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組織事跡材料
時間:2022-02-25 03:45:00
導語:婦聯組織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是一名農家女,能站在演講臺前,內心忐忑不安,因為我的努力與領導的要求、社會的期望還有一定距離,加之自己文化底子薄,可能有負各位的期望,好在我還年輕,精力還算旺盛,有加倍努力的空間。因此,我仍然斗膽占用大家的寶貴時間,把我的思想工作情況向各位作一簡要匯報,懇請大家會后批評指正。今天我匯報的題目是:做勝過自己的人。
我叫*,在大悟縣河口鎮從事服裝加工業。20多年來,我憑著一顆執著追求的心,不畏艱難的膽,頑強地經營著自己的縫紉小店。如今,企業的產品雖比不上國內名牌,但也暢銷*等大省市,企業規模雖比不上大中城市廠家,但我也擁有廠區面積4500多平方米的廠區和配套設施齊全的12條流水生產線,在冊職工150余人,設計室、質檢科、供銷科等齊全機構,資產總值達1000多萬元,*年年總產值805萬元,僅國稅*年上交116.9658萬元。二十多年來,在社會公益事業、扶貧幫困方面盡了我微薄之力,每次多則上萬、少則幾千,凡是有益于社會和諧發展的事我都從不吝惜,初步實現了我“勝過自己,有益于社會”的夢想。黨和人民也給予了我很高的榮譽:連續六年被大悟縣人民政府授予十佳民營大戶、明星企業、巾幗文明示范崗,九五年被省婦聯授予巾幗致富優秀企業會員,九九年被省婦聯授予三八紅旗集體標兵,并被推選為三、四屆孝感市人大代表、省第九屆人大代表。
在眩目的光環、頭銜和鮮花掌聲面前,我并未沉醉,更加激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對自身的反思,我忘不了二十多年家鄉姊妹渴盼富裕的眼神,忘不了那時創業的艱辛,更忘不了各級領導的關懷、支持和鼓勵,我感到:在人生的大舞臺上,我僅僅邁出了第一步。
回顧在創業的過程中,時常在我眼前縈繞的是:狹小的店鋪、腳踩的縫紉機、手工釘綴和火爐燙斗以及私營不被人認可的眼神,耳旁回響的是:“男人都難做發、女兒家能成什么大事?”的勸阻,我天生固執,對“誰說女兒不如男”心底認同,于是走上了縫紉制衣這條不盡的人生之路……那時,我和姐姐合開一個小門店,姐姐教、我學,我沒大的奢望,只盼能“混個柴米油鹽,確保每餐飽飯”。沒想到,我們的質樸、勤勞得到了應有的回報,縫紉機由一臺變成幾臺,員工由2人變成多人,想多拜師學藝的也紛至踏來。于是一個大膽的設想在我腦中形成:辦一家屬于自己的門店,創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帶家鄉姐妹闖市場,人生能有幾回搏,不信女兒不如男。88年與姐姐分開后,自己獨立開了一個縫紉門店,為實現心中的夢想,我曾在生意冷淡的時光,購買當時知名品牌“紅旗”服裝,拆了縫、比劃著裁,也曾走家串戶征求用戶的意見和建議,功夫不負有心人,我不僅很快掌握了各類服裝的裁剪制作工藝,而且也基本掌握了不同行業、不同人群的需求心理,生意開始朝著我預想的目標發展。此時,結識了當時從事布料個體經營的業主任良機同志,就是現在我的丈夫,他當時的情形與我差不多,長時間的供求關系,相同的志向,拉近了我倆的人生距離,從此,我的事業有了一個知心知底的靠山,生意從來料加工、銷售成衣逐步發展到拿到成批成衣訂單,家庭從此有了積蓄,生活也有了根本改觀。如何使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2002年,我同丈夫分析了國家的經濟形勢、服裝市場行情及自己的資質,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擴建廠房、更新設備,注冊成立“勝人服飾公司”。