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勝鎮公開招考村級后備干部的有益探索

時間:2022-04-24 10:04:00

導語:得勝鎮公開招考村級后備干部的有益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得勝鎮公開招考村級后備干部的有益探索

得勝公開招考村級后備干部有益探索

拓寬渠道選拔人才

加強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期推動農村經濟和社會進一步發展,開發農村人才資源的重要途徑。針對當前農村普遍存在的干部隊伍不穩定,培養選拔村干部難,選拔村級后備干部更難的問題,得勝鎮黨委結合本鎮實際,認真分析存在問題,打破常規,創造性地探索出公開招考村級后備干部的途徑,取得了較好效果,值得借鑒。

一、具體做法

得勝鎮村級后備干部的選拔采取兩種形式:一是由各村自身選拔和培養2-3名后備干部;二是由鎮黨委公開招考村級后備干部,在全鎮范圍內調配使用。其招考后備干部的具體做法是:

1、宣傳動員。鎮黨委研究決定在全鎮范圍內公開招考10名村級后備干部,制訂招考方案后,利用招考簡章、鎮村干部會、有線電視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使招考工作在全鎮范圍內家喻戶曉。5月12—20日,招考宣傳僅8天,前來報名者達到34人。

2、組織考試。在這次公開招考工作中,鎮黨委根據招考簡章,本著“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依法進行統一筆試、面試。筆試和面試成績各占50分。筆試的內容包括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相關內容、時事政治、適用法律法規、公文寫作等。所有參加筆試的人員都參加面試,面試由5名黨政領導主考,內容側重于對參考者報考目的、處理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工作設想等方面。

3、考核錄取。筆試和面試總分前16名進入考核,最終錄取10名作為村級后備干部,在群眾中公示。對于落選的24名參考人員列入各村的后備干部隊伍,加以培養。

4、培養使用。鎮黨委組織全鎮統一招考的10名村級后備干部和各村黨支部培養的后備干部定期集中崗前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是黨的理論、廉政紀律、相關法律法規和當前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以及農村工作的方式方法等。村級后備干部列席鎮村兩級干部會,了解農村工作的性質和內容,提前熟悉農村工作,了解鎮村情況,列入待崗候用狀態。

二、初步成效

1、充實了村級后備干部隊伍。經考試、考核合格,鎮黨委錄取了10名村級后備干部,其中黨員6人,占60%;大專文化2人,高中及中專4人,初中4人;35歲以下7人。通過鎮、村兩級組織對村級后備干部的培養和選拔,發現了一批人才,為村級組織換屆,做好了干部上的準備。對公開招考的10名村級后備干部,鎮黨委規劃在全鎮范圍內作統籌安排,必要時實行鎮內交流,跨村使用,平衡各村干部人才資源;對各村黨支部培養的村級后備干部,原則上留在本村使用。

2、促進了各村工作的有效開展。公開招考村級后備干部,給現任村干部增加了壓力,增強了緊迫感和危機感,極大地調動了工作的積極性,村級工作有了明顯的起色。有效地克服了村班子成員互相扯皮、內訌,造成班子不團結的現象。如過去陶坪村兩委,班子成員個人利益至上,有利益的工作就爭著干,沒有利益的工作就不沾邊,各行其是,群眾意見很大,而現在村兩委不再鬧矛盾了,工作開展更順利了。以往每到屆末的當年,總要收到多封辭職報告;本屆又到了換屆年,半年過去了,鎮黨委還未收到一封辭職報告。得勝鎮公開選拔培養村級后備干部的舉措,客觀上促進了現任村級干部隊伍的穩定,促進了農村工作的良性發展。

3、激勵了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前幾年,隨著大量青年外出務工,鎮黨委在選拔和培養村級后備人才工作上困難重重。近年來,外出務工人員有了回流趨勢,這次報名的34人中,絕大多數曾經外出務過工,甚至有兩人是專程回來報考的。他們明確表示:擔任村干部工資待遇不能與外出務工相比,但能夠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能夠為村上辦點實事,能夠照顧家庭。由此可見,隨著回鄉人員的日益增多,公開招考這一方式將愈來愈適用于農村干部和人才的選拔工作。

三、幾點體會

1、村級后備干部并非后繼無人。得勝鎮在公開招考后備干部之初,最大的擔憂就是是否有人前來報名,能否招考到優秀人才,因此還把報名條件放得較寬,年齡放寬到45歲以下,文化程度放寬到初中以上。實踐證明,這個擔心是不必要的,報名的人員十分踴躍,并且報名人員的年齡、文化結構都很理想。招考宣傳僅8天時間,前來報名者達到34人,其中黨員14人,占41.18%;各種專業戶、重點戶、個體戶、致富帶頭人等經濟能人28人,占82.35%;原村部門干部(原村7職干部中精簡人員)、鎮屬單位下崗的臨時人員13人,占38.2%;退伍軍人5人,占15%;35歲以下的17人,占50%;大中專畢業生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16人,占47.06%。同時,在召開報名人員的座談會上了解到,很多年輕人都愿意為家鄉做一些事情,特別是外出務工人員認為,打工不是長久之計,早晚會“葉落歸根”。他們親身感受到家鄉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差距,立志改變家鄉的貧困落后面貌。

2、拓寬發現人才的渠道,不拘一格選人才。以往選拔村級干部一般都是通過民主推薦、組織考核、村民直接選舉的辦法產生。鎮黨委通過這一途徑,培養和選拔了一大批干部,但是,這種選人用人的方式存在著兩點弊端:一是民主推薦一般都要征求現任村干部的意見,而有的現任村干部擔心把能人推薦上來后,直接威脅著自己職務的穩定,因此不敢大膽推薦或者干脆誤推;二是民主推薦時,征求意見的對象一般還包括本村黨員、村民代表、社長等,這些人群中,老同志占多數,選人用人的觀念比較守舊和傳統,大多推薦年齡偏大、有一定工作經驗和閱歷豐富的人,他們認為年輕人“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這就堵死了提拔任用年輕人的路。得勝鎮采取公開招考這種方式,正好克服了民主推薦的兩個弊端,是民主推薦方式的有益補充,是培養和選拔干部、人才的又一途徑,為農村優秀青年施展才華提供了平臺。本著“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選拔的干部素質更高,更具有競爭力,這是適應干部隊伍建設和發展要求的,給鎮黨委探索培養和選拔村干部提供了一條思路。

3、對村干部的教育管理變直接作用為間接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村干部的身份特殊,如何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是鄉鎮黨委、政府普遍感到頭痛的問題。當前采用向村干部提要求的教育管理辦法,讓部分村干部抱著“惟我獨尊”的心態,一意孤行,有恃無恐。得勝鎮在公開招考村級后備干部前,部分村干部畏難情緒嚴重,動輒就向黨委、政府遞交辭職報告。如白象村主任何某,人年輕、有文化,在組織看來,連續再干幾屆是不成問題的,可誰知今年計劃生育和殯改工作遇到了麻煩,一氣之下就外出打工走了,把一個村委班子甩在一邊不管。又如開明村主任宋某,憑著其年齡大、資歷深,對黨委、政府安排的工作消極對待,甚至公開抵觸,造成政令不暢。這次公開招考村級后備干部取得了圓滿成功,特別是他所在的開明村就有兩位優秀青年通過考試脫穎而出,極大地震撼了宋某,工作態度有了明顯變化。而在實行村級后備干部公開招考以后,間接地觸動了現職,增強了他們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工作更加積極和主動了,走出了“除了張飛不殺槍”的認識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