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共產黨員事跡材料
時間:2022-06-09 09:36:00
導語:優秀共產黨員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30年前,在西沙群島戰場上,他和他的戰友們為捍衛神圣的國土主權和祖國的尊嚴,浴血奮戰,榮立集體一等功。歷經戰爭的洗禮,看著血海中一個個熟悉而從此永別的年輕生命,他真正領悟到了維權的神圣。斗轉星移,1985年底,他淚別了魂牽夢繞的戰艦和同甘共苦的戰友,轉戰地方后,他又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戰線上,為職工維權事業十幾年如一日,忙忙碌碌,無怨無悔。他就是*市十佳人民滿意公務員、浙江省“求真實務”典型人物、*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仲裁科科長*。
“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對于他的辛勤付出,黨和政府授予他很多的榮譽。他曾30多次被授予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1986年、1987年、1988年連續三年被評為縣級先進工作者,1994年至20*年連續10年被評為縣勞動系統優秀公務員,2次被評為縣級優秀共產黨員,2次被評為*市勞動系統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省、市勞動仲裁先進工作者。他所負責的科室連續5年被評為市級先進集體,3次被評為省級先進集體。2004年他被評為“*市十佳人民滿意公務員”,被省委宣傳部、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直機關工委確定為浙江省“求真務實”典型人物之后(全省共12名,*地區僅其一名),全省各大新聞媒體如《浙江日報》、《錢江晚報》、《浙江早報》、《*日報》、《*都市報》、《今日*》、浙江電視臺、浙江廣播電臺、*電視臺、*電視臺等等對他的先進事跡紛紛作了報道。他的先進事跡突出展示了新時期勞動仲裁工作者腳踏實地、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風貌,為我縣公務員隊伍樹立了良好形象。他的先進事跡在報刊、電視上介紹后,在黨員干部中引起強烈反響,同時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層仲裁干部,一個默默無聞的老黨員,他為何能得到黨和人民這么高的評價?讓我們來看看他的經歷,看看他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戰線上走過的一步步。
*同志出生于貧困山區,世代務農的家風教育,家庭的清貧,使他完全秉承那淳樸憨厚的農民品質,在部隊入黨后,又讓他深刻地理解到做為一名共產黨員,他既是普通人但又不普通,因為他的一言一行都得給人民做表率,他身上擔負著的是人民賦予他的責任。部隊轉業后,他曾在縣司法局任秘書、辦公室主任。那時縣司法局辦公條件比較差,不論是嚴寒還是酷署加班加點他從來沒有怨言,認認真真,勤勤懇懇,他以他的肯干和實干贏得了領導和同事的好評。1989年因工作需要,組織上把他調到縣勞動局仲裁科,他二話沒說服從組織安排,到仲裁科這個被人稱為最清苦的部門任科長。從此,這一干就是15年。他也由此創下記錄,成為全縣乃至全市在勞動仲裁崗位上工作時間最長的干部。面對一件件案子,他首先考慮的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盡快得到維護,特別是那些外來務工人員的損失能夠依法得到合理的賠償。按照仲裁的法定程序,處理一起勞動糾紛,立案后開個庭寫份仲裁書就行了,這樣工作固然輕松了,但是,憑老黃多年的工作經驗,他非常清楚,這樣做,賠償金往往是難以到位的,弄不好打工者還得花錢請律師到法院參與訴訟。所以,他寧可不厭其煩地花大量的時間做雙方當事人工作,盡量采用調解方式解決勞動糾紛,這樣一來,雖然他的工作量是增加了許多,但勞動者的賠償資金卻能及時兌現。15年來,他心系維權,任勞任怨,維權已經成為他生活中最主要的部分。他說,“維權工作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清楚,有時一天甚至幾天硬撐下來,骨架子像是要跨了一樣,真的很累,真的很想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場,但事情太多,沒有做好,總覺得不安心,有愧于國家,有愧于百姓?!笔堑模S權對他來講,總是有走不完的路,說不完的話,干不完的事,因為他深深地眷戀著這個崗位,每當看到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維護,他的心中總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滿足與欣慰感。
