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人員先進事跡
時間:2022-07-15 11:38:00
導語:農業技術人員先進事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丹心一片獻“三農”殫精竭慮解民憂
——記共產黨員衢江區高級農藝師胡水泉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時刻想著群眾、關心群眾是每一位黨員干部的職責?!痹卺榻r村,提起胡水泉,農民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專家朋友”。他常常穿梭于田間地頭,傳技術,忙指導,帶領衢江農民走上科技興農的富裕之路。
敬事業重實干當好領頭雁
“胡水泉是個工作踏實、勤奮好學、作風正派、開拓創新的好黨員。像他這樣科班出身,能安心扎根,干出了一番成績者,堪稱楷模?!睂榻瓍^農業局長江永華贊譽有加。自1976年從浙江農業大學植保系畢業后,他始終堅守植檢崗位,十幾年的工作經歷造就了他過硬的業務能力。1993年前,衢江區(原衢縣)植檢力量薄弱,只有2名干部,基層沒有配備特約植檢員,十分不利于工作的開展。1993年被提拔為植檢站站長后,在他的提議下,植檢隊伍得以發展壯大。目前該站配有植檢干部5名、職工2名,各鄉鎮、村配備特約植檢員67名,原創:一躍成為全省縣級技術力量最強的植檢站。隊伍壯大后,他又從抓植檢隊伍的建設入手,堅持外樹形象、內強管理相結合,抓好內部管理,健全制度,造就了一支技術精良、服務優質的植物檢疫隊伍。在他的帶領下,植檢站屢獲殊榮,個人得到了組織上的肯定。該站自1994年以來,多次被衢縣縣委、縣政府命名為縣級文明單位;1992年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業系統安全生產管理先進工作者;1992年、1999年和2002年先后三次被浙江省農業廳授予“全省植物檢疫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1993年來連續多次被局評為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1996年被衢州市委授予衢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加拿大一枝黃花和柑桔黃龍病簡稱“兩黃”,都是危害嚴重、危險性極大的植物有害生物,做好防范工作意義重大。2003年,杜澤鎮首次發現柑桔木虱。2004年,胡水泉馬上在杜澤、安仁、全旺等地設立三個監測點,初步掌握柑桔木虱本地一年發生不完整的4代,并發動桔農開展科學防治,2005年桔園監測結果顯示,柑桔木虱已在衢江大地絕跡。2004年9月20日,在疫情調查時,胡水泉發現安仁、樟潭鐵路沿線有加拿大一枝黃花,馬上向局領導匯報,積極爭取領導支持。由于部署周密、措施有力,疫情得到有效防控。2005年11月,經省、市重大農業植物疫情防控指揮部現場檢查驗收,衢江區加拿大一枝黃花的防控工作綜合考核得分居全省首位,榮獲2005年度全省植物檢疫防疫優秀獎。2006年,衢江區植檢站又被浙江省農業廳授予農業植物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衢江區素有中國柑桔之鄉的美稱,柑桔是衢江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之一,1999年柑桔產量高達30余萬噸。柑桔調運檢疫的工作量大,任務艱巨,正常年份調運時間長達半年之久。為抓好柑桔檢疫工作,胡水泉通過長期摸索,在省內率先試行桔果調運檢疫責任制。該責任責任制試行后,即方便了柑桔運銷戶,又便于管理,一時好評如潮,省內其他縣、市、區紛紛仿效,省植檢站也先后兩次在衢縣召開現場會,對此方法予以推廣。為方便桔農及運銷戶簽證,胡水泉又積極爭取鐵路、交通運輸部門的支持,實行聯合辦公、現場簽證,把辦理柑桔調運簽證點設在火車站和各鄉鎮的公路旁,并堅持節假日值班,調運高峰實行晝夜值班。促進了衢江區的農村經濟和植檢事業的發展。
農作物種子、水果、苗木的產地檢疫是植檢工作的重要一環。為保證無病種苗供應給農戶,胡水泉帶領大家在省內率先開展了雜交制種基地、桔園的產地檢疫工作。10余年來,對2.48萬畝次雜交制種基地開展檢疫,查出染疫基地123畝次,及時作燒毀和改用處理;產地檢疫柑桔苗木2233.45萬株,其中有疫情的1.13萬株,全部作燒毀處理;產地檢疫桔園面積136.46萬畝次,查出有柑桔潰瘍病面積2.47萬畝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由于嚴格實施水稻種子產地檢疫工作,衢縣水稻細條病的發生比全省推遲了6年。
