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農技人員服務工作方案3篇
時間:2022-03-25 09:52:25
導語:農委農技人員服務工作方案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為創新我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方式,充分發揮基層農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我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根據省農委關于省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政策落實延伸績效管理的相關相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動員組織全縣縣鄉兩級農技人員結合相關項目的實施開展包村聯戶工作,建立以包村聯戶為主要形式的農技推廣新機制。明確每名農技人員包1個(以上)行政村及服務指導10個農戶(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涉農企業),全年服務指導每個農戶(種養大戶)12次以上。并通過短信、明白紙等形式給農民提供更多服務,使全縣蔬菜(草莓)、糧油、畜禽、水產等主導產業的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達到95%以上;科技示范戶當年增產增收較全縣前三年平均增產或增收15%以上,輻射戶帶動所在村的農民學科技、用科技。
二、實施內容
(一)確定服務指導對象。每名農技人員確定1個(以上)行政村作為技術包扶對象;并在全縣科技示范戶、幅射帶動戶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涉農企業中遴選10戶確定為服務指導對象,所選擇的戶要求有獨立的通訊工具,確保聯系暢通,便于能通過電話及時提供科技服務和接受相關部門電話抽查。
(二)制定分戶指導方案。技術指導員要圍繞全縣主導產業遴選推介的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結合所聯系農戶的實際情況,制定分戶指導方案。
(三)開展進村入戶服務指導。技術指導員在農業生產關鍵時期、重要生產環節,進村入戶扎實開展現場服務指導,及時解決農業生產和經營中的實際問題。技術指導員入戶時應按要求填寫《技術指導員手冊》,指導科技示范戶填寫《科技示范戶手冊》及懸掛科技示范戶門牌。
(四)建設農業試驗示范基地。農委系統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單位要依托我縣現有的試驗示范基地、種養大戶、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圍繞全縣主導產業,相關單位建立農業試驗示范基地,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引進、試驗、示范。要組織好農民到試驗示范基地觀摩,開展對農民的培訓,促進農業科技推廣應用。
(五)發放技術資料及物化物資。技術指導員要根據每戶的指導方案,針對不同品種或技術,發放技術明白紙、技術手冊等,提高技術針對性。并配合做好所聯系科技示范戶和農業試驗示范基地物化物資的發放。
(六)參加培訓。技術指導員要積極參加縣農委組織的農技人員培訓班及省、市農委組織的提升班,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提升服務能力;同時組織好所聯系科技示范戶參加有關培訓。
(七)開展科技服務咨詢。各單位要設立便民農業科技服務咨詢平臺,安排責任心強、業務能力強的農技人員現場解答農民咨詢的技術問題。
三、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14年1—2月:制定年度包村聯戶工作實施方案,組織農技人員上報服務指導對象名單并予審核。
(二)實施階段。2014年3-11月:召開包村聯戶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工作;組織技術指導員制定分戶指導方案,根據農時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農業技術指導與服務,輻射帶動全縣農民群眾學科技、用科技。
(三)總結考核階段。2014年12月:組織技術指導員代表和服務農戶代表召開座談會,認真總結經驗;并對每名技術指導員的工作實績及各農業試驗示范基地建設進行年度考核,根據考核結果進行獎懲。
四、相關要求
(一)人員要求??h農委和畜牧水產局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單位全體人員和各鄉鎮農技(綜合)站在崗的全體人員均要求參與。