有一回,一位遼寧籍的工人在珊溪引水工程瑞安趙山渡隧道做電工,在施工過程中,臉部被電弧燒傷,為了賠償問題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當時,這名工人與用人單位是在文成縣簽訂勞動合同,而工地在瑞安,按法律規定,這起勞動爭議案件本應由瑞安仲裁委或文成仲裁委立案處理,但案情復雜,兩地仲裁委都未予立案,無可奈何的工人只好到處上訪長達半年多。由于用人單位是在*縣,最后*市仲裁委指定此案由*仲裁委辦理。當時工程已經結束了,在接到案件后,*立即趕到用人單位,找到老板就該案進行協調。而老板認為這起事故是職工違章操作造成的,責任在于職工自己,拒絕賠償。對此,他并不氣餒,冒著烈日酷暑,數次去用人單位、文成、瑞安調查取證,不厭其煩地向態度強硬的企業老板宣傳相關的法律法規,冷板凳、閉門羹,一次,兩次,三次,也記不得是在多少次后,這位老板終于松了口,不過只答應賠償1萬元。從不輕易說放棄的*見老板有了賠償的意識,對他進一步依法曉明利害關系,闡明按照法律規定賠償1萬元是遠遠不夠的,調解不成,如果仲裁或到法院,還要支付訴訟費、律師費等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老黃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法下,那位老板的“冰心”一次次地被老黃的真誠所感化,最后答應賠償56000元,而這時距他受理此案還不到1個月。這位遼寧籍工人在拿到賠償金后感動得淚流滿面,緊緊拉著老黃的手泣不成聲地說:“謝謝!謝謝!!……”。這一聲聲的“謝謝”,讓他多日來的辛勞在頃刻間煙消云散,而直到那時他才記起,女兒技校畢業回來,想到一家企業就業,他還沒有幫助去問過;鄉下老家來電,年邁母親病急,他尚未去探望過。
面對*顧“大家”舍“小家”的舉動,妻子常埋怨他,說他對別人的事總是那么熱心腸,而家里的事情一大堆他卻從來不聞不問,家對他來講僅是“飯店”與“旅社”而已。每當這個時候,*總是無言以對,確實他虧欠這個家太多太多了,但是,只要他一看到權益受侵的職工來找他尋求幫助時,那種無奈與期盼的眼神,他又會情不自禁地去為他們盡心竭力,排憂解難。
記得有一次,一位在宜山打工的重慶人手指被開花機絞斷,老板非但不賠,還把他們一家三口趕了出來。走投無路的重慶人帶著他的妻子和未滿周歲的女兒找到了仲裁科,找到了老黃。他立即展開調查,結果發現該廠是無證經營,按規定不屬于受理范圍。照理,*完全可以把他們就此送走,息事寧人??墒强吹剿麄儫o助的眼神,看到那位打工者傷病未愈,身無分文,困難得連吃飯、住宿都無著落時,他馬上拿出準備給父親買藥的300元錢,讓他們去住宿。300元錢,對于一般工薪家庭來說或許不算什么,但對老父長期病弱,妹妹生活不能自理,僅靠有限的工資支撐的貧寒家庭來說,300元錢的意義和作用是何等的重要。口袋是空了,心情卻是沉重的,當他回到家里妻子問起給老父抓藥的事時,老黃沉默了,他靜靜地看著躺在床上的老父親,臉上寫滿了愧疚。善良的妻子只淡淡的說了一句:“別自責了,我再想想辦法。”因為這樣的事發生在他家已經不止一兩次了。還有一次,老黃患重感冒,高燒40度,實在撐不住的他,躺在診所輸液。局里同事打電話說是一位貴州籍工人在龍港做工受傷,情緒激動,要求馬上仲裁,老黃二話沒說,自己拔掉針頭,便風風火火地趕回局里。經過了解,他發現此案已經超過仲裁訴訟時效。心情急切的工人懇求他變通一下,重做一份談話筆錄,不要超時效。*一方面耐心的給這位工人宣傳國家法律,防止矛盾激化,一方面又幫他寫信給玉蒼律師事務所陳律師,請他們給予法律援助,免費受理此案,并拿出20塊錢給他當飯錢和回龍港的路費。等事情辦完后,*連從椅子上站起來的力氣也沒有了。很多人都說他“傻”,說他這不是沒事找事,自找麻煩嗎,可是*并不這樣認為,因為他自己也是出生在山區貧困家庭的農民兒子,對農民工、對弱勢群體,他有一種深厚的情愫,他總想為他們依法討回公道,辦些事情。這樣的傻事值得做,這樣的“傻子”值得當!
