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實踐發展觀工作匯報材料

時間:2022-01-29 09:39:00

導語:高校實踐發展觀工作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實踐發展觀工作匯報材料

在黨的十七大上,總書記總書記明確提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性,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一戰略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要科學理論??茖W發展觀是對以胡總書記為代表的黨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論觀點的高度概括;科學發展觀是十七大精神的靈魂,是關于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茖W發展觀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和世界觀。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局面,就必須抓好發展這一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而發展必須講究科學,正如總書記總書記指出的那樣,一個國家堅持什么樣的發展觀,對其發展道路有著重大影響。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就會對發展的實踐產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響。科學發展觀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時期、新階段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全局發展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吸收和借鑒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科學系統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發展的客觀規律。

通過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積極參與學校和外語系組織的科學發展觀學習和討論活動,我有如下體會:

1.育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執行總書記同志提出的: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自覺地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日常的各項工作,著力提高我們的職業道德水平和專業素質,踏踏實實工作,認認真真完成教學任務。為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應該特別倡導學以人為本的思想,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真正落實到教育教學中去,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一方面要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術;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學生、認識學生、尊重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結構,認識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特點,尊重學生的價值選擇和人格個性。這樣才能因材施教,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具體表現在:

(1)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教師要培養的是人材,我們造就的人材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他應該是可持續發展的。所以,教師要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著想,讓他們學會認知,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在實踐中不斷的充實和完善自己。我們不應該只為了今天的所謂的質量而肆意地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把學生僅有的微薄智力全部挖掘出來。我們要學會開發和合理地利用學生的智力,讓他們的智力在學習和活動中得到長足發展,而且為將來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都得到協調發展,而不能讓學生死讀書,讀死書,把落實新課程標準不落實在行動上,這樣,有礙學生的全面發展。其實,學生的各項技能是能夠互補的,我們在發展學生德育、體育、美育的同時也在發展著學生的智育。但是,如果我們只注重學生的智育,而忽視其他各育,這樣是對學生身心的嚴重摧殘,同樣阻礙著學生智育的發展,教師要把課堂變成學生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樂園,要讓學生愉快地學習,健康地發展。

(3)學生個性的培養我們在使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個性能力的發展,我們不能抹殺學生的個性。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個性鮮明,具有獨立人格的合格人材。要保護和發展學生鮮明的個性,尊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特點及教育的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的積極主動地發展自己的個性。

2.以學習為契機,加快學科發展

通過與國內相關院校的橫向對比,發現外語系學科發展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表現在:(1)師資隊伍相對比較年輕,學歷結構整體偏低,特別是專業教師隊伍學歷結構更低。(2)師資隊伍中缺乏重量級的學術領軍人物,尚沒有形成特色學術團隊。(3)師資隊伍中青年學術骨干群體沒有形成,沒有形成明確的學科研究方向,研項目少,科學研究的標志性成果匱乏。(4)學科特色不明顯,沒有特色專業。

通過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外語系所有教職員工應開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機制。同時,要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對現有的師資資源進行合理的調配,積極營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加大對青年學科骨干隊伍的培養,全面提升學院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形成特色外語學科團隊。在認真調研對比的基礎上,結合我校特點及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適時調整辦學理念,凝練學科特色,形成優勢學科與專業。

3加強制度建設,提高管理水平

制度建設是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鄧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他強調我們各項事業的發展都要完善和健全長效機制和制度,通過制度進行規范,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等。制度是我們生活世界事物良性發展的規范與準則。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制度是人和人之間交往中的產物,是通過責任、權力、義務來規范主體行為和調整主體間關系的規則體系。

外語系在制度建設方面,結合學校實情,制定了一些基本的規章制度,使外語系重大行政、管理、財務等方面有章可循,推動了外語系各項事業的良性健康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制度建設仍然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如學術獎勵、工勤考核、學術道德規范、教學事故處理、教研室責權問題等,存在空白,不利于工作開展。同時,一些現有制度制訂不夠科學,不便于執行。如津貼發放管理辦法,忽視了制度效益的長遠性和綜合性,應急制度缺乏長效性和科學性。

在科學發展觀的學習中,自己認為應該把制度建設與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精神理念結合起來在制定制度時考慮更為全面、更為人性化、更為體現“為廣大人民服務”的特色。把制度建設與科學發展觀的“統籌”與“和諧”的理念結合起來。制度建設應當注重發揮制度的整體功效,著力構建科學的制度體系,注重“統籌”功用。在一個更為宏觀的背景中考察就會發現,要充分發揮制度的功能,需要一個閉合的、關聯的、科學的制度系統,這個制度系統中各部分既各有分工、互不沖突又相互聯系、協調配合,共同發揮作用,缺少任何一部分都會造成結構、功能和功效的缺失。因此,制度建設我們不能單純地認為是制定出一個個的制度,而是應該從系統理論的角度去分析,注重“統籌”與“和諧”在系統中的重大作用,促進制度建設的科學化。通過科學的制度建設,體現制度的“剛性”和“柔性”,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從而保障外語系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黨員,通過對發展觀的學習,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理論素養,也促使自己對本職工作和本單位功能定位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今后的工作和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