(二)服務滿意度的要求。技術指導員必須保證所聯系的農戶對服務指導工作滿意??h項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項目辦)將每月進行電話、實地抽查,電話不通及不滿意的將扣分,抽查結果納入年度考核成績(具體考核細則另定)。凡省、市、縣抽查發現問題(含入戶率、滿意度、手冊填寫、聯系示范戶通訊狀況等)并被通報的,技術指導員績效直接定為最低檔;二次被通報的取消績效獎;三次被通報的取消績效獎和下年度技術指導員資格,所在單位一并通報。
(三)建設農業試驗示范基地的要求。相關單位要建立健全試驗示范基地檔案,要做好試驗示范總結。項目辦將對各基地建設及試驗示范效果每季度進行考評,考評結果納入年度考核成績,考核成績將與相關扶持資金相掛鉤。
(四)明確責任,簽訂責任書??h項目辦將與開展包村聯戶工作的單位簽訂責任書,相關單位也要與開展包村聯戶工作的農技人員簽訂責任書。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包村聯戶工作在縣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安排下,根據上級要求扎實開展。包村聯戶工作的實施、檢查、督查考評等日常工作有項目辦負責落實,各實施(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為包村聯戶工作第一責任人。根據項目實施需要成立包村聯戶工作專家組,負責全縣主導產業的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遴選推介,審定分戶指導方案;根據農時和區域主導產業需要適時開展現場指導,培訓指導技術員和骨干示范戶,會商生產中出現的突出或普遍性問題等。
(二)強化管理。一是規范運行,集中或分單位召開包村聯戶工作會議,印發實施方案提出工作要求;二是建立農技人員指導服務情況每月統計和考核制度,將考核結果與補助資金、評先評優及獎勵掛鉤。
(三)明確工作重點。圍繞蔬菜(草莓、瓜果)、糧油、畜禽、水產等主導產業的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明確包村聯戶工作的重點,確保包村聯戶工作扎實有效進行。
(四)抓好技術指導。布置技術指導員制定分戶指導方案,組織技術指導員有針對性地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棚舍指導農戶,切實解決農戶在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五)加強檢查監督。為了確保包村聯戶工作的質量,縣項目辦將組織人員每月對全縣包村聯戶工作進行電話、實地抽查,以盡早發現問題。對抽查的情況及時公布,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包村聯戶工作均衡發展。
(六)加強宣傳。充分利用電視臺、廣播電臺、政府網站、農業信息網等媒體網絡對包村聯戶工作的好做法和先進典型進行宣傳,擴大影響。
第二篇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全省農村農業工作會議精神,保障我縣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構建放心農資市場,促進我縣現代農業健康發展,根據市《2014年市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通過農業部門的共同努力,努力確保不發生因假劣農資和禁用農業投入品引發的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農資生產企業現場檢查覆蓋率達到100%,重大假劣農資案件查處率達到100%,假劣農資投訴舉報案件查處率和反饋率達到100%,上級督辦案件查處率達到100%,假劣農資投訴舉報數繼續下降,農資生產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農民群眾質量意識和維權能力進一步提高,放心農資下鄉進村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農資市場監管長效機制基本健全,農民群眾滿意程度進一步提高。
二、工作重點
1、突出重點品種的監管
種子監管重點:啟動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專項行動,積極聯合公安、工商等部門,狠抓基地專項整治,組織拉網式檢查,打擊無證和侵權生產等行為;狠抓經營主體綜合治理,打擊無證無照和侵權經營等行為;組織開展市場檢查,打擊制售假劣種子等行為。
農藥監管重點:以殺蟲劑、殺菌劑和除草劑監管為重點,嚴查生產經營假劣農藥、無農藥登記證、擴大使用范圍、一證多用、套證或冒證等違法行為。重拳打擊添加高毒農藥成分和非法生產、銷售、使用甲胺磷等禁用高毒農藥的違法行為,強化對限用高毒農藥的監管力度。
