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師匯報材料10
時間:2022-08-27 10:12:00
導語:優秀教師匯報材料10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從踏上講臺,奉賢中學“敬業、樂業、專業,一身正氣,為人師表”的師德風范一直影響著我,使我努力實踐著自己的追求:成為研究型教師。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我始終牢記入黨誓言,在平凡的教師崗位上踏實工作,發揮出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作用。
一
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不停地去創造,對每節課我都會細細品味,或欣喜、或迷茫、或自責……從中摸索著研究的方向,特別是一些公開課、教學評比課可以說是我教學能力提高的促進者和見證者,在這些課的前前后后本身就是學習、反思、再學習的過程。
1997年11月,在我工作第三年就請纓參加區中青年教師教學評比,面對區內物理教學的佼佼者,我通過了寫教案、說課預賽順利闖入決賽,但在決賽中我遇到了不熟悉學生、不熟悉教材的困難,因為那時將一期課改新教材高二內容《光的反射和折射》作為唯一比賽內容,而比賽地點放在齊賢中學。我并不氣餒,仔細研究教材并設計教案,將引導學生研究光的折射定律定為本課的主線,這也是我教學生涯中將研究性學習引入課堂一個開端,實際上當時研究性學習的提法還不普遍,但在教學比賽中明顯感到對學生的準備還是不足,最后獲得“二等獎”。雖然有點遺憾,但在這一過程中我所獲得的及促使我去追求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有許多東西在平時教學中你是感覺不到的。比如“說課”,在這之前我所知甚少,比賽前我仔細研讀有關這方面的文章,揣摩如何將一節課的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呈現出來,這對我以后的教學也起到了很好促進作用。還有在教學準備過程中,組內老教師對教學每一環節都進行悉心指導,可以說是傾其所有,這種學習是終身受益的。經歷這一過程,對我的教學心理素質也是一次極好地鍛煉。然而這次教學評比中所出現的問題對我觸動更為大,也在很長時間內我將“讓學生全身心融入我的課堂”作為我教學的基本追求。
而后我也非常珍惜每次公開課、教學評比課,在1999年5月我參加了區教學選拔賽,并在同年10月參加了上海市中青年教師教學評比,獲得“二等獎”,在2001年4月,我向全市物理教研員開了一節教學研究課,這些課每次都促使我去思考、去學習、去創新,我嘗試過情景教學模式、主題研究交流學習、物理方法教學等,當然每次課都會留下一絲遺憾,但或許就形成了我新的追求。在近六年連續的高三畢業班教學中,我研究過專題討論復習模式的課題、推行過主題研究性復習、開辟過學生講壇、建立過學生學習檔案……其中有兩項成果還在市級刊物發表,感悟最深的莫過于教會學生自己學習,讓他們信心百倍地進入人生的任何考場。
二
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化道路上的必經之路,在我完成上海市青年教師課題《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實踐與研究》之后,體會猶深。在苦苦探索提升學生質疑能力之路時,更深切感受到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才有不斷的進步。
研究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質疑是思維的開始、創新的基礎,但質疑心理學基礎何在、質疑能力又如何評價和培養,研究一開始這些問題就緊緊纏繞著我。平時忙于教學而疏于教學理論學習的我,覺得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我有目的翻閱各類雜志,學習有關認知論思維論的專著。從杜威的經驗自然主義、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維果茨基的心理發展理論到現代建構主義理論,從中認識了建構主義的學習觀、教學觀、知識觀對教育的影響;這些理論的學習極大地影響了我的教學觀,指導著我質疑能力培養策略的制訂。但在其中也曾出現彷徨,本想先致力于學生質疑能力外顯的研究,想了解質疑的心理學發生機制,但發現這方面的理論研究較少,而自己缺乏理論研究的根基,只好作罷(可能以后會將其作為主攻方向)。最后轉向結合二期課改的實踐,致力于操作策略的研究。為了作好調查,我又自學了教育統計學、教育評價理論,實踐中又碰到許多問題感覺調查力度還不夠。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深切感受到學無止境。
研究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在培養學生批判精神時,自己更應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滿足于經驗思維的教師總以為這些結論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和使用,可一旦變化了學生、變化了教材或變化了時間,或許原先成功策略就失去了價值。二期課改教材剛一推出,上課教師不適應、不習慣,實際上這是教師的習慣性思維在作怪。在研究中,我就不斷告誡自己要反思,要做學生質疑的楷模,每一個策略的制定和實施不能靠經驗而要看事實。“預習提問”剛推出時,學生敷衍了事的很多,我并不把它簡單認為學生不認真,我反思整個操作流程,發現評價激勵不及時是癥結所在,我們及時調整策略使評價有力促進問題質量的提高和質疑意識的增強。我始終認為:“最好的教師可能是那些經過一段時間的掙扎和思慮從而掌握了技能和增長了智力的人們”。
研究是一個協作的過程。教師專業化進程中,教師間會協作也必不可少。在課題研究中光靠一個人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課題組有三人組成,可以說研究成果是我們集體智慧的結晶。作為課題組長的我,主要負責研究方向與研究框架的設計,并不斷整合、反思研究中的問題,總結我們的研究成果。姜雄老師在調查資料的整理、學生訪談、教學反饋方面作了很多細致工作,周世平老師兩個班級成為我們策略方案實施的實驗班,一年來他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為本課題積累了許多策略實施的案例,并在評價方面想了許多方法。我們三人在分工合作的基礎上,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會、案例分析會,將我們的想法、研究中碰到的問題及下一步的打算一起交流討論。
三
教師成長自培是基礎,回首自己的工作歷程,前5年是教學業務的成熟期,而后5年正努力向研究型教師靠攏,特別從課題研究開始,走進了一個比較新的自我發展領域,喜歡從多個層面反思教學問題,撰寫的論文也多次在區、市級發表。近兩年中,我完成了區骨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