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新農村建設事跡材料
時間:2022-03-03 05:44:00
導語:村新農村建設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建好一個班子,夯實工作基礎
新民居建設離不開一個堅強的領導班子,縣委、縣政府和*城鎮黨委、政府把建強王營村“兩委”班子作為推進該村新民居建設的首要工作。一是縣、鎮黨委結合村兩委換屆工作,選強配齊兩委干部,特別是選舉了一個作風務實的好支書張守書,二是完善機制增活力。認真實行領導干部“兩下訪,一深入,三幫助”工作法,縣、鎮黨政領導包村,開展下訪活動,解決農村問題。*縣縣委書記齊景海,政府縣長殷立君,縣委副書記侯有民和*城鎮黨委書記林雙廷等縣、鎮領導到該村開展下訪活動百余次,幫助解決新民居建設中的實際困難36件。大力推行“兩聯一會”聚力機制(即:支委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召開黨員大會解決重大問題)。王營村5名支部聯系全村74名黨員,74名黨員聯系570戶群眾,結成長期幫扶對子,積極為所聯系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幫助群眾建設新民居;三是成立組織抓落實。為推進全鎮新民居建設工作開展,在王營村建立了王營村新農村建設指揮部,鎮黨委書記任政委,一名副書記專抓王營村新民居建設工作,配合村開展新民居建設工作。四是實行民主聚合力。新民居建設群眾是主體,民主是根本。王營村新民居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從新民居開始謀劃到每項工程實施,該村都通過召開“兩委”干部會、黨員大會、群眾大會的形式,廣泛征求黨員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集民智、聚民意、真民主,形成了新民居建設工作的強大合力;五是嚴明村規抓管理。配合新民居建設,該村制定了《新民居宅基發放、建房若干規定》,對在新村建房的申請條件、宅基分配、老宅基復耕等以村規民約的形式,固定下來,嚴格規定辦事,有效推進了新村建設工作的扎實開展。村“兩委”班子帶頭執行有關規定,自覺投身新民居建設,無論酷暑嚴冬,白天黑夜,全都奮戰在建設一線,村“兩委”干部在新民居建設中筑起了一座堅強的戰斗堡壘。
二、搞一個好規劃,確保科學實際
在王營村新民居建設之初,為確保規劃的科學合理,聘請河北信達城鄉規劃設計院對該村新民居建設進行規劃設計,制作了《邯鄲市*縣王營村村莊規劃》和“七圖一書”,規劃了三縱三橫街道框架,新農村東西長630米,南北長312米,總用地面積245畝,每戶宅基0.3畝,建房需用地190畝,加上道路廣場、村民中心、學校等公共事業占地55畝,與原村莊相比可有效節約土地700多畝。在規劃設計上,突出了梨鄉特色,在村文化廣場建設中,依托新村內梨園,建設文化廣場,使廣場建設別具一格,彰顯特色。該村將村莊規劃分別設計制作出效果圖,讓群眾更加直觀地了解新村,憧憬未來,以增信心、聚民心、下決心。
三、算好六筆細賬,激發群眾熱情
面對“浩大”工程,群眾難免心存顧慮,如何打消部分群眾中存在的畏難、懷疑情緒,鎮村組織專門人員,通過召開黨員會、群眾代表會、群眾大會、入戶動員等形式,積極為廣大群眾算好六筆細賬,激發群眾的建設繳清。一是新舊投資年限賬。由于老村群眾建房攀比嚴重,農村房屋平均“壽命”只有15年左右,而新村新民居由于統一模式,使用“壽命”至少80年,可以說,農戶一次投資一生受益;二是重復建設浪費賬。農村房子重復建設嚴重,往往是拆了建,建了拆,花費人力、物力和財力,造成極大浪費;三是一個標高節省賬。新民居建設統一模式,統一標高,共用山墻,制止了村民建房攀比增高現象,節省了大量開支;四是物料進場節約賬。老村道路彎曲,車輛進出困難,蓋房物料到不了家,物料倒運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新村不存在這種現象;五是騰出土地增收賬。對新村建設節約下來的土地,可以通過復耕,發展種、養、加工業,增加農民收入;六是舒適宜居長遠賬。新民居規劃科學,新村超市、學校、幼兒園、文化廣場、村民中心設施齊備,舒適宜居,方便現代。六筆細賬贏得了群眾的大力支持,調動了他們在新村建設新民居的積極性,想法設法抓經濟,千方百計促增收,一心一意搞建設,在全村形成了齊心協力建新村的良好態勢。
