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設先進事跡

時間:2022-02-24 09:06:00

導語:文化建設先進事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建設先進事跡

**縣是一個傳統文化大縣。一是歷史悠久。早在1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中期,“北京人”后裔——“許家窯人”就在此定居并留有遺跡。戰國趙武靈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趙國在此置高柳郡,建置距今已有2300年的歷史。二是文物古跡眾多。全縣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5個,其中國家級3個(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的許家窯人遺址、規??涨暗墓艥h墓群、氣勢恢宏的明代建筑云林寺),省級文物1個(距今2000多年我國現存最早的古長城),市縣級文物31個。三是民間藝術源遠流長。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晉北鼓吹、200多年歷史的恒山道樂享譽國內外,均被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二人臺”藝術魂寶和鰲石賽戲分別被列入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四是民間工藝絢麗璀燦。精美的皮革制品、人工刺繡、剪紙、泥塑、布藝等手工藝品地方特色濃郁,多次獲國家、省級比賽獎。

多年來,**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的前進方向,自覺主動推動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特別是近年來,全縣上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經濟文化統籌協調發展,通過不斷挖掘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和良好的傳承發展特色,著力強化組織領導、資金投入、體制創新等保障措施,文化館、文化站等文化陣地建設日臻完善,二人臺劇團、晉劇團、業余戲社等文化隊伍建設日新月異,社區文化、“文化下鄉”等群體型文化活動異彩紛呈,**大地文藝奇葩競相綻放,全縣文化建設工作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2007年9月,**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二人臺藝術之鄉”;2008年1月,在共青團中央、農業部舉辦的第三屆全國鄉村青年才藝風采大賽中,二人臺歌舞《掛紅燈》榮獲一等獎;2004年9月,在文化部舉辦的全國第十三屆“群星獎”比賽中,《姐妹情》被評為紀念獎,同年11月,在中央精神文明辦舉辦的第三屆全國“四進社區”文藝展演活動中又榮獲金獎;2008年,二人臺劇團優秀演員王志衛以一曲二人臺唱腔入選奧運火炬手;2004年,在晉、蒙、陜、冀二人臺電視大賽中,《表真情》榮獲二等獎。近年來,“**二人臺”精品劇目先后多次亮相央視“魃力十二”、“曲苑雜壇”、“文藝頻道”等名牌欄目。2008年,**“二人臺”民間藝術在央視二套以專題形式給予重點報道。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有力助推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2008年**縣榮膺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

回顧總結**縣近年來文化建設的主要工作,有喜悅,也有收獲,但更多的是體會和感受。

一、加強領導,統籌協調,不斷強化文化建設的保障機制

一是領導重視。**縣委、縣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文化工作,擺到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的地位,實際工作中始終堅持“三個納入”,把文化事業發展納入**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文化事業發展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整體規劃。每年縣委常委會議和縣政府常務會議召開兩次以上專題會議,為文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縣委、縣政府把文化工作目標任務納入各級各部門的考核范圍,作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據。二是政策扶持。為促進民營經濟投資文化等公益事業,專門制定出臺了《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并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在稅收、土地等各項收費上給予減免。三是齊抓共管。縣委、縣政府專門成立文化事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積極協調鄉鎮和組織、宣傳、文化、發改、教育、科技、財政、人事等部門參與文化實踐活動,并明確了各級各有關部門的職責,年終認真考核,進行評比表彰,全縣上下形成了政府主抓,各鄉鎮、職能部門通力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文化建設工作格局。

二、政策傾斜,公辦民助,不斷強化文化建設的投入機制

在文化投入上,縣委、縣政府政策非常明確,**雖然是個財政補貼縣,但每年始終將文化建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而且增長幅度都超過當年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2006年文化事業投入112萬元,2007年投入155萬元,增幅38.3%(當年財政增幅為8.97%),2008年投入166萬元,增幅為7.1%(當年財政增幅為3.35%)。這樣,通過建立穩定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機制,文化事業單位年度人員經費、業務經費和日常運行經費,都得到了按時足額撥付。近三年來,通過政府購買、項目補貼撥付共計180萬元,全部用于文藝活動、文化館設施建設、圖書購置、傳統節日文藝演出等。通過“公辦民助”的投入形式,三年來累計接受同煤集團、金光公司、綠苑飲品等大中型企業共贊助150萬元。現在,基本形成了以財政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必要補充的文化建設良性投入機制。

