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上年工作總結和下年打算

時間:2022-11-20 11:23:29

導語:農業上年工作總結和下年打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上年工作總結和下年打算

今年以來,我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省、市農村農業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實施“三縣并舉”發展戰略,全面貫徹“田園”的決策部署,以原生態化、標準化、精品化、產業化為方向,以農業“兩區”建設為主平臺,加快建設綠色農產品基地,大力發展生態高效、特色精品、休閑養生農業,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一、上半年農業生產工作情況

(一)主要產業運行情況

1、糧食生產基本穩定。加強惠農政策宣傳和落實,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2013年全縣計劃落實糧食播種面積15.6萬畝、總產量5.2萬噸,糧食播種面積與上年基本持平。繼續推廣多種糧經結合型的多熟制種植模式,把發展糧食生產與區域經濟優勢有機結合,提高糧經復種指數,增加種糧效益。據統計,全縣春糧面積和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其中蠶(豌)豆1.76萬畝、馬鈴薯1.44萬畝、油菜籽2.16萬畝,因今年蠶(豌)豆、馬鈴薯市場銷售價比去年增加20-30%,春糧產值近8000萬元,比去年增加近1000萬元。

2、春茶量減價升形勢好轉。全力做好茶商大會各項工作,加強春茶生產技術指導,根據今年的茶葉銷售形勢和早春氣候多變的特點,及時調整策略,減少高檔名優茶的生產,向紅茶和香茶分流,并指導茶農做好防凍減災技術采摘等工作。全縣現有茶園面積11.56萬畝,其中投產茶園10.9萬畝。全縣春茶產量3130噸,產值5.22億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6.57%和4.31%;春茶價格達166.61元/公斤,比去年每公斤增加3.92元,增加了2.41%。其中綠茶產量2670噸,占春茶總產量的85.3%;紅茶460噸,占春茶總產量的14.7%。截至5月底,浙南茶葉市場實現交易量4.04萬噸,交易額25.54億元,交易量同比下降1.38%,交易額同比增長4.26%。銀猴品牌價值再創新高,比去年上漲1.90億元,以14.99億元居我市茶葉品牌價值第一位,全省茶葉品牌價值第五位,全國茶葉品牌價值第十六位。

3、特色產業穩步發展。在抓好茶產業的同時,穩步發展食用菌、干水果、山地蔬菜、生態養殖等特色主導產業。對全縣22家食用菌原輔材料經營企業(店)和50余家食用菌菌種生產戶進行整頓規范和多次檢查巡查,在玉巖鎮、楓坪鄉積極開展香菇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工作,全縣食用菌生產量總體平穩,預計今年全縣種植規模6450萬袋。今年新發展果園面積705畝,因工業園區的征用及一些低效益山地果園墾造耕地項目的實施,全縣水果種植面積7.19萬畝,比去年減少2339畝。畜牧業生產有升有降,上半年全縣生豬存欄8.69萬頭,出欄8.72萬頭,分別增加9.81%和5.44%;家禽存欄43.98萬羽,出欄55.50萬羽,分別減少1.19%和3.43%;肉類總產量8808噸,比去年同期增加5.24%。

(二)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1、農業“兩區”建設扎實推進。深入實施農業“258”工程,重點續建松古盆地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玉巖食用菌、三都蔬菜主導產業示范區和謝村白茶、新處茶葉精品園建設。1-6月,各類農業園區完成總投資2075萬元。啟動松古盆地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申報驗收準備工作,積極爭取列入省級驗收,市農業園區辦已確定將我縣松古盆地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列入今年驗收名單,計劃8月底前組織驗收。

組織分解落實2013年度鄉鎮涉農特扶項目任務,開展2011-2012年特扶項目實施情況總結工作。農業部門特扶項目涉及扶貧開發類、產業發展類和公共服務類3個大類6個大項33個子項350多個實施主體,規劃總投資1.456億元,申請省特扶補助8090萬元。截至目前,6大特扶項目已累計完成總投資1.28億元,占三年規劃投資完成率87.9%。

