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選民主法治示范村先進典型材料

時間:2022-09-21 03:15:00

導語:評選民主法治示范村先進典型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評選民主法治示范村先進典型材料

我縣位于長江中下游,面積936平方公里,人口34.8萬,其中農村人口28.9萬。轄11個鄉(鎮),125個村委會。村“兩委”班子中,書記“一肩挑”的占25%,村主任連選連任的占56%,村干部平均年齡40.8歲,高中以上文化的占66.3%,黨員干部占65.8%,女性干部占13.5%。村組全部實行了村務、財務“兩公開”。村級建立村民普法陣地345個。目前有32%的村聘請了法律顧問。

近年來,我縣按照上級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深入開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活動。我縣在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活動中,充分考慮不同鄉(鎮)、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村情民意等因素,從增強村民民主法治觀念入手,通過抓好農村普法、村民自治、農村穩定等方面的工作,使全縣農民的法制觀念、民主意識進一步提高,全縣農村已基本形成了自覺遵紀守法、自覺維護安定團結的良好氛圍。到目前為止,全縣已建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1個、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30個、縣級“民主法治示范村”45個,占全縣村委會總數的60%以上,提前實現了司法部、民政部提出的到“四五”普法結束時,有30%的村跨入“民主法治示范村”行列的目標,有力地促進了我縣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政治穩定,推進了我縣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進程。

一、以“兩抓兩帶三到家”為載體,深化法制宣傳教育

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農村干部的民主意識和法制觀念,是“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活動的基礎性工作。圍繞“四五”普法規劃確定的“兩個轉變、兩個提高”的目標要求,我縣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活動中,緊扣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廣泛開展了以“兩抓兩帶三到家”為載體的“法律進村入戶”活動,以此帶動村民法律素質的提高。

“兩抓兩帶”:即,一抓鄉鎮、村、組干部的法律素質教育。通過抓干部自身的法律學習培訓和定向定任務包村向農戶宣講法律,層層簽訂學法守法責任書,帶動群眾學法守法。二抓在校青少年學生的法律素質教育。通過深入開展“我與父母同學法”活動,深化學校法制教育,提高在校青少年法律素質。通過學校與在校學生、學生與家長互簽學法守法承諾書,帶動學生家長和家庭成員學法、用法、守法。

“三到家”:即,一是法律書籍送到家。2003年以來,縣法宣辦每年均組織市、縣兩級包村單位,將《農民普法實用手冊》,免費送到全縣70%以上的農戶家中。二是學法用法抓到家。全縣建立健全了縣—鄉—村—組四級法制宣傳員隊伍,完善了宣傳網絡。做到縣有宣講團、鄉有宣傳組、村有宣傳小分隊、村小組有2—5名有文化、有宣講能力的人員組成的宣傳小組。通過以包村單位、鄉鎮、村、組干部和鄉村教師為主體的法制宣傳員,包村包戶宣講法律,提供法律幫助和法律服務,督促學法用法工作落實到每家農戶。三是守法責任訂到家。通過縣與鄉(鎮)、鄉(鎮)與村、村與村干部、村干部包村負責人與村小組、村小組與村法制宣講員、村法制宣講員與刑釋解教人員、輕微違法犯罪人員等重點戶,層層簽訂學法守法責任狀,特別是通過農村基層組織與農民家庭簽訂學法守法責任狀,評選“守法文明戶”等方式,促使廣大農民在享受法律賦予權利的同時,切實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法律進村入戶”活動的有效開展,使廣大農村基層干部群眾的法律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依法管理村務的自覺性有了明顯增強,在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動過程中,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

二、落實村民自治,扎實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

開展村民自治,是“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活動的關鍵環節和核心內容。我縣將“四民主、兩公開”作為全縣“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工作考核評比的重要內容。

一是完善村務公開的內容。村務公開從農民群眾普遍關心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入手,凡屬農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村里的重大事項,如計劃生育政策落實、救災救濟款物發放、宅基地審批、村集體經濟收益、村干部報酬等,都須向村民公開,尤其將財務公開作為村務公開的重中之重,做到讓群眾了解、監督村集體資產和財務收支情況。

二是規范村務公開的形式、時間和基本程序。在全縣所有村委會均設立了固定的村務公開欄,有些村委會如鄧埠鎮倪桂村還通過調頻廣播、錦江鎮九亭村通過向群眾發放“明白紙”等形式進行公開。對一般的村務事項做到每季度公開一次,涉及農民利益的重大問題以及群眾關心的事項及時公開,對救災救濟款物發放、困難戶等級評定等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經村干部會議討論,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后,向全體村民公開,接受村民的監督。

三是設立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成員由村委會在熱愛集體、公道正派、有一定議事能力的村民中提名,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負責監督村務公開制度的落實,并在年終的群眾大會上向村民報告

