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構建和諧文明市的匯報材料
時間:2022-05-05 06:33:00
導語:努力構建和諧文明市的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要歷史任務,是一個涉及領域極其廣闊的多層次的系統工程,其核心是以人為本,根本要求是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深刻理解和正確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和目標要求,更加注重圍繞和諧搞建設、謀發展。
近年來,##市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自治區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結合地區實際,按照自治區對我們提出的“率先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扎實推進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建設,切實加強黨的建設,在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笆濉币詠?,地區生產總值保持年均增長23%,人均達到2.7萬元,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把民生問題擺在首要位置,累計實現就業5.5萬人,國有企業6萬多名下崗職工基本得到妥善安置,年底將基本實現城鄉充分就業;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行“四免一補”,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免費義務教育;實施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了醫療保險全覆蓋;啟動了惠及十幾萬礦區居民的搬遷工程,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把礦區居民全部搬遷到建成區,從根本上改善礦區居民的生活條件。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社會事業投入年均遞增91%以上,建設了一大批滿足群眾需求的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發展條件有了顯著改善。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推行了城鄉一體化改革,全部農民一次性轉為城市戶籍,同城市居民享受了同等待遇。更加注重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650多戶中小企業堅決淘汰,使全市的資源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改觀。這些都為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加快科學發展,為構建和諧文明##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要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把促進科學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統一起來?!笆晃濉逼陂g,全市人均gdp將達到7萬元,人均財政收入將達到10000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25000元和15000元,以日益雄厚的物質條件,為和諧社會建設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目前##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的關鍵時期,必須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更加注重發展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以建設自治區西部重化工業基地發展中心為目標,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強力推進招商引資,高水平拓展和做大做強能源、建材、化工、冶金四大優勢特色產業,高標準改造傳統產業,高起點承接非資源型產業,促進產業多元、產業延伸、產業升級,不斷增強產業綜合競爭力,努力在優化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中實現快速發展。以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為目標,堅持城鄉聯動,把城鄉一體化改革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區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區延伸,財政投入向農區傾斜,現代文明向農區輻射,社會保障網絡向農區覆蓋,努力在城區和農區互促聯動中實現協調發展。以建設自治區西部區域服務中心為目標,抓住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和消費結構升級的機遇,加大改革開放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改善服務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擴大服務業的產業領域、企業數量、就業規模,提高服務業的質量和效益,積極構建區域物流、信息、金融等服務中心。按照“拓展規模、優化功能、提升品位”的要求,進一步加快城市建設步伐,把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節能降耗作為硬任務,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建立生態環境有償使用和強制補償機制,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努力在人與自然友好相處中實現和諧發展。
加強民主法治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為構建和諧文明##夯實完善的政治基礎。以建設“法治##”為載體,加快民主法治建設步伐,努力構筑更加完善的和諧社會制度支撐體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市的有機統一,加強黨對人大、政府、政協和工青婦組織等人民團體的領導,進一步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完善公眾參與機制,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律監督、法律服務、法制宣傳等工作,促進各項事業依法管理和有序運行。建立健全矛盾疏導機制,推進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經?;?、制度化和規范化,引導群眾用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妥善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建立健全利益協調機制,調節收入分配,縮小收入差距,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市民。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加快建立“勞有所業、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失地有補、困有所助”的新型社保體系,編織一個更加可靠的社會安全網。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創新社會管理體制,形成對全社會的有效覆蓋和全面管理。加強對民間組織的引導和管理,使之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健全公共財政制度,把更多的財政資金投向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公共基礎設施等公共服務領域,著力解決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和社會進步。
培育和諧文化,為構建和諧文明##打牢思想基礎。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打牢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全面落實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的戰略任務,牢固確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把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和諧社會的根本價值準則和道德規范,廣泛開展道德教育實踐活動,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大力弘揚“團結、奉獻、創業、爭先”的##精神,使之成為##人民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和諧基因”。加強和改進新聞宣傳工作,把握好輿論引導的時機、節奏和力度,始終保持團結穩定鼓勁、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兼容草原文化、黃河文化和工業文明,大力推進地區特色文化建設,以先進的文化引導市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凝聚全社會的力量。把和諧創建活動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形成文明和睦的人際關系、鄰里關系、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