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揚鞭自奮蹄

時間:2022-12-04 04:36:00

導語:不用揚鞭自奮蹄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到過西滑封村的人,都說西滑封村富裕文明,是“鄉村都市”。村民住的是16層公寓樓,享受著四季如春的中央空調;企業生機盎然,生意紅紅火火;班子團結奮進,干事創業。翻閱西滑封村的變遷史,我們不難發現:關鍵是有一個好的帶頭人——王在富,他艱苦創業不居功,選賢任能謀發展,帶領引導大伙創業,四十余年如一日,以實際行動詮釋著為人民服務、實踐著“三個代表”。

苦干不苦熬,敢干不蠻干,不改變西滑封村的面貌,死不瞑目

說起西滑封村的過去,當時有一句順口溜:一頭毛驢三條腿,一眼磚井沒有水,一畝不打半石糧,一年糠菜難顧嘴。這是西滑封村貧窮生活的真實寫照。

1959年,30多歲的王在富挑起村黨支部書記的重擔。那正是西滑封村最艱難的時候。王在富暗暗發誓:“我王在富哪怕上刀山也要讓全村人吃飽飯。不改變西滑封的面貌,死不瞑目!”上任伊始,為了改良土壤,他與大伙兒一起肩挑車拉,往返20多公里,從沁河灘運了3000多立方米黃沙,把土地翻了一尺多深,硬是把700多畝濕了是泥蛋、不干不濕是肉蛋、干了是石頭蛋的膠泥地改成了良田,并帶領大伙兒在寒風凜冽的冬天一鼓作氣打了12眼水井。為了科學種田,他帶領7名村干部,騎著自行車,用了8天時間,往返上千公里,學習作物套種經驗?;貋砗螅麄冞M行麥壟套種棉花試驗,大大提高了單位面積效益。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解決了群眾的吃飯問題,王在富的心又開始翻騰起來了。在土地上刨食可以,要想讓群眾過上好日子,還得靠副業。辦副業、發展集體經濟,一門心思讓群眾致富,成了王在富的又一個奮斗目標。上個世紀70年代,王在富冒著“割尾巴”的危險,利用本地麥秸資源豐富的優勢,土法上馬辦起了造紙廠。改革開放后,他在深入分析企業發展形勢的基礎上,及時轉舵,淘汰小作坊,先后建起了面粉廠、方便面廠、洗衣粉廠、汽車彈簧廠、塑料管材管件廠等產品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好的企業。1991年,西滑封村在全省率先組建了集農工商為一體的黃河集團公司,完成由分散經營到集中經營的飛躍。

市場經濟需要有文化、懂科技的人才,不讓年輕人往前站,就會耽誤西滑封村的事業

1994年,王在富想,我已60多歲了,西滑封村的發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他主動提出辭去村總支書記的職務。他坦言:創業難,守業更難,再創業是難上加難。西滑封村要想謀求更大的發展,必須由年輕人挑重任。市場經濟需要有文化、懂科技、會管理的年輕人,不然就會耽誤西滑封村的事業。這時他想到了兩個人。

一位是本村的一位轉業干部,在部隊上任過團政委、師政治部副主任,轉業后在一個企業任黨委副書記;一位是從本村出去在縣直部門工作的干部。他們是西滑封村土生土長的人才,在外磨煉多年,品質優秀,信息靈通,經驗豐富,懂現代管理,把西滑封村的發展重擔交給他們,定能更上一層樓。他的想法,得到了上級黨委和全村黨員、村民的贊同。

這兩人回村后,沒有辜負老支書和全村人的期望。他們大膽提出了科技興村戰略。組織實施了“成本核算法”,盤活了上千萬元的資金。他們憑著一腔赤誠,上項目、引人才、籌資金,開拓市場,改造舊村,為西滑封村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西滑封村的經濟發展不但沒有滑坡,造紙廠、電力電纜廠、斯美特有限公司、彈簧塑膠有限公司等13個企業均實現了產銷兩旺,固定資產達4億元。2003年,實現銷售收入8.7億元,上繳稅金18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00元,經濟收入連年以30%的速度遞增。

辭去黨總支書記的職務,帶領群眾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責任不能丟

王在富雖然辭去了黨總支書記的職務,依然為西滑封村的發展傾注著心血。只要在村里,他都是五更起床,每天都要到廠里走一走,到地里轉一轉。對成績、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他能說得一針見血,令人口服心服。

為了西滑封村的發展,王在富每年堅持兩次外出考察,學習先進管理經驗,開闊眼界。他對年輕的廠長們講,只有多出去學習,才能知道什么是先進的,什么是落后的,我們才不落伍。王在富就是這樣的人,心不老志不衰,人退心不退,為了西滑封村的發展,他還日夜操勞。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西滑封村的企業蒸蒸日上。黃河集團跨入河南省工業企業綜合實力百強行列,被農業部評為鄉鎮企業大型一檔企業。斯美特公司日加工小麥900噸,被評為全國方便面行業十強、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電力電纜廠已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

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黨員干部要時刻保持自身的廉潔和正氣

王在富工作幾十年,無論是當村支書,還是當董事長,他不貪不占,辦事公道,一身正氣。2001年,王在富被武陟縣委、縣政府推選為“武陟縣十大經濟功臣”之首,并獲得獎金50萬元。面對這50萬元,干部群眾、親戚朋友們都認為他理當享用??赏踉诟幌氲氖牵捍謇锏男l生院設施還不配套,村民就醫不方便,學校需要改建,道路需要重修,用錢的地方多著呢!西滑封村的發展是黨的政策好,是全村人的努力,我怎么可以個人享用這筆獎金呢?他分文不取,把這筆錢全部用于建村衛生院、建學校、修道路,群眾對王在富的舉動,無不伸出大拇指稱贊。

建村民住宅樓競標時,有一家建筑公司暗地給王在富送了10萬元錢,王在富把錢送到村財務室,并交待財務負責人:對方若中標,這錢算工程費,若不中,如數退還。王在富辦事公道,嚴以律己,幾十年如一日。村里的車去北京,小孫女順便搭車去看病,他付了600元車費和住宿費。

40多年的風雨歷程,40多年的滄桑巨變,王在富為西滑封村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心血?!袄吓W灾﹃柤t,不用揚鞭自奮蹄?!睘榱宋骰獯甯訝N爛的明天,他銳氣不減,永不滿足,闊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