監督情況。對不履行職責的成員,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大會有權罷免其資格。為加強對村務公開的領導,各鄉鎮均成立了由黨委分管副書記負責的工作機構,全縣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民政部門牽頭,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領導格局呼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網絡。全縣125個村委會普遍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

同時,我縣還將村務公開延伸到各村民小組,由村小組公開到農戶。在創建活動中,全縣各村委會通過建立健全一整套民主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了村務行為,推動了村級管理逐步走向規范化、法制化軌道,使農村政務、財務管理更加透明,依法管理、依法辦事逐漸成為廣大干部群眾的自覺行為。

三、切實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營造和諧平安的社會環境

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營造鄰里和睦、群眾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是“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活動的重要內容。我縣在創建活動中,主要強化了以下三項措施:

第一,大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和民主法治建設。我縣錦江鎮九亭村靠著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班子的不懈努力,20年來實現了無村組負債、無農戶欠款、無各種稅費欠款、無土地拋荒、無治安刑事案件、無上訪事件的“六無”,被中央有關部門譽為“九亭現象”?!熬磐がF象”的實質概括起來主要有兩條,一條是村干部勤政為民,公道正派,尤其是村支部書記以身作則,不謀私利,量力而行,一心一意為群眾辦實事,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另一條是始終堅持群眾事務群眾參與、民主管理,對村里大小事務一律實行陽光作業。我們深入挖掘“九亭現象”的經驗做法,以典型引路,在全縣推廣,使全縣各村委會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各鄉鎮黨委在向典型學習的同時,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整改軟弱渙散黨組織活動,對后進村、矛盾多發村和班子不團結的村調查摸底,對確實不能勝任的,按照組織程序予以撤換。通過采取上述措施,使干群關系不斷融洽,逐步營造出安居樂業的氛圍,增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第二,加大矛盾糾紛調解力度。我們按照“著眼大局、夯實基礎、突出重點”的原則,使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切實做到“四個到位”。一是調解組織建設到位。大力加強了縣、鄉、村、組四級調解網絡建設,配齊配強了鄉(鎮)、村調委會和村小組調解信息員,使“第一道防線”在組織上得到保證。目前,全縣共建立村級調委會125個、調解小組1474個,人民調解員達7634名。二是糾紛排查和調處到位??h司法局主動與縣綜治辦、公安局、人民法院等部門溝通,將人民調解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相關聯的工作加以整合,形成了基層司法所、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基層司法所與派出所矛盾糾紛聯動聯調機制、基層司法所與法庭矛盾糾紛協調配合機制等“三大機制”,建立健全了矛盾糾紛定期排查與經常性排查相結合制度、“四定一包”(定領導、定人員、定責任、定時限、包處理)制度、“誰主管、誰負責”、“誰掛點、誰負責”、“誰誤事、誰負責”制度和年終考核督查等八項矛盾糾紛調處制度,真正做到“一般矛盾糾紛不出村,重大矛盾糾紛不出鄉鎮”,把各類矛盾糾紛解決在當地,解決在萌芽狀態。三是調解員、信息員的作用發揮到位。使矛盾糾紛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調解,防止矛盾激化,避免集體上訪。多年來,我縣農村山林水利、宅基地、婚姻等問題比較突出,在創建活動中,我們堅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則,集中時間,集中精力,落實專人負責排查和調解,著力解決了一大批多年上訪、重復上訪的問題,使一起起矛盾糾紛得到及時化解。三年來,全縣11個鄉鎮共發生各類矛盾糾紛1349起,調處1321起,避免了31起民轉刑案件的發生。四是對人民調解工作指導到位。縣、鄉兩級黨委、政府均成立了由黨政領導掛帥,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人民調解工作指導委員會,主要負責各成員單位的協調、對本地調解工作的指導和重大涉法糾紛的調處工作。

第三,切實加強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我們按照“打擊與防范并重”的方針,做到以打擊各種刑事犯罪來促進法制教育,以法制教育來鞏固發展防范工作,做好了“兩打擊兩加強”工作?!皟纱驌簟保杭锤鶕r村不同地方和不同時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重點鄉(鎮)、村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對突出的搶劫、偷盜的治安問題組織專項打擊;嚴厲依法打擊“”等邪教組織,鏟除農村惡勢力,掃除黃賭毒,凈化農村環境,增強農民群眾的安全感?!皟杉訌姟保杭醇訌娏藢r村重點人員的管理,完善了重點人員治安、刑事案件發生的監控防范機制;加強了對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落實了幫教措施,進一步降低了重新違法犯罪率。從創建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各類“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基本上實現了“四無”,即無一例打架斗毆、無一例民轉刑案件、無一例治安案件、無一起安全生產事故,整個社會狀況得到明顯好轉,人民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

“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活動,是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進程的一項長期性工作,是推進“建設和諧平安江西,共創富民興贛大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我縣將進一步加大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力度,扎實有效地推進“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工作,促進全縣各項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