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獸醫局鄉鎮富民服務活動匯報材料

時間:2022-10-12 11:51:00

導語:畜牧獸醫局鄉鎮富民服務活動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牧獸醫局鄉鎮富民服務活動匯報材料

**月**日,**省畜牧獸醫局在**山區文成縣**鄉組織開展“欠發達鄉鎮興牧富民”送服務活動,這是**省畜牧獸醫局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五項特色行動的一個重頭戲。張火法局長說:“**鄉是我局開展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時的聯系點,多年沒有間斷聯系。這次再度進鄉,是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宣傳推廣全省實施山區海島畜牧業扶貧項目的典型和經驗,幫助欠發達鄉鎮農民通過發展畜牧業興牧增收,脫貧致富,是我們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p>

**省畜牧獸醫局這次“欠發達鄉鎮興牧富民”送服務活動,主要面向文成縣、景寧縣少數民族的養殖農戶開展,通過贈予種畜禽、現場科技咨詢、進村入戶指導服務、召開懇談會和現場走訪、征求意見等多種形式進行。

“欠發達鄉鎮興牧富民”活動是建立在**全省實施山區海島畜牧業扶貧項目的基礎上進行的。20**-20**年,**省農業、財政兩廳共安排山區海島畜牧業扶貧項目專項資金4240萬元,扶持文成、景寧、泰順等全省34個山區海島欠發達縣(市、區)的158個鄉鎮發展特色畜牧業,惠及1**多個農戶。通過項目的扶持,科技示范戶年均增收2.5萬元,一般農戶年均增收3000元。項目的實施已有效地促進了欠發達地區畜牧業的迅速發展,并為加快當地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優化了畜牧業區域布局。長期以來,**東南沿海地區和山區畜牧業發展滯后于浙西北地區,全省畜牧業內部結構以豬為主,牛羊兔等草食動物比例偏低。山區海島縣充分利用當地的草山草坡和豐富的牧草資源,培育新的主導產業,促進了畜牧業區域布局的優化,推進了全省畜牧大產業“西進東擴”發展戰略,推動了山區海島農村勞動力的就業。通過項目實施,溫州市文成、泰順、平陽等縣已成為**最大的肉兔生產基地,20**年肉兔飼養量達210.09萬只,其中出欄136.17萬只,比項目實施前的**年分別增長54.6%和199%,占全省總飼養量的16.4%。永嘉縣20**年存欄山羊4.04萬只、出欄3.18萬只,分別比項目實施前增長34%和33%。常山縣全面推廣園地生態養雞,土雞飼養量占全縣家禽飼養量的70.96%。

二、提高了農民科學養畜水平。項目實施后,通過引進新西蘭肉兔、日本大耳兔、比利時肉兔、波爾山羊、南江黃羊等優良品種,使原有地方品種得到改良。同時通過實用技術的培訓和推廣,改傳統的地面平養為離地籠養,改單一飼喂粗飼料為精粗料搭配,改單純的疾病治療為以防為主、防治結合,使項目實施鄉鎮的畜禽飼養治理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其中肉兔繁殖率提高8%,成活率提高10%,生長速度提高12%,山羊提前3-4個月出欄。文成縣通過7年的發展,肉兔良種覆蓋率從**年的15%提高到現在的70%,規模飼養戶的飼養量占全縣飼養量的38.7%。

三、開辟了弱勢群體的脫貧致富門路。山區海島因地制宜發展草食動物,飼養規??纱罂尚?,飼養方式靈活多樣,適合一些低保戶、殘疾人、老人和婦女,是農村弱勢群體的一條就業門路。據測算,不包括勞動力成本,放牧飼養一只山羊利潤一般有200-300元,中等規模養殖戶年出售山羊20只左右,年收入在4000-6000元之間,達到當地的平均收入水平。山區利用果園、茶園、林地養殖土雞,只均純利潤2-5元,高的可達10多元。如常山縣白石鎮小白石村一位眼睛有殘疾的年青人劉建仁,在項目的扶持下,刻苦鉆研養雞技術,現已建成標準雞舍1000平方米,20**年出欄6萬只,獲純利10萬余元,過上了較為富裕的生活。飼養一只肉兔,每年可增收15元左右,飼養100只兔即可增收1500元。文成農民自編的一段順口溜形象地概括了養兔產生的經濟效益,“家養一只兔不愁油鹽醋,家養十只兔不愁衣和褲,家養百只兔走向致富路。”發展山區海島畜牧業增強了農民脫貧致富的“造血”功能,形成自我發展機制。