視農民為親友甘當孺子牛高家鎮干部徐樟林從胡水泉分配到植檢站就認識了他。在他的印象中,三十年余來,胡水泉每年有半年多時間會出現在田邊,指導農民開展病蟲害防治。哪里發生過水稻細條病,哪里發生過柑桔潰瘍病,他比誰都清楚。他編印的農技術資料簡單明了,通俗易懂,村里用廣播一念,不識字的農民都明白。農民每次看到他下鄉來,都會像看到財神爺似,歡呼著迎上前把他團團圍住,爭著向他請教。“衢江有胡站長,是我們這些農民的福份??!”談起胡水泉,高家鎮郭家村糧農郭雪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2006年5月5日,胡水泉正在浮石街道蘇塘村一農戶桔園搞生物農藥防效試驗時,突然接到郭雪祥的電話,訴稱其承包的178畝早稻發生惡苗病,他當即奔赴現場,指導該農戶迅速采取拔除病株、噴西??吮Wo健株、移密補稀、科學肥水管理、及時治蟲防病等技術措施予以防治。其后,他又多次放棄休息時間,深入田間察看苗情。在他的悉心指導下,這片早稻已恢復正常生長,使原本想放棄管理的郭雪祥又看到了豐收的希望。
每年水稻生長期間,總會出現一些生產問題,只要農民朋友一個電話,他會立馬趕到田頭為民解憂。2005年5月初,橫路鄉童何村、蓮花鎮外黃村部分農戶秧苗發生藥害,他帶領站里的技術人員連續12天訪農戶、走地頭,從科學角度進行分析研究,查清了富優1號、中浙優1號等秧苗出現蔥管狀、心葉卷縮現象主要是受2,4-d及除草劑的污染,消除了群眾的疑慮,得到了廣大農戶的肯定。
熟悉老胡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生活十分檢樸的人。可就是這么一個穿戴平常的人,對有困難的農民朋友卻毫不吝嗇。2005年5月13日,他在蓮花鎮后黃村開展“三聯三送”活動時,聽說農戶黃立仙丈夫不幸去世且家有公公及兩個年幼的兒子,生活十分困難,二話沒說就捐助150元,解了黃立仙一家的燃眉之急。
多年來,胡水泉奔波往返于衢江各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他總是把素不相識的農民當兄弟當親人,耐心指導,不厭其煩,常掛在心。為了搞好工作,他不知加了多少個班,放棄了多少個節假日。一年忙到頭,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可他總是說農技推廣人員的職責就是為農民服務,作為一名黨員應有艱苦奮斗的奉獻精神。
勤鉆研攻難關結累累碩果
作為衢州市拔尖人才的他,不但勤于工作,而且還帶頭開展科技攻關。柑桔潰瘍病等四大病蟲是嚴重威脅柑桔生產安全的危險性病蟲害。1989年,胡水泉就牽頭開展了柑桔潰瘍病等四大危險性病蟲綜合治理技術的研究,歷經長達10年的桔園系統調查,基本摸清全市柑桔潰瘍病等四大危險性病蟲的發生動態和威脅,并率先在國內推廣應用柑桔潰瘍病空間格局與抽樣技術。1999年,胡水泉撰寫了《浙西地區柑桔四大危險性病蟲綜合治理技術研究》,獲市科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據統計,僅1994—1998年5年間,累計試驗示范、推廣應用面積就達3.98萬公頃,新增產值4870萬元,凈增產值4387.9萬元。原創:“該課題著重探討建立完善的柑桔四大危險性病蟲防疫技術、產地檢疫技術、調運檢疫和綜合治理體系,這種由多種技術合成的技術體系,與國內同行中實施的單一技術相比,具有突出的先進性。”談起胡水泉的課題,查新華專家如是說。
1995年7月,衢州市在衢縣首次發現農作物美洲斑潛蠅,當年全市危害面積僅蔬菜就達14萬畝,減產25-60%,危害率高達63%,寄主范圍涉及蔬菜和花卉等15科33種。1996年起,胡水泉對農作物美洲斑潛蠅進行長達6年的研究,發現了美洲斑潛蠅在夏豇豆和四季豆上的空間格局呈聚集型分布,確立了該蟲在植株上的垂直分布規律,提出了準確的田間調查抽樣數。研究結果在國家級刊物《植保技術與推廣》上發表后,得到了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該項目還榮獲2000年度省農業科技進步二等獎和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年度衢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同時,這一成果的推廣應用,使全市蔬菜種植面積增加了12萬畝,美洲斑潛蠅危害率降低50%,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2265萬元。
三十多年來,他堅持科技興農,潛心科技攻關,發表的著作論文和獲得的科技進步獎項連自己也說不清。翻開胡水泉的著作論文集,發現僅2000-2005年間,他就編撰了《果樹病蟲害防治技術》、《野菜鑒別與開發利用》等2本著作,《衢州市美洲斑潛蠅綜合防治技術規程》、《柑桔兩段貯藏保鮮技術試驗總結》、《柑桔全爪螨空間格局與抽樣技術的研究》等12篇論文,榮獲省、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以上8次。
“我是農民的兒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奉獻自己的一份心、一份力,這既是我內心心底農民情結的回歸,也是對組織的信任交一份答卷。”這位獻身“三農”30余年的農技專家,就是憑著對黨和人民的這片赤誠忠心,生動地詮釋了一位共產黨人的為農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