肥料監管重點:嚴厲查處復混肥料、有機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等產品中有效成分不足、未經登記、一證多用、假冒偽造登記證、肥料產品標稱具有農藥功能等違法行為。依法查處配方肥產品有效成分不足、標簽標注與登記證標注內容不符、生產銷售假冒配方肥的問題,加強對配方肥和縣內的配方肥定點生產企業產品質量的監測。
2、突出重點季節的監管。春耕生產期間(3-5月份),組織開展“農資打假春季專項治理行動”和春季種子市場專項檢查,主要以水稻種子檢查為重點,同時對肥料市場進行檢查。夏種期間(6-9月份),組織開展“農資打假‘夏季百日’行動”和“農藥市場專項執法行動”,以農藥市場和生產基地農業投入品使用監管為重點。秋冬期間(9-11月),組織開展“秋冬季農資打假專項行動”和秋季種子市場專項檢查,以小麥、油菜種子檢查為重點,加大對肥料質量的抽檢。
3、突出重點地區和領域的監管。加強對縣城農資市場、農資批發商、鄉鎮集散地農資經營戶的監督管理;強化對草莓、蔬菜、瓜果集中生產區、用藥高峰期、規?;N植區、特色農作物產業園區、產業帶等領域的投入品使用的日常監管。
4、突出重點對象的監管。要把信譽差、屢查屢犯以及列入省重點監控的農資生產經營企業生產的產品作為工作重點,建立誠信經營和黑名單管理制度,加大對多次違法經營記錄單位的監管和查處力度。
三、工作任務
(一)加大檢查力度,強化日常監管。一是加強對農資生產企業的監管,督促其嚴格執行產品質量管理制度,不斷完善產品質量控制體系。二是加強對農資批發市場、專業市場、集散地和經營門店的日常監管,將農資經營戶的經營檔案建立和完善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加大對鄉村流動農資商販或以送科技下鄉等名義銷售農資行為的監管力度,保證農資監管工作不留盲區和死角。三是根據縣農業生產實際,突出重點農時、重點地區、重點市場、重點品種,集中力量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落實農資市場檢查登記制度。四是強化農藥經營管理。繼續深入開展高毒農藥的專項整治,加大對生產、銷售、使用甲胺磷等禁用高毒農藥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積極推進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示范和示范門店創建,實行專柜銷售、實名購買、臺帳記載、溯源管理,加強經營門店對購買者的使用指導,強化高毒高風險農藥生產、經營和使用的監督管理。
(三)加強監督抽查,確保農資質量。進一步完善農資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制度,制定農資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計劃,擴大監督抽查范圍,提高監督抽查覆蓋率。2014年抽檢任務如下:雜交水稻種子質量抽檢不少于35個;小麥品種質量抽檢不少于25個;油菜品種質量抽檢不少于20個;農藥質量抽檢不少于50個品種;肥料質量抽檢不少于30個。對抽檢不合格農資產品,及時組織查處。
(四)加強案件查處,嚴查違法行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確定排點,認真分析排查,不斷改進辦案方式,提高農資打假的針對性,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產品、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推行監管工作記錄制度。建立監管工作記錄,如實記錄執法檢查情況、違法事實情況及處理意見。建立“黑名單”制度。對違法行為的農資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登記存檔,有三次以上違法記錄的、抗拒執法檢查及重大違法行為的,將列入“黑名單”,在媒體曝光。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對監管措施不落實、該報告不報告、發現有違法行為的苗頭不控制、該查處的不查處、該移交的不移交等行為,要及時予以處理;造成后果的,對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要依法處分。建立投訴舉報協查工作機制。設立農資監管舉報電話,制定獎勵舉報措施。及時查閱報紙、網絡掌握和了解農資市場的相關信息,處理反饋相關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打擊、早控制。
