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防治水管理工作匯報材料

時間:2022-05-08 02:34:00

導語:煤礦防治水管理工作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煤礦防治水管理工作匯報材料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構建防治水責任落實體;構建防治水技術管理體系;構建防治水隱患排查體系;構建防治水科技保障體系;構建防治水應急處置體系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落實安全目標責任考核體系、落實煤礦防治水工作兩個主體責任、突出加強對雨季“三防”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防治水技術管理體系、嚴格落實防治水技術措施、用事故教訓推動工作、堅持專家查隱患制度、抓好重大水害隱患的排查整改、落實雨季“三防”工程計劃、加大防治水工作安全投入、提高礦井防治水技術裝備水平、加強煤礦防治水重大課題和關鍵性技術難題技術攻關、健全完善災害天氣預報預警預防處置機制、加強應急預案編制與演練、建立健全應急處置機構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山東省共有7個省屬煤炭企業,10個產煤市,至**年底共有生產礦井220處,生產原煤1.35億噸,煤礦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省內肥城礦區是全國有名的大水礦區,龍口礦區已進入海下采煤,*、*、*、*、*及*礦區開發歷史悠久,古井、古空多,且地面河流多,開采過程中水害威脅比較嚴重。建國以來,共發生3人及以上的水害死亡事故61起,死亡752人。面對復雜的防治水形勢,近年來,全省煤炭系統始終堅持安全發展理念,以人為本,全面加強安全基礎管理,著力構建防治水工作體系,狠抓技術措施落實,煤礦安全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全省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已連續五年控制在0.3左右,基本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年為0.09,比全國平均水平的1.182低92.4%;今年1-4月份,全省共發生3起死亡事故,死亡3人,百萬噸死亡率0.07,再創山東省歷史最好水平;有效杜絕了水害事故的發生。近幾年,在防治水方面主要抓了五個體系的落實:

一、構建防治水責任落實體

1、落實安全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年初省煤炭局與各礦業集團公司、各市煤炭管理部門簽訂了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重點加強安全目標責任考核,細化、分解和落實防治水工作的領導責任、技術責任、監督責任和現場管理責任;安全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制。

2、落實煤礦防治水工作兩個主體責任。逐礦落實了我省境內各類煤礦的政府、部門安全監管責任人,強化對煤礦防治水工作監管責任落實;明確了煤礦企業是防治水工作責任主體,礦長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總工程師是第一技術責任人,分管礦長是監督落實責任人,同時明確了防治水副總、科室、區隊、班組和井下各個崗位的責任。

3、突出加強對雨季“三防”工作的組織領導。各部門各單位均成立了專門的雨季“三防”工作領導小組,嚴格落實雨季期間安全生產責任制,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具體問題,保證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到位。

二、構建防治水技術管理體系

1、明確防治水技術管理體系。編制了《山東省煤礦防治水管理規定》(試行)等制度規范,明確煤礦企業必須建立健全礦井防治水管理機構,配備足夠數量的地質及水文地質專業技術人員。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及以上的煤礦企業必須設置防治水專門機構,配備專職防治水副總工程師,配備滿足正常生產安全的防治水隊伍及設備。專業技術人員的配置:水文地質類型簡單的礦井不少于1人,中等的不少于2人,復雜及以上的不少于3人。

2、嚴格落實防治水技術措施。嚴格落實“防、堵、疏、排、截”五項綜合治理措施,重點抓好地表水害、老空水害和底板承壓水害的防治,嚴防潰水、透水、突水事故的發生。嚴格執行探放水制度,切實做到有疑必探、不探不掘、不治不采;對未采取全方位、全過程探放水措施的,堅決停產整頓。

3、用事故教訓推動工作。多次召開全省煤礦事故案例剖析會、重大災害預防技術研討會等會議,制定出臺《山東省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剖析近幾年來我省發生的重大(僥幸)水害事故案例,邀請知名院校專家教授作水害防治技術講座,舉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切實加強煤礦水害防治技術工作。

