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總工會事跡材料

時間:2022-07-30 11:56:00

導語:鄉鎮總工會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總工會事跡材料

鎮位于**市**區東郊,面積1.8平方公里,總人口1.8萬,轄17個行政村,是以市場為導向經濟起步較早的鎮,也是非公經濟比較發達的鎮。截止到20**年底,引進昌德木業、興島混凝土、全農精牛、港京牧業等一批規模較大、科技含量較高的企業項目30多個,總投資達3億多元。我鎮先后榮獲全國小康示范鎮、中國知名鄉鎮、全國創建文明鄉鎮工作先進單位、河北省鄉鎮之星、河北省新建企業工會建設先進工作單位、全省工會工作“五十佳”示范鄉鎮等省市以上先進榮譽稱號20多項。近日,又被推薦為全國文明鎮。20**年,全鎮社會總產值完成1761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鄉鎮企業總產值完成16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財政收入完成18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01元。近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建設的需要,我鎮于1998年建立工會工作委員會,當時設主席1名,委員6名,組建了9家基層工會,但建會單位基本是鎮辦企業,工會工作滯后于經濟和社會發展。近年來,鎮工會在上級工會和鎮黨委的領導下,正確面對非公企業迅猛發展的現實,自覺調整工作思路,建會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文秘站-截止到20**年5月底,全鎮建立企業獨立工會21家,村級工會聯合會17家,覆蓋企業77家,會員達2300余人。今年七月,***市首家鎮級總工會在我鎮正式揭牌成立,同時開通的“**鎮總工會”網站首開全市先河,開辟了工會工作的新模式。

一、黨委重視、政府支持,確保工會工作高效有序進行

在推進新建企業工會組建工作過程中,鎮黨委、政府統一熟悉,加強領導,把新建企業工會組建工作納入到黨建工作中去,以黨建帶工建,工建促黨建的工作思路與黨政一起調查研究,一起督促檢查,形成了黨政工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首先,適時調整、充實鎮工會領導班子。鎮總工會現有成員9名,其中主席1名,由鎮黨委副書記兼任,副主席1名,委員7名,他們熱心工運事業,素質優秀,整體配合良好,形成了堅強有力的領導集體,使新建企業工會組織工作由原來的一人抓,變為大家共同承擔。

其次,建立黨委議工會制度。鎮黨委把建會工作列入議事日程,以黨委(政府)名義下發有關加強新建企業工會組建工作的文件,并在黨委會等有關會議上討論組建工作,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鎮黨委每季度召開會議聽取工會工作匯報,并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了建會工作;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推進非公企業建會工作。

第三,多方保證鎮工會工作經費。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鎮政府投資12萬元建100余平米標準燈光籃球場一個,完善“職工之家”建設,配備各種文體器材。并新建“**鎮總工會”網站,為工會自身建設、轄區企業發展提供了一個開闊的信息平臺。

二、建章立制、規范建設,把工會工作落到實處

(一)狠抓工會各項工作機制,推進工會工作規范化、制度化。一是完善組織制度。針對非公企業工會干部流動性大特點,對工會委員非凡是工會主席缺額的企業,及時進行督促和指導,及時與企業老板聯系、協商,按民主程序選配新的工會干部;二是目標責任制度。根據上級工會和鎮黨委要求,結合本鎮實際,提出具體的工作目標、任務和要求,并進行目標分解,納入年終考核,實行否決制;三是會議制度。每年召開兩次鎮職代會,報告工作,布置任務;每季召開一次委員例會匯報工作,起到互通信息,加強溝通,相互學習的作用;四是上墻制度。包括工會班子概況,工會目標任務,會員權利、義務,工會四項社會職能,使工會工作有方向、有目標;五是檔案臺帳制度。建立近十種臺帳和會員分冊,并將基礎信息錄入電腦,使工會工作底子清、進度明,有據可查。

(二)按照“先搭臺、后規范”的工作思路,狠抓工會組織的規范提高工作。一是抓好“職工之家”的規范建設,做到“十有”標準,即有班子、有場所、有牌子、有設施、有檔案、有制度、有經費、有任務、有活動、有作為。龍盛實業有限公司投資30余萬元,設圖書室、榮譽室、多功能活動室各1個。機關工會在新建辦公樓內設健身室、娛樂室,擺有臺球案、乒乓球臺,圍棋、象棋、電視機、攝像機等設備一應俱全;二是加強工會網絡化、信息化建設。針對大多數企業實現網上報稅,部分企業已建立獨立網站的情況,鎮總工會創辦了“**鎮總工會”網站,開辟工會動態、圖片新聞、職工維權、文件資料下載等特色欄目,實現了鎮域企業的網絡化治理。

三、依法維權、勞資和諧,切實發揮工會作用

推行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是工會的“牛鼻子”工作。經過努力,截止到20**年底,全鎮21家企業、17個村級聯合工會全部推行了集體合同制度,覆蓋職工2300余人。同時開展的工資協商工作進展順利,已簽訂工資協議39份,覆蓋職工1800余人。在過去的一年里沒有發生重大勞動爭議和拖欠職工工資現象,職工的勞動報酬、工作時間、安全衛生落實較好,企業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和職工利益實現了雙贏。

為壯大工人隊伍,提高職工素質,鎮總工會分層次舉辦各類培訓班20余期,內容涉及會計電算化、企業治理、《統計法》、《勞動法》、《合同法》等,參加人員達500余人次。同時為促進失地農民的產業工人化,鎮總工會努力爭取企業支持,以鎮勞動服務站為依托,加大培訓力度,保證大量農民尤其是失地農民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

四、抓活動載體、建溝通平臺,把企業文化建設與工會工作相結合

多年來,由鎮總工會牽頭,各基層工會和廣大職工積極參與各類文體活動,在壯大工會聲勢的同時,也促進了企業文化建設,為企業樹立社會形象提供了一個平臺。如在七屆農民運動會和六屆藝術節上,非公企業出資助款達五萬元;今年“五·一”期間,該鎮四個農民藝術團分別在大高工業園區、秦東工業園區舉辦二場慰問演出,農民兄弟與工人師傅同臺表演,掀起了企業職工文化生活的高潮。通過這些寓教于樂的文化活動,職工思想政治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質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企業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