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扶貧工作落實情況報告
時間:2022-03-06 04:16:56
導語:民政局扶貧工作落實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照《關于開展扶貧領域監督檢查的實施方案》要求,縣民政局黨組高度重視,主要負責同志立即召集分管領導及相關科室負責同志召開會議,對照各自科室職能及牽頭任務開展自查自糾,現將本部門牽頭任務落實情況報告如下:
(一)社會救助水平不斷提升、體系不斷完善。
一是全縣城鄉低保救助工作按照“規范化管理、務實化運作、創新化推進、全優化發展”的工作思路和“多層次、廣覆蓋”的總體要求,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完善運作機制,強化資金管理,較好地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充分發揮了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連年出臺提高全縣社會救助標準的通知,農村低保標準2017年每人每月350元(4200元/人/年),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每人每年5500元;2018年農村低保每人每月380元(4560元/人/年),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6000元。
二是不斷完善農村低保制度。為加快我縣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進一步提升全縣農村低保規范化管理水平,促進低保政策公開、公平、公正落實,確保應保盡保、應扶盡扶。2017年出臺《縣關于加快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有關工作的通知》文件,召開了專題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入戶核查,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納入農村低保范圍;每年開展“陽光低?!睂m椥袆?,并通過自查、集中清查和聘請第三方核查的多種形式對所有在保低保對象開展100%集中復核,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對象納入保障范圍,實現應保盡保、應扶盡扶。成立以局長任組長的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和14個鎮辦督導組,確?!瓣柟獾捅!毙袆拥膶嵤┏尚?。今年出臺《關于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中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字〔2019〕28號)文件,將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尚未享受低保的人員、存在支出型困難的家庭以及其他有特殊困難的家庭列入重點排查范圍認真調查核實。2017年全縣農村建檔立卡扶貧對象享受低保的為7272人;2018年為9360人;目前為9535人。
三是加大扶貧力度,落實臨時救助、特困救助。健全臨時救助制度。落實縣臨時救助配套資金,統籌和整合社會各類救助資源,引導社會力量加大扶持救助力度,更好地幫助困難群眾渡過難關。2018年起建立健全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完善審核審批程序,規范資金管理使用,發揮臨時救助備用金“第一時間”救助的作用。臨時救助申請辦理服務下沉至社區,科學確定臨時救助標準,根據城鄉統籌的原則,今年以來每人救助標準由2018年城鄉低保標準的3到6倍提高到3到12倍,推行分級審批先行救助。
2017年救助建檔立卡貧困戶16人,資金4.7萬元;2018年救助建檔立卡貧困戶570人,資金31.7萬元;2019年救助建檔立卡貧困戶43人,資金10.4萬元(截止6月)。
本著“救急難”的工作原則,開展特困家庭救助。2017年救助建檔立卡貧困對象9人,資金13.5萬元;2018年救助建檔立卡貧困對象53人,資金94萬元。
四是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不斷提高。截止二季度,全縣共有特困人員1213人,其中,集中供養577人、分散供養636人。失能特困人員共計129人,其中,集中供養70人、分散供養59人,失能特困人員供養率已達到54.26%。
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共審批特困人員126人。其中,集中供養58人(其中,殘疾12人)、分散供養68人(其中,殘疾7人)。16歲以上殘疾人共計19人
(二)推進兜底養老和社會福利中心項目建設。
一是加大農村幸福院建設力度,滿足農村老年人養老需求。2017年省廳備案40處,其中扶貧村23處;2018年省廳備案13處。爭取建設補助資金共計654萬元。在這53處幸福院中,應建未建11處,未通過驗收正在整改6處,其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是加強幸福院規范運營,2018年打造康家堡“孝善食堂”試點一處,探索經驗,并在全縣廣泛推廣。今年三月份在皂戶李鎮康家堡村召開了第一次現場推進會,會后各村積極行動,4月份皂戶李鎮王玉甫村和范家村同時揭牌運營;5月份,借助麻店鎮蓋北趙村、東胡村、后李村、自新王村“孝善食堂”揭牌之機,召開第二次現場推進會,全面推進幸福院規范運營。淄角鎮三李周村和姜樓鎮坡劉村、孫武街道閆家堤口村相繼揭牌運營。同時,加大幸福院扶持力度,每處“孝善食堂”給予5000元運營補貼。5月份抽派專人利用6天時間對全部幸福院進行了一次拉網式檢查,查出問題立行立改。目前所有幸福院均能每天開門,并由專人負責,保持好衛生,為老年人提供簡單文體娛樂活動,
三是自2017年11月以來,新建農村敬老院4處,分別是:胡集鎮敬老院(2017年12月1號)、清河鎮敬老院(2017年12月21日)、李莊鎮敬老院(2018年11月19號)、大年陳鎮敬老院(2018年11月10號)。共投入建設資金3231.1萬元,新增床位668張。
今年《問政》節目曝光了民政領域存在的問題之后,我縣利用一個月時間開展了一次敬老院專項治理活動,共投入養老服務設施更新及消防設施維修資金55.7萬元。
四是縣社會福利中心建設穩步推進,自今年開工以來,對工程進度實行周調度制度,確保工程高質量推進。目前,消防、空調已完成90%以上;外窗基本完工;外墻大理石外掛完成98%;地板磚完成95%;內墻完成30%;吊頂完成60%,6月底前將全面完工。
(三)全面落實好殘疾人、困難失能老人、留守老人保障工作。