(五)加強兩法銜接,嚴懲犯罪行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和農業部、公安部《關于在農資打假中做好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意見》,切實做好農業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最大限度地打擊違法行為,遏制農資違法犯罪活動。執法部門在執法檢查時,發現違法行為明顯涉嫌犯罪的,應當及時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堅決杜絕“有案不送、以罰代刑”。對線索明顯,事實清楚的案件,要商請公安機關提前介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監管責任。切實加強農資監管工作的領導,建立主管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體系。要堅持屬地管理原則,嚴格落實監管工作分級負責,把農資打假工作細化到具體環節、落實到具體人。加強對農資打假工作的監督指導,及時掌握工作進展,督促問題整改。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強化對不作為、亂作為行為的監督,對工作不力、發生重大假劣農資案件,造成農民嚴重損失和在社會造成惡劣影響的地區,要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對工作措施得力、成效顯著的,要予以表彰。
(二)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監管能力。切實加大投入,落實農資打假和監管工作經費,保證農資市場日常監管、監督抽檢、大案要案查辦工作落到實處。要繼續扎實推進農業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健全信息報送、投訴舉報受理、監管工作記錄、案件報告制度、跨區域大要案協查制度等各項工作制度,大力提升農資監管信息化水平,建立反應迅速、執法有力、行為規范的農資市場監管體系。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執法人員的法律素質和辦案能力,努力提高執法規范化、精細化、標準化水平。健全執法管理制度,實行執法依據、權限、程序和辦案結果四公開,推行“陽光執法”。
(三)強化聯動協作,形成監管合力。積極履行牽頭協調職責,加強與各有關部門的協作配合,進一步完善農資打假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健全部門協調機制、合作打假機制、聯合推動機制等,充分發揮整體聯動優勢,形成打假工作合力。健全信息通報制度,通過工作簡報、情況通報等多種形式實現農資打假信息共享。加強區域間農業部門的橫向聯動,嚴格案件報告制度,提高整體整治效果。
(四)廣泛開展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和宣傳導向作用,通過各種形式大力宣傳農資打假工作成效和進展情況,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農資打假工作的良好氛圍。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報刊等多種媒體,組織力量深入到農村基層舉辦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現場咨詢活動和培訓班、印發宣傳資料、現場指導等各種形式,普及農資法律法規,推介誠信企業和產品,曝光典型假劣農資案件,傳授農資識假辨假和科學使用知識,引導農民群眾科學、理性購買農資產品,提高農民群眾質量安全意識和科學安全生產的水平。
第三篇
一、基本概況及項目建設必要性
縣政府已于2010年4月30日正式批準設立縣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由于人事變動,2014年3月又下發了《關于調整縣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的通知》,仲裁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縣農委,由縣農委副主任任辦公室主任,農經科、法規科工作人員為辦公室成員,計7人組成。仲裁委員會聘請了35名具有資質的仲裁員,仲裁日常工作經費、辦案經費等已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仲裁工作正常開展。但仲裁設施條件建設滯后,仲裁委員沒有配備仲裁庭、合議調解室、檔案室等工作場所,仲裁委員會日常辦事機構人員設備不足,調解調查取證工具等短缺,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調解仲裁工作,因此,實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十分必要??h政府高度重視已協調落實項目選址,利用縣農委原辦公場所進行改建,項目總建筑面積和各功能分區均滿足仲裁場所建設標準,并按要求落實了項目建設所需的配套資金。
二、建設地點和建設條件
縣政府高度重視已協調落實項目選址,建設地點位于水湖鎮長壽路136號;“一庭三室”是在縣農委自有土地具有自有產權的房屋基礎上,通過新建或部分改造實現規范化仲裁場所的功能。項目所在區域水、電、光纖、道路均已配套完善,能滿足項目投入使用的有關要求,不存在征地補償,并按要求落實了項目建設所需的配套資金。