2、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截止6月底,完成招商引資合同利用市外內資3.2億元,實際利用市外內資1743萬元。加快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和加工大戶,新培育省級骨干農業龍頭企業1家,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4家,我縣共有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28家,其中省級骨干農業龍頭企業5家;累計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702家,其中入選全國首批示范性合作社名錄10家、全省百強農民專業合作社2家、省級示范性合作社15家、市級示范性合作社17家、市級規范化合作社94家。積極鼓勵符合家庭農場創辦條件的專業大戶興辦家庭農場,截至6月16日,我縣已經工商登記在冊的家庭農場已有34家,注冊資金總額達2489萬元。大力推進三品認證工作,開展無公害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標志使用專項檢查,幫助企業開展無公害認證及復查換證的前期工作,到目前已有4家企業4個產品已經過申請、現場檢查、審核、上報進行無公害產品認證。成功舉辦第六屆中國茶商大會暨銀猴茶葉節,組織企業參加新春農展會、國際茶業博覽會、綠茶南京博覽會、茶葉博覽會、茶業展、全省農商對接大會等,有5家企業24個產品編入全省農商對接信息。“正德和”香肚榮獲市十大精品農產品,“香茶”獲第八屆綠茶博覽會金獎。

3、農業生產條件逐步改善。一是繼續實施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我縣被農業部確定為省唯一一個全國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區,在樟溪鄉力溪村和新興鎮大木山茶葉基地分別建立了省級綠色防控示范區試點和全國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區基地。目前全縣累計安裝太陽能殺蟲燈920盞,覆蓋面積2.76萬畝,采購小綠葉蟬信息素色板(綠板)45萬片,黑刺粉虱信息素色板(黃板)175萬片,實現全縣11.56萬畝茶園全覆蓋。二是抓好測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機質提升。以“兩區”建設為主平臺,全面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大力推進測土信息、配方施肥方案上墻,深化開展個性化服務,進一步深化測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動。繼續加強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作,完成3000噸商品有機肥的招投標和發放工作,繼續抓好4.05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續建項目,新啟動實施0.7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項目。三是開展墾造耕地地力培育工作。完成2012年新墾耕地地力培育現場檢查,對2012年度239個新增耕地地力培育項目(面積12493.013畝)中符合獎勵條件的新增耕地后續耕種和地力培育的10833.15畝進行審查、驗收,確定應兌現獎勵資金267.0273萬元。成立墾造耕地及其后續種植和地力培肥質量指導監督小組,開展2013年地力培育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四是加強生豬養殖污染整治和規范管理。制訂出臺《縣生豬養殖污染整治和規范管理三年行動方案》,2013年對西屏街道西坌村片、四都鄉寨頭嶺隧道口片和葉村鄉鄉村“798”文化創意園片生豬養殖場進行關停拆除,截至6月27日,已關停拆除并驗收通過53家。同時加強畜禽糞便綜合處理中心規范化建設和農業減排項目建設,截至6月25日,1個畜禽糞便綜合處理中心規范化已完成建設任務的65%,有序推進6個農業減排項目建設。

4、安全生產水平穩步提高。一是嚴格執法規范農資市場。繼續推進農資信息化建設,著重推動71家信息化試點單位的日常使用頻率。開展春節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檢查、茶葉節質量安全專項檢查和“三品一標”標志標識使用專項檢查,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規范農資市場秩序。上半年,共出動執執法人員98人次,檢查農資經營單位141家次,各類農產品經營網點55家,抽檢肥料產品5批次,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7份,立案查處3起違法行為,結案2起。二是加強動植物疫情防控。堅持防、控兩手抓,加強重大植物疫情監測、普查、清除工作,全縣柑橘黃龍病普查率、病株挖除率和病株處理合格率均達到100%。高度重視動物疫病防控,全面推行畜禽檢疫標識制度,積極推進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工作,全面完成春季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切實抓好動物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成立動物H7N9流感應急領導小組,制定縣動物H7N9流感疫情現場應急處置預案,并做好動物防疫應急防控物資貯備。三是加強農機安全監管。積極做好農機安全生產工作,開展各類農機安全隱患排查和宣傳活動,利用警農聯絡室等平臺組織開展“打非治違”工作,嚴厲打擊、查處農機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上半年,共組織檢查21次,參加執法活動61人次,檢查農業機械252臺,糾正各類違章97起,及時消除事故隱患;加強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排查治理隱患單位252個,一般隱患167項,已整改156項,整改率達93.41%。上半年,全縣共發生拖拉機上道路交通事故3起,造成死亡3人,受傷2人,直接經濟損失2.06萬元,農機安全生產形勢依然相當嚴峻。