三、構建防治水隱患排查體系

1、堅持專家查隱患制度。定期組織專家逐礦進行防治水分析論證活動,逐礦制定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形成了重大問題專家把關、疑難問題專家集中會診制度。突出抓了地表與老空水害、大礦周邊小煤礦、資源枯竭礦井、采深超過800米礦井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督查中發現的重大隱患,直接下達整改指令,對落實不力的,當作事故查處。

2、抓好重大水害隱患的排查整改。汛期前后,重點圍繞地表水、老空水、承壓水及上覆巖層水、相鄰礦井及已關閉礦井水害,尤其是**年上半年審查確認的39項a級水害隱患,組織進行全面、細致、深入的水情水害排查分析,明確防治水工作的重點、難點和薄弱點。對排查確認的各類水害隱患,制定整改計劃,切實做到治理責任、措施、資金、期限和應急預案“五落實”。

3、落實雨季“三防”工程計劃。超前部署煤礦雨季“三防”工作,組織編制和實施雨季“三防”工程計劃,嚴格各項工程的檢查驗收,確保礦井排水、供電設施和各項防治水安全設施完好、可靠。**年全省計劃雨季“三防”工程2578項,其中重點工程156項,計劃資金11326萬元,于6月20日前全部完工。

四、構建防治水科技保障體系

1、加大防治水工作安全投入。根據《煤炭生產安全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結合企業實際,建立了煤礦防治水工作強制性安全投入制度,足額提取,科學使用,確保煤礦防治水工作需要。其中水文地質類型復雜及以上的噸煤提取不少于2.0元,水文地質類型中等的不少于1.0元,水文地質類型簡單的不少于0.6元。**年全省煤礦防治水工作累計投入安全資金29788萬元,落實技措項目1878項。

2、提高礦井防治水技術裝備水平。加大礦井機電、排水等主要設備的技術升級和更新改造力度,大力推廣安全先進適應技術,實現井下涌水量、水壓、井下突(出)水點、擋水墻、水閘門等監測的自動化管理和無人值守,強制推廣應用安全監測監控、無線通訊、人員定位、大水礦井井下泵房建立遠程監控集控系統等。目前,全省煤礦聯網礦井達85%,年內力爭實現全省煤礦安全監測監控聯網。

3、加強煤礦防治水重大課題和關鍵性技術難題技術攻關。加大科技研發力度,重點抓好高承壓巖溶水突水機理研究、奧灰水突水機理和防治措施研究項目等重大課題的技術攻關,對90處受地表水、老空水、底板承壓水威脅的礦井逐一組織了技術會診,落實防治措施。

五、構建防治水應急處置體系

1、健全完善災害天氣預報預警預防處置機制。加強與氣象、防汛等部門的溝通聯系,建立了省、市、縣三級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預防工作機制,采取發手機短信、電話聯系和傳真通知等方式,嚴格落實災害性天氣停產撤人的規定。凡該停產撤人而沒有停產撤人的,當作事故來對待,形成“逢大暴雨必須停產撤人”的規矩和習慣。**年全省煤礦累計停產撤人158礦次,撤人18404人次。

2、加強應急預案編制與演練。制定了《山東省煤礦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各級各煤礦企業編制應急預案4167個,其中水害專項預案253個,建立健全了應急預案體系。組織專家對全省市縣煤炭管理部門和各煤礦企業編制的應急預案集中進行了審查,督促完善各類預案。組織編制全省煤礦應急預案演練計劃,加強調度和現場督導,汛期前220對生產礦井全部完成停產撤人演練,檢驗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3、建立健全應急處置機構。成立了全省煤礦安全生產調度指揮信息中心,建立煤礦安全生產信息快速響應、反應機制。建立了全省礦山水害搶險救援中心,裝備排水能力達4500立方米/小時,大大提高了水害事故的搶險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