三、多措并舉,創新機制,逐步健全公共文化設施網絡

近年來,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強縣、鄉、村三級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的文化設施相繼建成。一是縣級文化活動場所日益完善。**省唯一一家縣級藝術學校——**縣二人臺藝術學校,通過加大投入,體制創新,聯合省戲曲學院辦學,一大批優秀劇目脫穎而出,多次赴京演出,屢獲殊榮。2008年,縣財政投入22萬元,重新修繕了縣文化館,配建了**文化書城,籌辦了全縣規模最大的報刊閱覽大廳,啟動了數字電影放映工程。縣文化館、圖書館在2007年就被省藝術館評估為部頒標準三級。近年來,在文化館相繼舉辦了首屆“電力杯”美術、書畫、攝影、民間工藝品展覽、大學生村官書畫藝術展覽、中國**首屆杏花節**攝影作品邀請展等多次大型書畫展覽。2008年,爭取省級圖書館建設專項資金100萬元,現在項目前期籌備工作正在緊張進行當中。二是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進展順利。近年來,**縣緊緊抓住國家加大基層文化站建設的有力契機,先后爭取上級資金230萬元,建起了北徐屯、馬家皂、東小村等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共2800平方米,并配套了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棋牌室和文化資源共享站點等相關設施,配備了專職文化干部,做到了人員、經費、設施、活動四落實。到2009年底,全縣1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將全部建成,成為農民群眾學文化、學科技的重要平臺。另外,全縣建起了村級文化室205個,50個村建成了農村圖書室,擁有圖書3.5萬冊,羅文皂鎮羅文皂村于1980年辦起的“一分錢圖書室”,30年堅持為農民服務,如今藏書達5.3萬冊,名聞全國。三是城鎮社區文化發展如火如荼。**縣堅持基層文化設施建設與城鄉規劃協調推進,要求新建、改擴建居民小區必須規劃配套建設相應的文化設施,小區內必須建有一個集文化、體育、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活動場所?,F在,縣城燈光藍球場、火車站廣場、龍泉小區、汽車站廣場、福祥苑小區、眾和苑小區、鑫莊苑小區等八大廣場群眾文化活動場所已經成為縣城居民娛樂休閑的好去處。全縣順利實現了80%的城鎮社區和鄉村都有文化陣地的發展目標。

四、統籌兼顧,廣泛覆蓋,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確實保障

近年來,**縣不斷加大投入,完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支中心和鄉村(街道社區)基層點建設達到文化部規定標準,覆蓋率達到100%。全縣群眾文化活動形成了以縣文化館為龍頭,以鄉鎮文化站、文體活動中心、社區文化廣場為樞紐,村文化室為基礎的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城鄉一體的文化活動網絡。通過深入基層,全年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680多場,送電影下鄉3000多場,送圖書下鄉2.8萬冊。近三年來,基本實現了每個行政村一年看2場文藝演出,一年利用民族傳統節日等組織2次群眾文化活動,每月看1場電影的文化活動需求。城鄉居民看書難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圖書館人均購書費、人均藏書量均高于省平均水平。

五、貼近群眾,文化下鄉,群眾性文化藝術活動蓬勃開展

豐富城鄉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內容。**縣始終從細微處著手,采取多種舉措,千方百計豐富和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1、全縣所有公共服務場所全部免費開放。縣文化館的文娛活動廳、棋牌廳、排練廳、培訓室、老年活動室、音樂室、書畫室、櫥窗,圖書館的借書室、閱覽室、資料室全天候免費為群眾開放。鄉鎮文化站、村級文化室同樣成為農民群眾學知識、學科技的“文化餐廳”。

2、文藝演出異彩紛呈。**縣有二人臺劇團、晉劇團兩個專業演出團體,有玲玲劇團等3個民營演出團體,有業余戲社15個,全部演出人員達800多人。通過送戲下鄉,每年演出至少在1200場左右,二人臺、秧歌劇、晉劇等精品劇目已婦孺皆知,家喻戶曉。

