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先進事跡:迎難而上創奇跡

時間:2022-12-05 04:20:00

導語:個人先進事跡:迎難而上創奇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物:

陳革,總裝備部裝甲兵軍代局駐上海地區軍代室總代表

有人形容陳革就像一個陀螺,每天在高速旋轉;也有人說他是個熱愛工作的人——只要部隊有需要,不論是進行演練時,還是裝備普查時,陳革都能在第一時間組織承制單位的精兵強將趕到現場,為部隊進行保障服務。

去年7月18日,正值“海棠”臺風瘋狂肆虐之際,駐浙某部一個緊急求援電話打過來,陳革二話不說,親自與有關企業的領導驅車趕往該部海訓現場。當時親自駕車的副總代表陳曉軍事后回憶起來仍感慨萬千:“從來沒有碰到過這么大的風雨,有時車輛根本沒法開,雨刷器一點作用都不起?!碑旉惛镆恍许旓L冒雨趕到該部時,全部官兵被深深地感動了,師首長緊緊拉著陳革的手不放,連說:“有了你們這樣的軍代表,我們部隊的裝備訓練就有了保障!”

正是在陳革的帶領下,軍代室6年來驗收任務量翻了60倍,創造了軍事裝備領域跨越發展的“上海式奇跡”。

1998年8月,陳革升任總代表時,擺在他面前的現實是,偌大一個上海地區軍代室,人員僅有5人,年驗收任務量不足千萬元,且多是技術含量低、小而散的配套產品,與上海地區蓬勃發展的經濟形勢極不相稱。是繼續維持現狀,還是迎難而上,利用上海地區的經濟技術優勢,打個漂亮的翻身仗?

“既然組織培養了我,把我放在總代表這個重要崗位上,自己就應該對得起組織,對得起共產黨員這個稱號!”

陳革的第一炮,是從部隊實際需要出發、尋求任務量的增長點打響的。某新型坦克是近年來裝備數量比較大的主戰坦克,是深受部隊歡迎的新裝備。但是,該型坦克的自動裝彈機系統在部隊的訓練和使用中,存在著故障多、可靠性差和技術落后的問題。陳革敏銳地抓住這一信息,積極與自動裝彈機電控系統生產單位——上海電控研究所聯系,并與該所有關人員共同深入有關部隊進行調研,了解裝備在部隊的實際使用情況,研究解決辦法。他根據上海電控研究所在自動裝彈機微機控制系統的預研和技術儲備情況,結合部隊的需求,大膽提出了自動裝彈機系統的改進項目,最終該項目借某集團軍革新項目正式立項。在研制過程中,陳革積極組織并參加項目組的工作,組織軍代室嚴把項目研制質量關,在部隊、總裝廠和試驗場的多次試驗中,軍代表都積極參與質量監督工作。僅用了一年多時間,該項目就通過成果鑒定和總裝備部有關機關的技術鑒定,很快開始正式裝備部隊,得到部隊的好評。該項目不僅為軍代室帶來了一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也給該室的任務驗收量帶來很大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