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事跡

時間:2022-07-15 10:28:00

導語:市教育局事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教育局事跡

精心打造樂陵教育品牌

---記樂陵市教育局

樂陵歷史悠久,于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縣,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樂陵市是山東的北大門和主要進京門戶,素有“齊燕要塞”、“魯冀樞紐”之稱。

幾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樂陵市教育局黨委一班人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市委“超常發展,跨躍前進”的要求,堅持把加強教育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緊緊圍繞鞏固“普九”成果,強化教育科研,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市這一目標;突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一中心;堅持“教育質量快速提高,人民群眾稱心滿意”的宗旨不動搖;堅持“面向基礎,強化高中,走改革之路,建教育強市”的基本思路不動搖;堅持教育教學質量、財務管理和安全工作“三個一票否決”不動搖;堅持以質量為核心,以管理促提高,以改革注活力,以創新求發展,扎實推進教育科研、學校管理和老師素質提高“三項工程”,促進了全市教育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全面發展結碩果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原創:樂陵縣教育局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堅持把高中教育作為拉動全市教育發展的龍頭,走“科研興教”之路,促進了全市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高中教育,一中的整體教育水平實現了跳躍式發展,二中、四中的小學科教學取得明顯成效,已形成特色優勢。樂陵市高考在2001年突破200人大關,2003年突破400人大關的基礎上,2005年高考本科上榜上線一舉突破600人大關,達到628人,其中文理科上線178人,藝體上線450人,藝體上線人數列德州市各縣區第四位;全市??埔陨箱浫?645人,其中本科431人,本科錄取總數列德州各縣市第五位,本科錄取總數比去年增加125人,占全德州市增加總數的1/3強,創歷史最好成績。全市形成了以一中文理科為重點,二中、四中小學科辦學為兩翼,重點突出、特色鮮明、整體推進的高中發展新格局。全市高中在校生也有2000年的2700人發展到9300人,提高了3.5倍。高中的不斷擴招,為教育質量的提高提供了生源保障,更為高中學校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為高中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近年來,樂陵市教育局已承攬了22項德州市級以上實驗課題研究,省級實驗課題----第三中學的“合作教學法”已圓滿結題,達國內領先水平。2005年,全國目標教學研究會批準我市為全國目標教學實驗研究基地,德州市重大實驗課題《當堂達標教學實驗與研究》順利落戶我市并已全面啟動。2003年12月,樂陵市的“兩基”鞏固提高工作于順利通過了省政府復評,2004年3月,代表德州市參加了省政府對德州市的教育綜合督導,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好評。2002年以來,樂陵市已有3人在講課比賽中獲國家級獎,16人獲省級獎勵,168人獲地級以上獎勵。

管理鋪就成功路

樂陵縣教育局以創建規范化學校、教學示范學校和完全文明校園為總目標,扎實推進學校管理工程,促進了學校管理整體水平的提高。2000年以來,先后制定下發了一系列關于加強學校收費管理和鄉鎮教育財務管理的制度措施,對全市鄉鎮教育資金實行了統管。2004年,在總結鄉鎮教育資金統管經驗的基礎上,經市政府批準,成立了市教育資金核算中心,對全市學校的資金實行了統管,保證了學校主要財力、物力用于教學。樂陵市教育資金管理的工作經驗在全省教育資金管理現場會上作了專題介紹,并代表德州市參加了全省會計資料展示。他們非常注重加強學校安全管理管理,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學校安全保衛和目標責任管理的措施,健全了安全信息網絡,建立起安全月報制度,全面落實安全工作目標責任制,推動了我市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向更高層次發展。2004年,樂陵市教育局被評為山東省平安建設先進單位。三是學校管理行為進一步規范。在全市學校全面推行依法按章程自主管理,初步實現了學校管理與運行機制的規范化、科學化和法治化。不定期地對學校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和現場錄像,對學校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指導,促進了學校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積極開展規范化學校爭創建活動,2004年又有5處中小學通過了德州市級規范化學校驗收。日前,樂陵市德州市級規范化學校已達到18處。

