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主任的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05-23 10:02:00
導語:組織主任的先進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位于*區*鎮東南角,全村400多人,是遠近聞名的窮山村,因為太窮了,村里的男青年到婚齡找對象都成問題。*平看在眼里念在心上,他決心要靠自己的雙手改變家鄉的面貌。1995年春,他帶上家里僅有的幾百元錢,只身出外闖蕩。
走出山村闖事業
*平先是在一家飯店打雜工,善良樸實、吃苦耐勞的本性,加上手腳勤快,不怕臟不怕累,飯店老板很欣賞他,就把他介紹到安陽市利浦筒廠當了一名鉚焊工,由于踏實肯干,不久成為一名材料工。他十分珍惜工作機會,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刻苦鉆研筒倉安裝技術,在干中學,在學中干,不斷超越自己,贏得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可,被安排做了工程項目的材料員,從“工”到“員”,雖只是一字之差,卻是他人生的一次重要轉折,他第一次走上了管理崗位,在之后的4、5年間,他一步一個腳印,逐漸從一個毛頭小伙子成長為技術骨干、領班、小組長。
2001年,*平成立了鋼結構設備安裝隊,掛靠在利浦筒倉有限公司。幾年來,他的安裝隊規模不斷壯大,由原來的3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180人,相繼承接了20多項工程,由于重質量,守信用,承包的每項工程都能按期或提前完成,且全部被評為優質工程。在世紀工程——廣西龍灘水電站鉚焊工地上,*平帶領他的安裝隊出色完成了焊接任務,承包的工程項目被評為4A級優質工程,這在他的創業經歷中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帶領鄉親奔小康
事業有成的*平沒有忘記家鄉。在工程隊成立之初,他就盡可能安排本村青年就業。他自費成立技術培訓班,免費培訓村里的青年,一方面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另一方面保證工程隊員工的技術水平,在他的組織帶領下,*村先后有130余名年輕農民經過培訓走上了工作崗位,每年為村里帶來外出務工勞務收入120多萬元,村里的人均年收入增加了近千元。
*村的廣大青年農民不僅學會了致富的技能,更從*平身上學會了如何做人。提到*平,許多青年人這樣說道:“*平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我們的老板,也是我們的再生父母,是他交給了我們養活自己的技術,靠著學會的技術,我們才過上了富裕的生活,才娶上了媳婦,現在越來越多的外村姑娘嫁到了我們村,可以說我們的紅娘不是別人,正是*平!”
無私奉獻建家園
每次回到家鄉,看到破舊的村委會大院,坑洼的大街小巷,*平總有說不出的感受,他帶著鄉親們在外面干工程讓大家的腰包都鼓了起來,可村集體卻沒有增加一點收入,怎樣才能改變村里“屋內富麗堂皇,屋外廢水汪汪”的現狀,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2005年,*平回鄉參加村委會主任競選。家人不支持,朋友不理解,但鄉親們認可他,*平高票當選為*村村委會主任,他上任的那一天,第一次在鄉親們面前喝醉了,所有人都記得那一天*平是如何說的,“鄉親們,咱們村以前窮,現在也不富裕,但是只要我*平在任一天,只要我*平還是*村的人,我一定盡全力把咱們村治理好,讓咱們村的老少爺們都吃好飯,住好房,走好路”。
雖是酒話,但*平卻是認真的。他向村“兩委”提出要將村內的主要道路硬化的想法得到了一致支持,但是村里集體收入很少,根本不夠修路,連買材料的錢都沒有。*平說,“我做干部的第一天就想過了,在村里干事創業跟外面不一樣,在外面是賺錢,在村里是花錢,但是在村里花錢干事提高了咱村“兩委”的威望,提高了共產黨的威望,值!最重要的是,得實惠的是咱*村的老百姓啊,這錢我出了!”*平拿出了2萬元,在村“兩委”的努力下,村里很快修成了一條5公里長的水泥路;村里活動場所年久失修,破爛不堪,*平又多方籌資翻新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總投資2萬元的工程他又拿出了6000元;由于種種矛盾,村里電網改造工程拖了好幾年,電業部門也不愿把村子列入改造計劃,干部灰了心,群眾涼了心。*平一次次到電業部門協調,一家家做群眾的工作,說服親戚朋友帶頭支持電網改造,還讓自己的安裝隊幫助開展工作,短短2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村里架線接表等全部改造工程;村里吃水澆地困難,*平還多方籌措資金為村民新打了一眼機井,出水那天村民自發組成了慶功隊,一位老村民手書了一副對聯貼到了黨支部大院的大門兩側,“修路打井全為民,千謝萬謝送給黨”,橫批“共產黨人”。*平為群眾辦的每一件好事、實事,都牢牢鐫刻在*村每一位村民的心中。
- 上一篇:務工黨員的事跡材料
- 下一篇:建筑公司董事長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