一是嚴格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全面摸清底數,做到應保盡保。2017年4季度以來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33064人次,808萬元;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16233人次,402.5萬元。2019年初完成了殘疾人兩項補貼的提標工作,截止目前,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保障人數6323人,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保障人數2562人。
二是落實困難失能老人護理補貼,確保補貼及時足額發放到位。2017年4季度至2019年1季度累計發放補貼37.872萬元,1578人次。截止目前保障人數241人。
三是聯合公安、司法等9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文件,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支持,使農村留守老年人得到基本生活照料和更好關愛服務。
四是切實保障留守兒童合法權益,聯合縣綜治辦等8個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印發<縣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建立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體系。今年年初印制關愛服務卡2600余張,并與各鎮(辦)民政辦負責人簽訂了兒童保護專干工作責任書,實行實名制管理,進一步明確職責,強化發現報告機制,充分發揮基層兒童工作隊伍作用,確保我縣2432名留守兒童得到有效監護。
(四)深入推進移風易俗。
一是強化移風易俗宣傳,營造崇尚文明氛圍。在春節及清明節通過宣傳車、電視等新聞媒體對殯葬政策、綠色殯葬、平安清明進行宣傳報道29天,張貼發放明白紙、兩辦文件、倡議書1.7萬份;清明節接待祭掃群眾1.3萬人、車輛3千部。二是落實殯葬政策、減輕群眾治喪負擔。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免除城鄉居民基本殯葬服務收費,并實現“一次辦好”,1-5月份免除額206萬元,兌付異地火化殯葬補助1725元。三是開展殯葬整治行動、推動綠色殯葬設施建設。通過宣傳發動、自查整改、督導檢查,全縣平掉墳墓427個。通過示范帶動、有序推進綠色殯葬設施建設,皂戶李鎮范家、姜樓鎮坡劉村級公益性清明節使用,遷入墓穴319個。四是更新改造服務設施、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投資65萬元更換尾氣處理設備一組、大修火化機爐一臺、安裝膜結構車棚兩組、采購三門三控冷柜三組,殯儀館的公共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五是規范殯葬服務、梳理良好形象。積極開展“四亮活動”、“終極關懷·情暖無限”、“生命至上、安全發展”活動,提高辦事效率和公共服務質量,增強員工安全意識,提升群眾獲得感滿足感,樹立行業良好形象。
二、當前存在的問題及短板
一是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不及時,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貧困戶清退低保后存在脫貧不穩定。
二是農村特困家庭大病救助和臨時救助資金短缺,覆蓋面窄,需要救助的貧困群眾多。
三是部分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持殘疾證,符合辦理殘疾人護理補貼或生活補貼,政策宣傳不及時、不到位,殘疾人申請辦理享受兩項補貼不及時。
四是群眾對“舊墳無處遷、新墳無處葬”、“老墓無人管、新墓不敢建”反響極大,凸顯群眾對公益性公墓的需求,編制綠色殯葬建設公墓規劃迫在眉睫。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縣民政局將結合正在開展的全縣民政領域“大學習、大排查、大梳理、大整治”活動,全面徹底的抓好問題整治整改,提升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效能。
一是繼續開展農村低保規范化建設清理整治活動,深化“陽光工程”,強化分類施保和動態管理制度,按照《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中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文件要求,對符合條件的困難殘疾人、支出型貧困家庭納入低保保障和臨時救助、大病救助范圍,防止錯保、漏保的發生。切實發揮好低保的兜底作用。
二是健全信息比對核查聯動機制。建立低保對象動態管理數據庫,與扶貧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同時,進一步完善農村家庭收入核算辦法,真正做到應保盡保、應扶盡扶、應退盡退。
三是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進一步加大公示力度,利用城鄉低保公示欄,加強低保公示和監督。同時加強低保、臨時救助、慈善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等辦理流程的宣傳。
四是以用好鄉鎮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為抓手,統籌和整合社會各類救助資源,開展好“慈心一日捐”及“村級互助金”善款募集活動,引導社會力量加大扶持救助力度,細化救助對象范圍和類別,科學制定救助標準,拓展完善救助方式,保障困難群眾受助及時。
五是提升農村敬老院服務水平,完成眾康、安康、石廟鎮康養和魏集鎮吉年養老項目的建設;推進敬老院社會化改革,引進專業養老服務機構,在已完成6家公建民營的基礎上,力爭年內再完成2家敬老院實現公建民營轉型;眾康養老項目建成后,將新增的護理型養老床位用于全縣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養使用,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養率達到90%以上。
六是以點帶面、逐步鋪開農村幸福院“孝善食堂”運營模式,加強運營資金扶持,努力盤活更多的資源,提高農村幸福院的使用率。
七是編制公益性公墓綠色殯葬建設規劃。8月份完成編制規劃,9月通過部門會審,力促我縣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有點帶面逐步擴展。同時開展殯葬專項整治行動。結合推進綠色殯葬和鄉村振興戰略,采取“一遷二改三綠化”方式,在全縣部署開展散埋亂葬治理行動,倡導綠色節地生態安葬,杜絕散葬亂埋。
- 上一篇:民政局行業扶貧情況報告
- 下一篇:司法局政務公開培訓計劃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