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支部新農村建設事跡材料

時間:2022-06-30 04:08:00

導語:黨支部新農村建設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支部新農村建設事跡材料

“山頂林帽子,山腰果帶子,山腳新村子,村前菜園子?!边@是個舊市乍甸鎮*村的真實寫照。

*村地處個舊市北郊,距市區10公里,全村現有57戶221人,耕地面積112.73畝,人均耕地僅0.51畝。近年來,村黨支部和村民小組一班人,在州、市、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團結帶領全村廣大村民群眾,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創建文明村鎮為載體,以爭創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從每個家庭入手,實施了文明建設的“細胞工程”,從“山、水、林、路”綜合治理入手,實施了“和諧發展工程”,實現了“三個文明”協調發展。

--抓思想教育,提高村民素質。*村著力從解決廣大農民的精神動力入手,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黨員,教育干部和群眾,引導村民群眾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和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激勵村民群眾愛家鄉、愛集體、發展集體經濟,改變村容村貌;大力倡導弘揚艱苦奮斗、勤儉持家、創業奉獻,指導農民運用科技,發展農業,走進市場,發展經濟,建設小康。

--抓文明創建,建設文明新村。一是抓制度建設。經過多方征求意見,研究制定了《*村創建文明村規劃》,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意的《村規民約》,利用墻報、板報等開辟宣傳欄目,使制度上墻,以此來不斷規范村民們的言行舉止,村領導班子成員帶頭遵守有關規定,爭做移風易俗的帶頭人,使團結互助蔚然成風,封建迷信、賭博酗酒和紅白喜事大操大辦失去市場,形成了崇尚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風氣。二是抓活動載體。認真組織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全村57戶家家掛上了星級文明牌,參加創建的農戶達100%,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評價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調動了廣大村民參與文明村建設的積極性。三是抓文化科技。堅持“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志”的思想,落實義務教育法,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制定了考取上級院校的優秀學生獎勵政策。投資建成了400平方米的文化學校(內設文化室、電視室、圖書室、閱覽室),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娛樂活動和科技培訓,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四是抓計劃生育。成立計劃生育領導組,對育齡婦女孕檢、引流、結扎、上環及宅基地分配實行統一管理,連年被評為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五是抓治安穩定。積極開展普法教育活動,引導村民自覺做到學法、用法、遵法、守法;成立治安室、治保會,建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有效開展護村聯防、鄰里互看、治安巡邏等群防群治活動,促進社區穩定。

--抓和諧發展,建設小康新村。一是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全村建成沼氣池36口,安裝太陽能42臺,完成了全村的電網改造和電話進村入戶,實現了用水自來化、生活能源化、電器化、信息化。二是開展了“甸頭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活動。組織村民投入街道村道路面改造工作,規劃建蓋了公廁、垃圾池、花臺,實現家家戶戶庭院花園化,村間街道綠化、凈化、亮化。三是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把退耕還林與發展生態農業結合起來。發展種植柑桔等經濟林果,年產水果230多噸;發展無公害蔬菜蘆筍種植100多畝,年產量近300噸,運銷北京、天津、上海、昆明等地;發展壯大以奶牛飼養為主的畜牧產業,實現年產牛奶220多噸,形成了柑桔、蘆筍、奶?!耙淮迦贰钡纳鷳B農業格局。

如今的*村,呈現出一派“社會文明、生態和諧,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喜人景象。2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100元,家家戶戶蓋新房、搬新居,電視機、電話、音響、DVD等高檔電器普及到了每個家庭,被評為“全國文明示范村”、“全國生態家園示范村”和“省級文明村”,并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