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農業農村工作計劃
時間:2022-05-25 04:38:38
導語:關于農業農村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21年,重點要在“優質農產品供給、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農業農村改革強基”四大方面用力:
(一)實施優勢農產品提質增效行動。
1.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圍繞長三角市場,打造“510”產業升級版,大力發展有機農業,著力打造有機農業示范縣??茖W編制規劃,在環巢湖、山區鎮等地布局有機產品生產區域,著力建設一批有機農產品基地,培育一批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打造一批有機稻米、有機蔬菜、有機水產品等品牌。力爭各鎮再發展1個現代農業標準園。
2.大力培育區域公共品牌。加快推進“大米”“白云春毫”“放馬灘蝦田米”等區域公共品牌建設,規范巢湖麻鴨、金壩芹芽、楊柳荸薺、花香藕和白云春毫茶葉等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和商標使用,積極開展“大米”地標認證。
3.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鞏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成果,深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持續發揮風險監測、專項監測、監督抽查“三位一體”監測體系作用,推動縣、鎮、村“三級聯動”監管隊伍建設,確保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二)實施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行動。
4.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大力實施農產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鞏固提升“一帶三園多點”加工基地布局。加大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招商力度,著力建設公路沿線農產品加工集中帶,高新區食品工業園、臺創園食品加工產業園、石頭稻米加工產業園以及等多個農產品加工集群點,打造“百億元”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5.大力發展都市休閑農業。將休閑農業發展納入到各地社會發展規劃之中,與城鎮建設規劃、旅游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以及其他產業相銜接,用休閑農業帶動其他產業發展。以“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生產與旅游觀光、農事體驗深度融合,繼續創建一批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精品線路。在沿線打造一批農業展示、農事參與、生態旅游和農家樂等休閑農業發展模式。
6.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推進智慧農業建設,打造一批農業物聯網示范點。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進農村電商提質增效。推動“互聯網”+農機作業服務,推進數字農機、智慧植保建設。
(三)實施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
7.大力建設美麗鄉村。堅持“抓點示范、以點帶面”,按照“連點成線、連線成片”的建設規劃格局,繼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強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突出鄉村特色,弘揚傳統農耕文化,融入現代元素,提升村莊形象和田園風光品質。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繼續實施村莊“五清一改”、“五化兩改”,推進村容村貌提升。
8.全面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化肥農藥“雙減”行動。堅決打好白石天河、兆河碧水保衛戰,嚴格禁養區管理,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確保規模養殖場設備設施配套率達100%,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5%以上。加速與牧原集團的深度合作,建造綠色環保型“樣板”豬場,引領畜禽產業升級。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行動,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模式新機制。
(四)實施農業農村改革強基行動。
9.穩步建設高標準農田。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糧食安全戰略,優先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十四五”期間每年新建高標準農田3萬畝、改造提升6萬畝。
10.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推深做實村級集體經濟“培強扶優”提升工程,進一步規范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運行管理機制,實現整體提升。每鎮培育新增50萬元以上的經濟強村1個,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萬元以上。
11.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鞏固完善農村土地確權成果,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深化農村“三變”改革。
12.深化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執法隊伍,加大執法力度,不斷提高執法水平。
- 上一篇: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工作實施方案
- 下一篇:四帶一自產業支持工程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