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中共產黨員材料

時間:2022-06-30 04:25:00

導語:新農村建設中共產黨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中共產黨員材料

盛夏的*兩岸,雨后顯得更加蔥綠,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走進元陽縣的農村,所到之處都能看到共產黨員的身影,他們正以嶄新的姿態、扎實的工作作風和熱忱的奉獻精神,積極帶領廣大群眾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邁進。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鎮*村是一個青山綠樹環抱的傣族村寨,我們走進該村采訪了遠近聞名的種植、養殖“大戶”——共產黨員陶海明。

幾年前,陶海明承包了集體的100畝荒山種芒果,并在果園里發展生豬和山地雞養殖,隨后又搞起了旱鴨養殖。憑借掌握的農業技術,陶海明的經營規模和項目不斷增加,效益也越來越好,每年收入可達到8萬多元。

陶海明靠種植和養殖富了,但他的心里卻多了一份責任,那就是要幫助村里的群眾致富。他說:“讓更多的群眾走上致富路,是共產黨員義不容辭的職責?!碧蘸C鳑Q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群眾致富。

群眾科技意識淡薄,養殖和種植方法落后,他主動傳授“秘訣”,把自己掌握的生豬飼養技術和芒果載培技術毫不保留地傳授給群眾。在陶海明的帶動和指導下,*村的農戶已熟練掌握了芒果栽培、管理和生豬的養殖、防疫等實用技術。如今,昔日的荒山變成了四季飄香的果園,全村的50戶村民已發展芒果1000余畝,家家戶戶進行科學飼養,生豬存欄比過去增加了150頭,人均純收達1400余元,成了元陽縣農村收入較高的富裕村。

當好引路人為增收獻策

“是共產黨員,就要當好群眾走上致富路的引路人。”這是新街鎮聚起村科技致富帶頭人黃有明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黃有明這樣說,也是這樣做。他憑著一顆創業心,積極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致富門路,依靠科技發展柑橘、西瓜、反季蔬菜種植和生豬養殖,取得成功經驗后,帶動了全村經濟發展。僅柑橘和養豬兩項產業,全村每年就創收近90萬元。

為了獲取更大的效益,在黃有明的倡導下,聚起村成立了柑橘協會,并以此為依托,開始了柑橘產業發展的第二輪“沖刺”,柑橘改良與引進新品種同步進行,提高了科技含量,增加了經濟效益。為提高土地利用率,黃有明從外地引進了西瓜新品種,并摸索出了“冬季育種,初春移植”的新辦法。今年,全村西瓜種植規模創歷史記錄,種植面積達400余畝,獲得40余萬元的經濟效益。在他的帶動下,全村已形成了以柑橘、西瓜、反季蔬菜、生豬為主的產業群,產業結構得到優化,經濟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巾幗顯威力撐起半邊天

提起馬街鄉的“婦女友善基金”,不得不講到該基金的發起人楊秀珍。作為一名女黨員,楊秀珍把半邊天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她靠飲食服務業起家,積蓄了近百萬家產。楊秀珍富了不忘“姐妹”們。為使婦女早日脫掉貧困的帽子,楊秀珍提出建立“婦女友善基金”,用于幫助當地婦女們發展經濟。在鄉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下,她組建了馬街鄉“婦女友善基金”。目前,加入“婦女友善基金”的農戶已發展到72戶,籌措基金126.32萬元,受益群眾達324人。

馬街村的楊麗英是第一批受到基金扶助的人之一,楊麗英說,通過“婦女友善基金”扶持,她有了做生意的資金,不但擴大了規模,而且生意越做越大,還購買了汽車搞運輸,每年的收入逾萬元。

闖出新天地帶富一方人

俄扎鄉哈播村的石朱發,是該村到外面承包建筑工程并率先在村里富起來的一名共產黨員。富裕起來的石朱發心中裝著鄉親,他回到家鄉,將本村的46名富余勞動力組成務工隊伍到外地務工,為了讓帶出的村民安下心來工作,石朱發積極創造條件,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還盡力將每人的工資從原來的420元提高到了500元,調動了外出務工村民的積極性,堅定了村民們致富的信心。現在,全村每年外出務工收入達30多萬元。

一個黨員一面旗。在共產黨員們的帶領下,元陽縣廣大農村處處呈現著欣欣向榮的景象,一個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雛形正在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