這個想法對我的人生是個巨大挑戰,好則可以完成自己從作坊式到訂單企業的成功轉軌,否則,資金跟進不上,或市場行情的變動等因素會導致我傾家蕩產。在我最困惑迷茫的關鍵時刻,鎮黨委、政府支持了我,縣婦聯、縣信用聯社給我送來了80萬元的“巾幗信合創業功臣”貸款,相關領導指導我如何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檔次,很快購買進了日本生產的現代縫紉機、花機以及其它配套設備,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并成功注冊了“勝人服飾”自己的商標。為打響品牌,我每逢季節變換,都一個人到大中城市考察,關注著服裝的潮流、色彩、式樣變化趨勢,那時,我常常背著干糧,帶著皮尺走街串巷,發現有新潮式樣服裝的衣著者,都再三詢問衣料來源、制作廠家,并進行尺寸丈量,那時曾經有人誤認我是商家間諜。也有人對我的舉動不理解,說:“放著好日子不過,何必多奔波?”,但我想到,國家的錢不還不行,知恩不圖報,何人再結交,決心把自己的行業做大、做強,回報社會、回報國家?;貋砗?,趕制新潮服裝,滿足了市場需求,由于式樣新穎、穿著合體,有人夸獎說:“山村小廠也能制做時髦服裝”。
創業有苦有樂,有辛酸、有淚水,那時我在家創品牌,丈夫在外搞推銷,生意逐漸紅火起來,但天有不測風云,記得那是2002年,我接到一批牛仔服訂單,從廣東購進了牛仔布料,制成成衣后,按照牛仔服的生產流程,送往武漢進行最后的水洗處理,經水洗后,布料出現了質量問題,當時我傻了眼,公司剛剛注冊,企業處于起步階段,資金非常緊張,何況是價值10多萬元的產品。如果勉強送去,企業損失小了,而信譽沒了,于是我不顧大家的反對,堅持以誠信為本,含淚報廢了那批產品,重新選購布料,發動姐妹們加班加點,確保按時按質供貨。雖然當時我損失了10多萬元,但我贏得了客戶的信任。自此以后,我注重了購貨嚴把質量關,大則成批布料,小則針頭線腦、小飾品都認真篩選,進廠后還按規定檢測,不合格一律退貨。因此,企業的信譽度越來越高,引起一些投資商的青睞。2003年從黃岡東源公司引進資金300萬元,擴建了廠房,更新了設備,進行了技術改造,引進了科學管理及優秀設計人才,還綠化、美化、凈化了廠區。
常言道:“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企業也一樣,如果不精打細算,精減節約,再有前途也難發展。平時,裁剪后的邊角余料我都當成寶貝,收撿起來,加工成小飾品,鑲嵌成衣之上,裝飾成衣,形成自已的服裝風格。我是農家的孩子,知道生活的艱辛,有了錢也從不擺闊。我有私車,每次與商戶簽合同,如果不是順便進料,我從不單獨用車,堅持乘公汽往返,然而,對公益事業十分熱心,對身處逆境的兄弟姐妹我十分同情,二十多年來,我為當地公益事業、社會發展累計捐助資金10多萬元,扶貧幫困財物折合累計8萬多元。培訓裁剪、車工2000余名,遍布河口、紅安、黃陂三縣(區)兩地。有的通過培訓后,走上了大中城市同行業的管理崗位,有的成為企業技術骨干。有人對有成就的女企業家存有偏見,說:“女強人、女能人,鐵面無私沒情分”。我算不上能人,更夠不上強人,但我對生活的艱辛有深刻的理解。凡是進廠的員工,一律免費食宿,學員還免費培訓,對殘疾員工費用全免,每年除工資外還補助過年費500元。如殘疾人陳玲,93年開始跟我學徒,滿師后,我幫她租好門店,制齊設備,讓她自主經營,同時為她物色男朋友,當自家的妹妹一樣嫁出去,陳玲逢人便說:“桂姐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每逢員工三病兩痛,我都及時送往醫院看治,平時常常與職工同吃一鍋飯,同做一件衣。哪家有婚喪,都親自前往表示我的心意;遇上員工生日,都舉行生日晚會慶祝。在員工們心里架起姊妹的橋梁。雖然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認為這是一種情、一種義,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我相信,企業和諧了,生產力自然上去了。