3、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文化工作深入開展??h委、縣政府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對未成年人文化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措施、有效果。由縣公安局牽頭,文化、工商、廣電、電信等部門配合,共同組織專項行動,集中清理整治網吧、娛樂場所等文化環境,為未成年人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另外,成立了老年大學和老年書畫研究院,參加活動的退(離)休老同志500余人。依托公共文化單位,同樣不放松對農民工技能培訓,史云、賀江個體投資的藝校已培養出120名藝術苗子,成誠、王寶林等4個家庭聲樂培訓班也有近百名學員畢業,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學員當初就是實打實的農民工或農民工子弟。

4、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在社區、鄉鎮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的有序組織下,每當盛夏時節,縣城社區文化廣場、老干部活動中心、鄉村文化大院等演出場地鑼鼓聲聲,樂曲悠揚,人如潮涌,既有專業文藝團體的演出,也有戲迷、歌手的絕活,幾十年來從未間斷,每年舉辦在300場以上。

六、強化監管、規范運行,確保了文化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縣委、縣政府在文化建設上,始終堅持兩手抓,“一手抓繁榮,一手抓治理”,保證了文化市場繁榮有序發展。一是加強稽查隊伍建設。2002年,縣委、縣政府新組建了“文化、新聞出版稽查隊”,編制由原來的5名充實到8名,人員工資全部由縣財政負擔。各鄉鎮均配備了專職文化員,負責治理本轄區內的文化工作。目前,全縣文化市場治理隊伍達60人。二是加強市場監管。通過建立健全文化市場行政執法規章制度,設立舉報電話、舉報箱,加強對網吧、網絡游戲、音像制品、娛樂場所、印刷復印行業及圖書攤點的監管力度,深入持久地開展“掃黃打非”工作,保證了文化市場的繁榮、健康、有序發展,近三年來,全縣公共文化單位和文化經營場所沒有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七、健全制度,強化責任,遺產保護工作扎實有效

**縣境內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5家。幾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認真貫徹落實《文物保護法》,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專門成立有文物保護工作領導組,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縣財政每年安排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經費,建立健全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制,嚴格文物調查、勘探、批報程序,對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設立標志牌,劃定保護范圍,建立治理檔案,并有專職人員管護,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云林寺壁畫修復及寺院擴建項目、許家窯人遺址前期設計項目正在積極進展當中。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近3年來沒有發生不可移動文物被破壞、損毀的責任事故,未發生館藏文物被盜、丟失、損毀等安全責任事故。

八、大膽突破,務實創新,文化體制改革成效明顯

文化建設工作既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也是一個極具市場競爭力的潛力產業。唯有改革創新,才能煥發生機,更好地實現大發展、大繁榮。近年來,**縣立足縣情實際,大膽創新,走出了一條文化改革發展的新路子。一是加大文化單位改革力度。通過認真落實公益性文化單位人員編制和收入待遇,積極推行人員聘用制度和崗位治理制度,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形成了文化單位干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分配能高能低的用人機制??h二人臺劇團面對市場經濟的沖擊,改革經營方式,面向基層,面向群眾,創編了一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在農村巡回演出,受到群眾的歡迎。同時,發揮“二人臺藝術之鄉”的品牌效應,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對外承攬慶典演出,已經在華北地區演藝界嶄露頭角。二是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h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支持鄉土文化人才的成長。縣文化主管部門每年都組織文化創作人員深入生活,開展藝術采風。同時還以縣文化館為陣地,常年舉辦舞蹈、音樂、攝影、美術培訓班,培養了一大批業余文藝人才?,F在業余演出團體達15多家,演藝人員將近500多人。全縣基本上建立起了一支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有責任心的、穩定的、專群結合的文化工作隊伍。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的文化事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標志性群眾文化活動設施建設相對緩慢、基層文化工作還比較薄弱、文化產業的發展還不夠快、文化干部隊伍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等。我們將以這次申報全國文化先進縣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對文化工作的領導,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促進我縣文化工作進一步上水平、上臺階,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科學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