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扶貧辦上半年工作總結

時間:2022-04-21 05:15:00

導語:農業局扶貧辦上半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扶貧辦上半年工作總結

上半年,我局為了進一步落實綿陽市委四屆十一次全會和游仙區委三屆四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綿游委[20*]2號文件和綿游組[20*]15號文件精神,確保扶貧攻堅“結對幫扶”工作任務的全面落實,局機關的全體黨員、干部職工在魏城鎮陸山村、金華村對38戶貧困農戶具體的進行了1對1的幫扶,在幫扶中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高度認識扶貧攻堅的重大意義。“扶貧攻堅”是游仙區委、區政府20*年為民辦事實的八件大事之一,區委提出“用三年時間對部分低收入人口通過幫助脫貧致富,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我局為了加大幫扶工作的力度,樹立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思想,做到認識、措施、效果“三到位”,人員、時間、職責、任務“四落實”。把幫扶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建立了日常工作機構;在經過大量周密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出臺了《20*年——20*年農村扶貧攻堅“結對幫扶”工作的實施意見》,規定了局機關黨員、干部職工的結對幫扶“對象”和工作目標、工作措施、工作責任,并實行經常性的工作由局“攻堅扶貧”辦公室全面負責,具體工作由分管的黨組成員具體負責的責任機制。二、明確目標,真正解決幫扶村和被幫扶戶的實際困難半年來,我們堅持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具體實踐貫穿幫扶工作的始終。我們怎樣幫扶?怎樣才能使陸山村、金華村的農戶脫貧?局機關的全體黨員、干部職工在幫扶村進行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推進游仙二次創業”心系幫扶村、幫扶戶的大討論和“永保共產黨員先進性”主題實踐活動。機關黨員、干部職工深入被幫扶戶家庭,了解他們的生活、生產情況,貧困原因,在立足本地自然條件和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局領導班子分別和兩個村的村支“兩委”共同查找分析貧困的原因,研究解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具體問題,拓寬村、社干部和農戶的思路,尋求探討適宜當地經濟發展的項目,提出了今年經濟發展目標和今后三年經濟發展重點。我們面對幫扶村和幫扶農戶長期存在的沒有聯動產業和帶動農戶的骨干項目,大部分農戶缺技術、缺項目、缺資金的具體困難,首先鼓勵他們要脫貧先樹立脫貧信心和脫貧志氣,其次,搞好規劃,協調和協助引進項目。我們所做的工作如下:(一)協調陸山村一是引進綠葉公司飼草種植項目300畝,由于干旱,已種植180畝,秋播120畝;二是建好200畝優質桑園,在今后的兩年內,栽桑養蠶在今年的基礎上翻一番,養蠶3張以上的農戶要達到25%,全村人平達到0.8張,主要要解決今年秋栽桑苗;三是三年內全村達到戶平飼養母豬和羊一頭,頭兩年內培養飼養豬、羊10頭以上的大戶30戶,現在已經有飼養10以上的大戶一戶,要加大飼養技術的培訓和指導的力度;四是經營好現有的450畝退耕種植的優質核桃林,但目前死苗的現象和長勢較差的情況相當嚴重,需請林業局商榷加強技術導。為了徹底解決因缺水嚴重制約該村發展經濟的問題,我局還協助規劃了新建提灌站一處,需要解決建站的資金缺口,我們已向區扶貧辦遞交了請示請求解決。(二)協調金華村一是計劃種植飼草500畝,現已種植220畝,今年秋播280畝;二是計劃引進獺兔飼養400組,1600只,投資100萬元,現已飼養100組,400只,已投入資金35萬元,此項工作還在進一步開展之中;三是計劃水稻制種400畝,已實現水稻制種370畝,目前長勢良好;四是建好200畝優質桑園,兩年內實現蠶桑生產增加一倍的指標,達到人平1.5張紙的飼養量,養4張紙蠶的農戶達到總農戶的35%,主要是加大今秋栽桑的力度。該村的獺兔養殖已被魏城鎮作為新發展的產業亮點,區委副書記李作虎到該村視察了此項產業項目,并給予了較好的評價。(三)對這兩個村的困難戶幫扶工作方面,我們的幫扶責任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注重了智力幫扶,用區內外發展的大好形勢開拓他們的視野和觀念的改變,用市場經濟的發展理念指導他們立足自身條件發展有商品價值的、成規模的效益農業;二是注重項目幫扶,根據被幫扶戶的自身條件和優勢,在種植主業上給于優良種子、種苗和技術上的幫扶;三是有條件有能力的動員務工就業;四是生產資料資助幫扶,為他們送去了農業科技資料、教實用技術、進行實用技術現場培訓,資助他們購化肥、農藥資金短缺的困難。半年來,全局干部職工深入兩個幫扶村140多人次,資助衣物300余件套,豬肉和大米460公斤,水稻和玉米良種100余公斤,肥料700公斤,家禽家畜良種苗300只,開展技術培訓12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60份,提供資金幫助2100多元。還為市級扶貧攻堅村——陸山村資助一萬多元修繕了村支“兩委”辦公室和黨員活動室。三、幫扶工作中存在的困難(一)陸山村之所以長期貧困,主要是缺水,通過我們調查了解和實地查看,現在用水是靠武引土佛斗渠經柏林、忠興、太平等鎮鄉的部分村、社流入該村,渠系長達10余公里,沿途輸水損失大,到該村的水量不足60%,到該村境內水費為0.22元/立方,加上每次放水社員的10多天的守水誤工報酬5000余元,每畝水費為51.30元(不包括向武引管理局交納的基本水費28元)。不但價高還誤時節,只有種水稻才能有水,平時人、畜飲用水和生產用水僅靠攔截雨水入塘才能解決。我局已向區扶貧辦等部門報送了該村在離該村較近的陸家山腰三角包段的武引涪梓干渠建立電灌站一處(揚程為120米,將水抽至山頂,直灌該村的全部土地面積,還可解決相鄰的村、社200多畝耕地的用水)的請示,請區委組織部商請有關部門及時解決。(二)造成金華村長期貧困的原因,是該村的農田無排灌系統,長期處于下濕,形成土壤冷浸,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病、蟲害嚴重,形成產量長期低下,雜草叢生。該村的干部群眾要求給他們安排3000畝土地改造項目,徹底改造該村的土地現狀,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糧食生產產量,增加收入。請組織部商請有關部門在20*年的土地改造項目中安排解決。附:游仙區農業局扶貧攻堅落實情況統計表20*年7月5日游仙區農業局扶貧攻堅落實情況表填表時間:20*年7月7日序號幫扶情況1幫扶村所在鄉鎮魏城鎮村名陸山村、金華村2在職人員人數縣級領導(人)科級領導(人)6黨員(人)22非黨員(人)29合計(人)513幫扶貧困戶數縣級領導(戶)科級領導(戶)6其他干部(戶)32合計(戶)384幫扶落實情況主要幫扶項目及措施生產資料、生活物資優良品種、技術和技能幫助、就業幫助個人幫扶物資衣物300余件套;大米和豬肉160公斤;家禽種苗300只;肥料700公斤;資金800元。集體幫扶物資玉米和水稻良種120公斤;技術培訓120人次;技術資料160份;修繕村支“兩委”會議室12000余元慰問資金700元;慰問生活物資300余公斤。5發揮部門優勢,改善基礎條件的落實狀況實施項目水稻制種370畝;飼草600畝;優質桑園600畝;養羊200只;飼養獺兔800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