*同志對待群眾熱情、耐心。他經常說:“人民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平時群眾來機關辦事,總想政府有關部門能夠給予幫助及時解決。特別是農村來的群眾,大多沒有文化,更談不上法律知識,來到機關辦事,本來心里就很膽小,如果我們工作人員沒有熱情和耐心,群眾對我們共產黨的干部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看法?我們無論在什么時候對待群眾都必須要有熱情和耐心?!?同志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去做的。
有一回,我縣瀆浦辦事處有個同志在靈溪鎮一企業做工受傷,該同志來到老黃辦公室反映,要求老板依法給予賠償,當時老黃對這位同志的遭遇深表同情,經情況了解后,他詳細告訴該同志,如果要求仲裁需要如何辦理手續。過了兩天這位同志又來到老黃辦公室問老黃應該辦什么手續,老黃又一次詳細給他說明。還專門問他聽清楚了沒有,他說聽清楚了。臨走時老黃又囑咐,如果記不住,下次找一個有文化的同志一塊來。過幾天該同志又和他老婆來到老黃辦公室,老黃再一次詳細告訴他們夫妻如何申請工傷認定,如何進行傷殘等級鑒定,申請仲裁需要提供哪些材料,通過先后三次耐心、詳細的說明,老黃認為自己的服務已經很到位了,說明也已經很清楚了。真沒有想到,過了一個星期,該同志又帶來一位年輕人到老黃辦公室,此時,老黃又不厭其煩地再一次跟他們詳細說明,同時給老板打電話,根據該同志的受傷情況,要求老板給予賠償26000元,老板當即同意老黃的意見。老黃認為一個人的耐心是有限度的,但只要真心實意為群眾辦事情,這種耐心又是無限度的。
*同志對待工作有很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平時無論是份內的還是份外的工作,只要是對大家有利的,他都積極去干。比如去年大年三十,當人們都合家團圓,歡歡喜喜過新年的時候,我縣有一家井巷工程公司的老板打來救急電話,因該公司20*年7月在江西造鐵路時一位平陽籍民工中午休息到河里游泳溺水身亡,當時老板已經作了人道賠償4萬元,但死者家屬認為太少,組織一班人故意在大年三十這一天再次向老板提出賠償。老板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一位下屬提醒老板可以找勞動保障局的老黃。按理說,這起意外傷亡事故不屬于工傷,即便是工傷也應由江西省那邊的勞動仲裁部門處理。但為了讓大家都能過上一個安祥快樂的春節,讓*大地能度過和諧穩定的2004年最后一天,他馬上放下家里所有的事情趕到現場,運用“情、理、法”調解武器,發揮“加減法”的調解方法,不停地兩頭做工作,一頭加一點,一頭減一點,慢慢地雙方可以接受的經濟數額終于接近了,最后死者家屬再拿到5萬元,滿意而歸。老板了卻了一場官司,避免了一場惡斗,高興回去與家人過年。通過一天的調解工作,老黃家里交待他春節要辦的事情,他卻一件也沒有辦成。
凡事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做個好干部難,做個勞動仲裁戰線上的好干部更難。干過仲裁這一行的人都知道,這是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試想一下,要把錢從老板腰包里掏出來而且是心甘情愿的,那是件多不容易的事,,許多人是來了累了,累了走了,而只有*依然堅守在這個陣地上。2002年機構改革,勞動局與保險局合并,考慮到*在仲裁崗位上干了多年,比較辛苦,可又找不到合適的人來代替他,領導征求他的意見,他只說了一句:“如果組織需要,我就繼續干?!本瓦@樣,他又留在了仲裁崗位上。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法律意識也逐步增強,特別是在《勞動法》頒布實施后,勞動爭議案件逐年增多,而仲裁科總共才三個人,人手缺乏,*處處以身作則,積極辦案。近三年來,他親自負責處理各類案件近200件,接待來信來訪5000多人次,且從未有過處理不當而引起矛盾激化的現象。這一切與他耐心工作、依法辦案是分不開的。*為人正派、勤政廉潔,他常說:“粗茶淡飯一身平安,心地無私天地寬廣。人走留名,雁過留聲。在辦案過程中,他不論遠近親疏,遇到請客送禮的,總是婉言謝絕。有一次,有位錢庫的同志去仲裁科申請仲裁,當時這位同志要求老板能賠償10000元就可以了,因為該同志家里很困難,后來,老黃多次跟老板做工作,老板同意一次性給予賠償12000元,事情辦完后,該同志為了感謝老黃,送300元錢到老黃辦公室給老黃買水果,被老黃謝絕后,他從我局有關同志那里了解到老黃的家,又把錢送到他家里,再次被老黃謝絕了。老黃認為,300元錢雖然數字不大,但對于家庭困難的群眾來講,用處可大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如果收下這300元,就對不起自己的良知,對不起黨的培養和群眾的信任。像這樣的事例不是一次二次,十幾年來,老黃生活艱苦樸素,從來不為金錢而心動。他確實是我們公務員隊伍中的廉政楷模。
春華秋實,幾分耕耘,幾分收獲。作為*市勞動仲裁隊伍中的“老將”,老黃甘為排頭兵,帶領他的“戰友們”刻苦學習政治理論,掌握法律法規,提高業務素質。工作中他廉潔奉公,為政清廉,嚴以律已,寬以待人,以一顆熱誠而無私的心戰斗在他所鐘愛的仲裁崗位上,熟練地運用法律武器,憑著獨特的人格力量,一次又一次成功地調解勞動糾紛,化干戈為玉帛,在政府和民眾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
我們常說,大廈沒有堅實的支柱就會倒塌,人沒有堅強的精神支柱就會頹廢,新時期黨員干部的精神支柱是什么,新時期的共產黨員又該如何在實踐“三個代表”中保持和體現先進性,*用自己的行動,樹起了一面飄揚的旗幟,給出了一個標準答案,那就是無論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人民的意愿,體現人民的利益。必須要有強烈的執政為民的公仆意識,用清正和廉潔去贏得民心,用正確的政策去安撫民心,用熱忱的關愛去感召民心,用健全的民主去理順民心,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用實際行動真真切切的去體現人民公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 上一篇:青少年法律意識管理論文
- 下一篇:村的好書記典型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