四、培育了一批新型的科技致富規模戶。隨著項目的深入實施,涌現出一批發展特色畜牧業科技大戶,成為山區海島科技致富的“領頭羊”。景寧縣存欄20只以上的規模戶從項目實施前的61戶增加到現在的218戶,規模戶飼養量占總飼養量比例從實施前的8.2%提高到20**年的29.5%,效益也明顯提高。發展特色畜牧業的巨大潛力引起了讀師范專業的龍泉大學生潘德樁的極大愛好,大學畢業后他自學畜牧獸醫技術,返鄉辦養雞場,成立了龍泉生命之源土雞合作社,在今年全國養雞不是很景氣的情形下,經濟效益仍較好,短短二年時間,飼養規模已經擴大了3倍。平陽縣鬧村鄉大施村養殖大戶周青忠,從20**年項目支持的50只種兔起家,發展到目前年出欄肉兔3000只、出欄肉鴿18000只的家庭牧場,年養殖利潤10萬多元,成為所在村的首富。

五、提高了產業化經營水平。山區海島地區發展草食動物的優勢在于草養資源與自然環境,勞動力價格低廉,但劣勢是交通不便,信息不靈,運輸成本高。為此,各地按照產業化發展思路,幫助養殖戶架起通向市場的橋梁,初步形成了“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農家樂+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機制。如振寧牧業有限公司通過統一供給苗雞,統一供給飼料,統一技術服務,以保護價與項目區養殖戶簽訂長期的土雞購銷合同,使養殖戶放心生產,公司同時擴大了生產銷售規模,在杭州、寧波等大中城市開設了專賣店,知名度不斷提高,實力不斷增強。松陽縣早上好鵲山雞合作社,通過及時為養殖戶提供苗雞、防疫免疫、產品購銷等服務,為養殖戶解除產品銷售等后顧之憂,使全縣鵲山雞養殖從無到有,規模不斷擴大,目前該縣從事鵲山雞養殖農戶達300多戶,存欄鵲山蛋雞10萬多只,鵲山雞養殖成為了松陽縣畜牧業主導產業之一。

六、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通過發展特色畜牧業,農民忙于種植牧草、養兔放羊、園地養雞和學習技術,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畜牧業生產上,沒有時間打撲克、搓麻將了,農民富了、眼界寬了、糾紛少了、鄰里更和諧了,同時也改變了欠發達地區農民“等、靠、要”的思想,熟悉到要靠自己的雙手,利用當地資源優勢也能勤勞致富。常山縣小白石村處在丘陵山地,胡柚柑桔園地面積大,生態環境良好,在項目的推動下,全村62戶從事了園地養雞,20**年全村土雞飼養量達50萬只,出欄42萬只,年銷售收入550萬元,增加農民收入64萬元,被常山縣人民政府授予“土雞養殖專業村”的榮譽稱號。養殖富裕起來的村民,按照村統一規劃,投資200多萬元建起了小白石新村,20多幢連體別墅整潔劃一,綠化率高達60%,各種物業治理和城里居民小區的物業治理不相上下,生活垃圾有專人清理,家家用上了自來水、液化氣,全村主要道路都已硬化。村委建起了200多平方米新辦公大樓,設有村民閱覽室、活動室、會議室、村民學校,還設有城里一般社區未曾見到的殘疾人康復室。村民安居樂業,和諧安康,生活美滿。

**省畜牧獸醫局開展的“欠發達鄉鎮興牧富民”送服務活動,組織了周邊20多個市縣鄉分管農業的領導同志和100多名畜牧養殖戶學習觀摩,引領欠發達鄉鎮興牧富民工作。文成縣雙桂鄉鄉長溫文平說:“這樣的送服務活動,就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最好體現,我們基層最歡迎,老百姓最能得到實惠。”

這次活動,**省學習實踐活動第八指導檢查組全體成員一起參加。組長王洪江深有感慨地說:“讓農民富起來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根本任務。省畜牧獸醫局的送服務下鄉活動,是學習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突出了實踐特色,真正體現‘科學發展上水平,黨員干部受教育,人民群眾得實惠’的學習實踐活動的目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