四、實行六個統一,提升服務水平
新民居建設涉及農村的方方面面,如何保證群眾在新村建房而不在老村建房,如何實現新村新民居建設整齊劃一。王營村新民居建設過程中,嚴格實施六個統一,撬動新村建設:一是統一造冊登記老宅基。對原村莊宅基實行統一造冊登記,實行搬遷一戶,復耕一戶,原宅基土地仍為原戶主所有、使用,消除了村民老宅基歸公的疑慮;二是統一鎖定老村建設。嚴禁村民在老宅基上建房,防止老村建房反彈;三是統一制定建設規劃。聘請專門設計院,對新村進行了科學設計,實現全村一個規劃,使新農村、新民居建設更具科學性;四是統一招標施工建設。五是統一購買物料。壓低價格,減少開支,節省時間;六是統一配套公共設施。新村內道路、村民服務中心、學校、幼兒園、文化廣場等公共設施實行統一配套,高標準建設。在新民居建設上實行五戶一組,共用山墻,統一大小,每份南北長17米,東西寬12米,每份籌資6000元,用于新村公共設施建設,有效解決了新村公共設施建設資金難題。
五、繁榮一樁產業,壯大經濟實力
把發展王營村經濟作為推進該村新農村建設基礎,多種形式促發展。全村現有各類企業13家,參與合伙經營的就有100多戶,僅運輸汽車就發展了20多輛,村里還建起了一家股份制地板磚廠,奶牛戶13戶,養雞場12家。在辦好企業的同時,還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在“農”字上做文章,讓群眾從土地里創出“金子”來,先后與河北省農科所聯系,培育優質制種棉,共種植了600多畝,對花棉用于制種其銷售價比普通棉增加五倍,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同時引導群眾種植短技紅星新品種蘋果500畝,對全村500余畝梨樹進行了優良品種改造,發展了優質甜瓜大棚300多畝,并利用四荒地及房前屋后栽種“四六楊”樹68000株,隨著企業的投產和種植養殖業發展的同時,閑散人員的打工掙錢也增加了收入,王營村多措并舉工業、農、養殖業種植一起上,經濟效益逐漸突顯出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了許多,由人均收入幾百元一躍到現在的近3000元,群眾收入的不斷提高,為新民居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該村在經濟發展又謀劃了“四個一”經濟發展新思路,即建設一個大型奶牛養殖公司。成立民心奶牛養殖股份有限公司,計劃占地50畝,村民自愿入股,籌資50-100萬元,養殖奶牛1000頭左右,將王營村傳統奶牛養殖業做大做強;規劃一處高效農業園區。通過規范土地流轉,實施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大棚甜瓜、優質棉種培育等高效農業;謀劃建設一個民營經濟園區。利用老村和村邊廢棄地規劃一處民營經濟園區,集約利用土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建設一處大型沼氣池。在新村規劃建設一處以農作物秸桿為原料的大型沼氣池,實現新村集中供氣,節省開支。
王營村新民居建設從2008年5月份開始動工,總體規劃三年內完成。在前期建設過程中,以完善新村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重點實施了道路硬化,排供水管道鋪設、文化廣場、過街牌坊、學校、新民居建設及村莊綠化等工作,新村總體框架已形成。新民居建設開展一年來,該村已硬化街道、胡同5500米,鋪設排供水管道8300米,架設高壓線700米,安裝太陽能52個,栽植樹木3500株,新村部分街道胡同已綠化,建成占地30畝標準化小學一所,第一批94個農戶新房已經建成,部分已搬遷入住,2009年規劃建設的150戶新民居,目前正在緊張的施工當中,相信不久的將將來,一個嶄新靚麗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將呈現在世人面前。
- 上一篇:課改原則研究論文
- 下一篇:新課改下學校德育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