三、項目建設目標和業務流程
項目建設目標:建設仲裁庭、合議調解室、案件受理室和檔案會商室齊全的“一庭三室”的仲裁場所,實現數字化庭審的基本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后仲裁機構辦案條件得以全面改善,調解仲裁工作按照申請、受理、舉證、開庭、調解、仲裁、送達、執行的流程規范開展,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化解能力顯著提升,年糾紛仲裁能力達到200件以上,可同時調解、仲裁3起以上糾紛案件,60日結案率達到100%。
四、建設內容與規模
(一)土建工程。按照“一庭三室”的要求進行新建和改建。
新建153m2的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庭。建設布局包括庭審區60m2,設置仲裁員席、書記員席、被告席、原告席、證人席和旁聽區按80座設置,面積為93m2。分開設置仲裁員專用通道和其他人員公用通道。進行內部裝修,安裝暖通空調、供電照明和弱電系統等建筑設備。安裝仲裁相關人員固定桌椅、旁聽席固定座椅,安裝農村土地承包仲裁統一標志等。
改建“三室”:其中案件受理室61.2m2,建設布局包括接待區和受理區。改造門窗、墻地面、吊頂等并進行內部裝修,安裝暖通空調、供電照明和弱電系統等建筑設備;合議調解室61.2m2,改造門窗、墻地面、吊頂等并進行內部裝修,安裝暖通空調、供電照明和弱電系統等建筑設備。檔案會商室91.8m2,建設布局包括檔案存儲區和仲裁員會商區。改造門窗、墻地面、吊頂等并進行內部裝修,安裝暖通空調、供電照明和弱電系統等建筑設備。檔案密集架按照檔案30年存儲期限設計,安裝80個。
改建仲裁委辦公室,面積30.6㎡,改造門窗、墻地面、吊頂等并進行內部裝修,安裝暖通空調、供電照明和弱電系統等建筑設備。
(二)設備購置
1、新建音視頻顯示系統:安裝拾音、錄音、擴音等音頻信息采集和錄播設備;安裝文檔圖片視頻播放、證據展示臺等視頻控制設備;安裝電子公告牌、電子橫幅、告示屏等顯示設備;并進行系統集成。
2、新建安防監控系統:安裝監控錄像、應急安全報警聯動、手機信號屏蔽、信息存儲調用等設備,并進行系統集成。
3、購置仲裁工作設備:主要包括電子經緯儀、數碼相機等仲裁取證設備,電腦、打印機、復印機等仲裁辦公設備。
4、購置交通工具:購置取證、流動仲裁和文書送達用車輛一部。
根據市場調研和詢價,確定設備規格及參數,進行統一招標采購的設備。
五、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按照上述建設內容及標準測算,仲裁庭采用新建方式,需投資25萬元;“三室”采用改建的方式,合議調解室需投資5萬元、案件受理室需投資7萬元、檔案會商室需投資11萬元、仲裁委辦公室2萬元;新建音視頻顯示系統需投資5萬元;新建安防監控系統需投資4萬元;購置仲裁工作設備需投資3萬元;購置交通工具需投資13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及預備費2萬元。項目總投資77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內投資定額補助50萬元,地方解決配套資金27萬元。
六、項目組織管理與運行
按照批復的項目內容,成立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由農委主任任組長,實行項目單位法人負責制,確定項目管理人員,建立健全項目資金的使用及管理制度,做到??顚S茫⒆杂X接受上級檢查和監督。
項目建設年限:2014年4月20日—2015年1月31日
項目建設進度安排2014年4月20日—2014年11月20日完成仲裁庭新建;2014年11月20日—2015年1月1日完成一庭三室內部裝修;2015年1月1日—2015年1月31日完成新建音視頻顯示系統、新建安防監控系統、購置仲裁工作設備及交通工具。
七、效益分析
項目建設完成后,新增固定資產40萬元,仲裁機構辦公室條件得以全面改善,調解仲裁工作按照流程規范開展,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化解能力顯著提升,年糾紛仲裁能力達到200件以上,可同時調解、仲裁3起以上糾紛案,60日結案率達到100%,及時化解裁決糾紛矛盾,助推農村土地流轉發展,穩定農村經濟發展局面。
八、有關證明材料
1、項目建設內容投資計劃表
2、成立仲裁委的文件、章程;
3、日常工作人員及仲裁員名冊;
4、縣財政仲裁工作經費文件;
5、國有土地使用證、房屋所有權證、土地證;
6、建設地點的平面圖;
7、縣政府配套資金承諾函。
- 上一篇: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對策
- 下一篇:農業科技傳播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