我的公司起步較晚,對于先進的生產模式、現代化的電腦管理系統還比較生疏,在高科技發展的今天,我深感自己肩上的份量,我只能以勤補掘,逐步完善自己,為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業務能力、服務水平,我除訂閱了大量相關書籍外,還走出去向同行們學習,請教專家學者,不斷探討摸索經營之道,不斷吸取專業營養,努力做一個合格的民營企業家。多少年來,天沒亮起床、半夜入睡是我的習慣。我的企業原是一家手工作坊,生產工藝原始,在購進新設備前,我為了掌握設備的性能、操作技術,還冒充應聘人員到過一家大企業當了一段時間的學徒工,同車間的工友還不解地問:“你那么大年紀,還當個么學徒?”我回答說:“多學點今后打工多點本錢”。平日,我每天穿梭于設計、裁剪、制作車間之間,有時也感到十分疲憊,疏于打理家務,對孩子、家庭關心太少了,以至于被家人稱之為“三不顧的人”,即:不顧長輩冷暖、不顧孩子學業、不顧丈夫抱怨。記得有一年父親過生日,打算給老人買些禮物祝壽,沒想到到外地購貨給忘了,當我接到家人的責怪電話時,心底涌起了一陣酸楚。對于孩子和丈夫更有愧疚,孩子小時在幼兒園全托,上了學就托付給老師,三病兩痛也不在身邊,如今伢們長大了,上高中了,漸漸地能理解體諒我了,有時還接到他們驅寒問暖的關照電話,這對于我來講比什么禮物都珍貴。提起我的丈夫任良機,他是個不善言談、樸實無華的人,在我創業最困難時,他竭盡全力支持著我,在企業受到重大損失時,他沒有半句怨言,并幽默地說:“*這點損失沒什么,權且把它當作我們在市場打拼所交的學費吧。”為打開銷路,他飽一頓、餓一頓,辛勤地奔波在各大城市之間,用汗水和真誠叩開了銷路之門,“財神爺”終于向我們揮手了。他常說:“不怕擔子重,兩人分擔就輕松”。我由衷地感激我這位風雨同舟的人。
在人生的舞臺上,我扮演著公司法人、妻子、母親和女兒的多重角色,有時也難免出現角色不到位的情形,這些都習以為常了,但在如何處理親戚、朋友關系上,我寧可自己受苦、含屈,也不讓他人指責半分。我丈夫的姐夫因病逝世,姐姐是聾啞殘疾人,家中還有三個外甥,那時,我們剛剛成家立業,在家境并不寬裕的情況下,我承擔起教育培養外甥,負擔姐姐生活起居的責任,記得有一次外甥女遭車禍,是我及時送往醫院急救,日夜守護在病床前,如今,外甥們一個個長大成人了,有的已經成家立業,但在他們眼里我這個舅媽,不亞于他的親媽。我常想:在社會高度文明的今天,每個家庭都和睦了,社會必然就和諧了。
春去秋來,我已年過不惑之年,在24年的市場打拼中戰勝了自我,詮釋了“勝人服飾”的文化底蘊“做勝過自己的人”。此刻,我衷心感謝黨和政府的指導和支持,感謝企業員工的無私奉獻,感謝市縣婦聯各位領導的培養和教誨,更感謝社會造就了我這個農家女,使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如今,我的企業并未止步,我的心境更加開闊,目前我正積蓄力量,向同行業高標準看齊,力求在較短的時間內,把我們的產品打向國際市場,用更多的收益回報生我養我的這片紅色土地!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