,在《新鄉日報》、新鄉電視臺、新鄉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發表播出稿件,宣傳報道先進典型,推廣普及先進技術,有力促進了工作開展,贏得了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和配合。積極行動,涌獻愛心,四川省汶川縣發生大地震后,我局全體人員積極捐款,共產黨員積極交納“特殊黨費”,我局共捐款122535元,其中“特殊黨費”102055元。
三、存在問題
1、夏糧生產中還存在一些地方小麥品種多亂雜、大播量現象,秸稈還田與深耕不配套的問題、不重視冬灌從而造成春季水肥管理過早等問題普遍存在,一些關鍵增產措施得不到落實,各地增產幅度不平衡,需要在明年的小麥生產中加以克服和解決。
2、沼氣服務網點建設還不能滿足用戶需求,沼氣綜合利用的推廣力度亟待加強。
3、陽光工程項目的實施進展情況不平衡,個別縣(區)陽光辦、培訓機構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夠。進度較慢,培訓質量和監管工作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四、下步工作
1、大力開展秋作物高產開發
以玉米、水稻、花生三大作物為重點,在全市分別建立玉米、水稻、花生高產攻關田和高產示范方,選用高產優質品種,大力推廣適時早播、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學防治病蟲害、適時收獲等先進實用技術和關鍵增產措施,以高產開發帶動秋季生產整體水平的提高。
2、積極發展經濟作物和特色農業
以無公害生產為核心,重點抓好花生、蔬菜、棉花等大宗經濟作物高產開發,因地制宜,擴大經濟作物規模,以標準化生產為核心,抓好經濟作物新品種引進和新技術推廣,壯大龍頭企業,發展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發揮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的引領作用,培育壯大特色鄉村,提高經濟作物在秋季生產中的比重,加快農民增收步伐。
3、推進農產品品牌創建
進一步健全農產品生產技術標準,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以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等優質農產品和水產品為主要內容,培育一批具有較高美譽度和市場占有率的品牌農產品。在技術、經營、農業項目等方面幫助、支持有較強開發加工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的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業行業協會創建農產品品牌。通過新聞媒體推介品牌,宣傳品牌,提高品牌農產品的影響力,努力把我市優勢農產品打造成省級、國家級名牌農產品,帶動農業走規?;?、標準化、產業化道路,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評選出一批市級名牌農產品,爭創1?2個省級以上名牌農產品。組織名牌農產品參加第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宣傳推介活動,開展網上營銷,拓寬營銷渠道,提升品牌形象。
4、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深入開展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在鞏固市區30個農產品市場實施蔬菜市場準入制度的基礎上,確保市區水果市場準入制度和新鄉縣、長垣縣、輝縣市3個(縣)市蔬菜市場準入制度的順利實施。制修訂農產品生產、加工技術規程,創建21個市級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積極開展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工作,全面完成20*年認證目標。進一步完善“兩級三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年底前13個縣(市、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全部投入正常工作。扎實開展“保質量、保安全、助奧運??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行動”,加強對供京農產品生產單位的生產指導、產品檢測,確保20*年7月至10月奧運期間我市供京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5、繼續推進農村沼氣建設
抓好戶用沼氣、大中型沼氣工程、生態校園沼氣工程、文明村、貧困村、革命老區沼氣建設、沼氣服務體系建設、農業污染源普查以及節能減排工作,確保完成年度目標。
6、繼續實施好“陽光工程”項目
確保完成年度培訓任務,同時加強項目監督管理,嚴格按照程序辦事,及時開展陽光工程檢查驗收。7、完善區域農業技術服務站建設
到年底前全市38個區域站基本建成并逐步完善規范。組織好全市區域站人員的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區域站人員的素質;完善區域站運行模式,逐步提高區域站運行水平;對全市每個區域站建設及工作情況進行全面考核。
8、加強農業執法
深入開展秋季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確保不出現嚴重的農資案件。嚴厲查處種子、化肥、農藥制假售假行為,凈化農資市場。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維護農村穩定。
- 上一篇:農業局監督上半年的工作總結
- 下一篇:農業局局長上半年的工作總結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