5、強農惠農服務不斷提升。以主推品種、主推技術和主體培訓為重點,依托農民信箱、農技110、廣播電視、現場培訓會等有效載體,采取專家講座、現場指導、專題培訓等形式,組織全縣農技人員開展送科技、送政策、送農資、送法律、送信息下鄉活動,廣泛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和耕作制度創新,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多熟制套種等技術和模式,繼續加大太陽能殺蟲燈、信息素色板和生物農藥等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同時,針對蠶豆、玉米、油菜等作物的生長情況,指導農民扎實抓好田間管理。上半年,培訓農業技術指導員50多人、培訓農業科技示范戶480多人次、骨干專業農民350人次、實用技術培訓500人次,發放資料3000余份,。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縣在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隨著縣城南城戰略的實施和城市規劃的調整,以及工業、旅游用地的剛性需求,我縣土地利用問題越來越突出,土地流轉直接影響現代農業集約化、規?;a;二是農業經營主體規模普遍偏小,帶動能力不強,產業化經營水平偏低,農產品精深加工滯后,整體上組織化、產業化水平低,示范帶動效應較弱;三是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靠天農業”的格局尚未改變,災害性天氣極易對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四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任務繁重,動植物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五是農業生產成本普遍上揚,受土地租金、人工成本、化肥等農資價格上漲影響,農業比較效益下降。

二、下半年工作重點及思路

圍繞“2013年力爭實現農業總產值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的目標,下步主要抓好四方面工作。

1、加快農業“兩區”建設。重點圍繞“聚合力、健體系、出成效”的總體要求,堅持項目推動,龍頭帶動,部門聯動,多元投入,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和糧食功能區。2013年計劃新建糧食生產功能區6000畝。深入實施農業“258”工程,加快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建設步伐,全力以赴做好松古盆地現代農業綜合區省級驗收工作。

2、繼續實施茶產業提升工程。深入實施“七大興茶”戰略,認真貫徹《縣茶產業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全力做好茶產業提升文章。繼續與省茶產業重點科技創新團隊建立戰略協作關系,實施“十二五”茶產業轉型升級工程,繼續加強與中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做好院士工作站相關工作;積極開展開展“香茶”證明商標注冊工作;加強全過程的茶葉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做好茶博會參展等各項工作。

3、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導工商資本投資現代農業。按照“扶優扶強”原則,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和加工大戶,培育現代農業帶頭人和新型職業農民,引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培養現代農業經營人才,推動農業向二、三產業延伸,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全年新創建生態精品農業示范鄉鎮1個、示范企業3個、示范合作社3家、大學生農業創業典型2個、示范家庭農場(專業大戶)35家、示范農產品(基地)40個以上。力爭新增年銷售收入超3000萬元以上龍頭企業1家,新發展省市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

4、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大力發展標準化生產,加大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力度,推進茶園病蟲害統防統治,嚴厲查禁銷售、使用違規農藥,健全區域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公共服務體系,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全面實施憑IC卡進浙南茶葉市場交易制,不斷完善檢驗檢測體系、可追溯體系、安全技術推廣體系等農業標準體系,基本建成縣、鄉、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扎實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向縱深發展。繼續推進“縣農資監管與服務信息化體系”項目建設,到2013年底完成100家農資經營網點信息化建設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