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創業青年事跡材料介紹
時間:2022-07-13 05:38:00
導語: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創業青年事跡材料介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圩鎮小圩村位于五河縣北部,懷洪新河北岸,304省道穿村而過,總人口4216人,耕地面積7618畝。在這人均耕地不足2畝的村子里,一種新的種植模式正在悄然興起——大棚蔬菜種植。從小圩鎮政府向南走*百米,映入你的眼簾的是一條條排列整齊的“長龍”,簡直就是一片白色的世界。走近棚里,一座座鋼筋鐵骨支撐著大棚,一畦畦幼苗泛著綠油油的色彩。這就是小圩村回鄉創業青年尹克偉描繪的美麗“畫卷”。
尹克偉,小圩鎮小圩村大許莊小尹組人,36歲,4口之家,初中文化。83年初中畢業后,跟隨本村瓦工走東奔西,常年在外打工。但是他不滿足于做個小瓦工,經過不懈努力,自己當上了包工頭,手里的積蓄越來越多。隨著財富的積聚,尹克偉開始動起了腦筋,與其在外地東奔西跑,不如用掙來的錢回到家鄉干一番事業。2002年的一天,尹克偉從一本雜志上看到一條致富信息,搞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能夠快速致富,善于動腦筋的尹克偉就琢磨開了。投資是有風險的,搞大棚種植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必須能夠為市場提供適銷對路的品種。于是尹克偉連續一個月跑外縣和周邊的集市,了解反季節蔬菜的市場行情,分析預期利潤。根據初步擴算,一畝大棚投資需要2900元,純利潤可達1500元。經過一番考察論證后,說干就干,在征得妻子同意和支持后,兩個人就開始著手謀劃。由于自家地塊零散,不適于搞規模種植,他就把這個想法向村支部匯報。村黨支部一班人經過認真討論研究,認為這種經營方式上符合國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有關政策,下符合市場需求,是扶植發展的對象,決定為尹克偉協調調換土地。有了組織的支持,尹克偉的膽子更大了,信心更足了,一上馬就搞了5畝,他買竹桿,請專家,雇人員,跑種子公司。一個季節下來,5畝大棚蔬菜純收入竟在*元以上。嘗到了甜頭的尹克偉雄心勃勃。在接下來的3年里,他繼續擴大投資,改進品種結構,完善基礎設施,把原來的竹桿支架逐步換成鋼管結構,其預期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經過4年的積累和發展,尹克偉的大棚蔬菜已發展到20畝左右,年純收入可達*0元,尹克偉的致富經驗和事跡在當地迅速傳播開來。尹克偉致富不忘眾鄉親,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幾年的種植經驗介紹給同村百姓。同門兄弟尹克軍家貧如洗,兩年前,尹克偉得知尹克軍有種植大棚蔬菜的意向后,主動借*元幫助尹克軍搞2畝大棚辣椒,當年收入在*元以上。如今,尹克軍三間土房已不復存在,蓋上了新瓦房。得到尹克偉直接幫助的還有張同付、尹克均、劉士云、許振國等12戶。在尹克偉的直接幫助帶動和影響下,小圩村大棚蔬菜種植戶已達30多家180多畝,僅此一項每年收入可達80萬元。
飲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之后思奮進。在黨支部的關心下,尹克偉主動向組織靠攏,*年向村黨支部提出入黨申請,以后每年向組織交一份思想匯報和致富經驗總結。尹克偉致富的事跡受到當地黨組織的重視,小圩村黨支部經過組織程序把尹克偉作為入黨積極分子重點考察和培養,引導他發揮信息、技術、資金優勢,與其他種植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同時,村黨支部積極創造條件,讓他參與村級事務管理,提要求、壓擔子,經受鍛煉,增長才干,并且把他與兩名黨員結成對子,讓其發揮自身優勢,傳授致富技術,提供信息服務。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在小圩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小圩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支持下,在以尹克偉為代表的一批致富能手的帶動下,小圩村的農民收入和村集體收入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