多元投入促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

配合市委、市政府兩大“天字號”工程的實施,以吸引資金、加大教育投入為切入點,以中小學危房改造、信息技術建設、實驗教學普及縣創建、社會力量辦學為重點,積極探索多元化教育投入新機制,促進了我市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2001至2002年兩年間,樂陵縣共投入危改資金570.16萬元,維修b、c級危房12000平方米,新建校舍8900平方米,圓滿完成了12處項目學校的改造任務。2001年11月,德州市危改現場會在樂陵市召開,德州市領導對樂陵市中小學危房改造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他們還先后籌資600余萬元,建立了樂陵市教育信息中心,設立了樂陵教育網站,購置電腦868臺,為26處中小學配備了微機室,為5處學校建立了校園網,使全市學校微機總數達到了1705臺,實現了信息技術教育的新突破。2005年籌資274萬元全面啟動了實驗教學普及縣工程。目前,已投入資金85萬元,為全市89處鄉鎮中小學配備了實驗教學儀器和音美器材,“普實”工程開局良好。

按照先初中后小學的步驟,分學段制定了高中段、初中和小學的學校布局調整規劃。并按照引導教育資源向城區、中心鎮集中的要求,對市區教育資源進行優化整合。把市中街道辦事處初中辦學整建制上劃,將現中心附小與市中心小學的師生合并,設立了市屬第四實驗小學。通過調整,市中辦閑置的教育設施和師資得到充分利用,彌補了市屬學校受土地影響發展規模受限的不足,有效緩解了城區人口快速增長帶來的市屬學校就讀壓力,為全市學校布局調整和教育資源整合開了個好頭。

不以今天榮為明天喝彩

樂陵市教育局局長告訴記者,今天的成績只能為明天的鼓勁,不能以此沾沾自喜,因為現代教育是沒有終點的。今后樂陵市教育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的東風,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根本目標,緊緊圍繞“創新創強、加快發展”的工作主題,進一步深化“實行全面師德建設,嚴格全程監督管理”,實施課程改革,扎實開展素質教育,狠抓教育信息化建設,堅定不移地走“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之路,為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而努力。

幾年來,樂陵市教育局在全市扎實推進以校長選聘制、校長負責制、工聘任制、崗位目標責任制、結構工資制等為主要內容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按照上級部署,完成了老師核編定員和鄉鎮老師工資上劃工作,為全市符合條件的民辦教師辦理了轉正和退養手續,并統一規范了市直學校的內部機構設置,調整了市直學校中層干部,并在全市學校推行了績效工資制度。2004年,樂陵市教育局在市直學校推行了干部公開競爭上崗,通過報名、考試、面試、答辯等環節,選拔了13名市直學校干部;11月份,樂陵市教育局又根據德州市的統一部署積極主動地搞好鄉鎮財源建設教育配套改革,做到了政策清楚、底子明白、操作透明、工作到位,樂陵市的教育改革走在了德州市列,全市共分流教師269人(其中辭退145人,原創:落聘124人),實現了無震蕩改革,受到德州、樂陵市委、市政府領導的好評。通過幾年的改革已初步形成一個職務能高能低、崗位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待遇能多能少,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運動機制,使教師隊伍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加強老師培訓,扎實推進老師素質提高工程。每年都利用寒暑假對干部教師進行培訓,2000年以來,舉辦各類培訓班16期,參加學習培訓的干部教師達6690人次,先后邀請了李甲奎、杜希福等60多名專家、學者和優秀教師來樂陵講學,極大地促進了干部教師抓學習、提素質、練本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了教師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教育系統所取得的各項成績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認可。2001年以來,樂陵市教育局先后被評為山東省“兩基”工作先進單位、省平安建設先進單位、省檔案管理二級先進單位,德州市婦女兒童工作先進單位、德州市文明單位、德州市衛生先進單位、德州調頻這前教育先進集體、德州市民辦老師工作先進集體、德州市教育圖書發行管理工作先進單位,樂陵市人民信任單位、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全市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單位、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市文明服務標兵單位,并多次被評為德州市級文明機關、樂陵市年度工作先進單位,還被樂陵市委、市政府記集體三等功兩次,樂陵市教育局黨委連結四年被樂陵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05年被評為第一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先進單位,樂陵市教育局已成為樂陵市的一大品牌,在齊魯大地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