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先進事跡:知識分子的生命絕唱

時間:2022-12-04 03:17:00

導語:個人先進事跡:知識分子的生命絕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個人先進事跡:知識分子的生命絕唱

四十載的人生旅程,他走得實在太匆忙了!

南京軍區某摩步師裝備部部長張永平在上班路上突然暈倒,這天,是二○○一年九月二十八日。二十七日夜,他還在主持部黨委會研究工作,一直忙到次日凌晨兩點。

經過搶救,血壓已降為零的他活過來了。

“我病得真不是時候?!边@是在生命的最后十天里,張永平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他吃力地拉著師政委朱生嶺的手:“裝備試點一大攤子事,我躺在這里心不安啊!”

人躺在病床上,心里卻牽掛著部隊。張永平每天給部里打電話,了解工作進展,并強忍病痛修改《現有裝備形成作戰能力試點方案》。

十月六日,他囑咐駕駛員小陳:“你把油加滿,明天我們到師里幾個驗收點上看看?!?/p>

第二天一早,小陳到病房來接部長。沒想到八點剛過,張永平就因突發心源性疾病猝死,也就是俗稱的“過勞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噩耗傳來,數千名官兵和家屬自發要求參加悼念儀式,不少轉業復員官兵輾轉數千里星夜趕來為他們尊敬的師裝備部部長送行。追悼會上,一位家屬抱著張永平年僅九歲的兒子張程失聲慟哭:“程程,哭一哭爸爸吧,你永遠也見不到他了!”

“他是給累死的!”熟悉他的人都這么說。

從高考驕子到軍中良才

一九七九年高考后,吉林省農業技術學校副教授張忠和兒子張永平有這樣一段對話:

“你高考成績超過本科錄取線三十七分,卻要去只招收大專的軍校,這樣會虧了你?!?/p>

“獻身國防是最神圣的事,青年人應該為此而自豪?!?/p>

“邊疆還有槍炮聲,上戰場是隨時可能的。”

“真要有那一天,我決不會給祖國和親人丟臉!”

這年,張永平高考勝出,檔案很快被吉林水利電力學院調走。然而當聽說軍校將首次從地方高考生中招收學員時,他決意從軍報國。

幾經周折,張永平穿上了向往已久的軍裝,成為宣化炮院的一名學員。三年的軍校生活,他年年被評為優秀學員。畢業分配時,張永平放棄了留校的機會,來到駐蘇北某師修理所當了一名技師。

張永平很快成為裝備業務的行家。一九八四年,部隊接到赴邊作戰任務后,他割破手指寫下了“浴血疆場、盡忠報國”的請戰書。在前線,他懷揣遺書,冒著隨時可能被敵特襲擊的危險,和戰友們一道收發、轉運彈藥3680噸,運送軍械物資器材10萬余件,有力保障了作戰任務的勝利完成。在戰火洗禮中,張永平光榮入黨。

從導彈技師到倉庫主任,從軍械助理員到師裝備部部長,張永平在偏僻艱苦的一線部隊工作了整整20年。其間,調往大機關、大城市的機會曾一次次向他招手,可看到所在的部隊確實需要,他又主動留了下來。

讓戰斗力在科技創新中不斷提升

1999年一個冬夜,皖東某山區風雨交加。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密集的炮彈穿過雨簾夜幕,直撲10多公里外的目標。

“打中了,全打中了!”隨著前方的報捷聲,陣地沸騰了。張永平被官兵們抬起,高高地舉過頭頂。他在全軍率先研制成功的“炮兵全天候自動化射擊指揮系統”,極大提高了炮兵在不良天候下的射擊精度,獲全軍科技進步三等獎。

張永平常說,獻身國防光有熱血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靠辛勤和智慧,讓戰斗力在科技創新中不斷提升。

近年來,他針對武器裝備在科技練兵中遇到的諸多新課題探索創新,先后取得60多項科技革新成果,其中有11項獲得全軍和軍區科技進步獎。如今,這些成果都已走出“試驗田”,成為部隊戰斗力生成的“當量元素”。

去年底,總部和軍區組織對該師軍事訓練考核驗收,新舊裝備全部拉得出、打得響、打得準,參考的37個課題獲得36個優秀1個良好,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師。

在奉獻犧牲中實現黨員干部的人生價值

今年春節,7年沒見面、長年患病的老母親非常想念兒子,打電話讓張永平回家看看。他到家沒幾天,得知師里要召開裝備工作部署會,就強忍淚水提前趕回了部隊。而這竟是母子倆的永別。

張永平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副教授,母親是省優秀教師?!袄先藗兲斫馑?!”他的妻子胡文紅含淚告訴記者,“永平上軍校不久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怕影響他的學業不讓告訴他。他去世的消息現在又瞞著母親。22年啊,這一幕在我們家重現了?!?/p>

張永平欠親人的實在太多了!

1991年,他因忙于工作三推婚期,請柬發了三次。兒子出生后妻子藥物過敏,在手術臺上昏死9個多小時,接到病危通知書他才趕了回去……張永平常說,領導干部是黨的形象的代表者,必須以良好的官德人品為黨爭光,在奉獻犧牲中實現黨員干部的人生價值。當裝備部長后,他每年手中都掌管著數百萬元經費,可從不沾一絲一毫便宜。他家里至今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6張椅子竟有5個樣子。胡文紅隨軍后一直沒有工作,他打個招呼安排一下并非難事,但他就是不開口。最后還是胡文紅自己在連云港找到一份臨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