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辦公室主任先進事跡
時間:2022-06-02 06:15:00
導語:氣象局辦公室主任先進事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女,1965年出生,漢族。1985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獲理學博士學位。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由科技部和中國氣象局選派,在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從事博士后合作研究?,F任中國氣象局大氣成分觀測與服務中心科研業務項目首席,綜合辦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兼中國氣象局大氣化學重點開放實驗室副主任。1998-2002期間,她曾擔任瓦里關本底臺聯絡人、中國氣象局中-芬、中-韓雙邊合作全球大氣觀測(gaw)項目協調人。2002年起擔任世界氣象組織(wmo)溫室氣體及相關微量成分全球巡回比對測量國際仲裁人。2004年起,由中國氣象局推薦,擔任科技部-國家生態與環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專家組秘書處委員,并作為核心成員參加“大氣成分本底國家野外站”的遴選與建設;還參加一體化全球碳觀測計劃(igco)執行組工作。2005年起被聘為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重點計劃項目評價專家。
**1985年參加工作以來,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熱愛本職工作,1985~1994年在無錫化工研究設計院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工作期間,曾獲“無錫化工系統新長征突擊手”稱號。1994年到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工作后,致力于氣象科技事業,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研究成果的學習、貫徹中表現突出;在實施科技興氣象、拓展領域、人才強業三大戰略方面做出了顯著貢獻;主持及主要承擔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負責中國氣象局相關課題和業務工作,科研成果豐碩,在科研、業務、管理雙肩挑關鍵崗位上,注重科研與業務相結合,為促進研究型業務的發展做出了突出成績。**這種實干精神,為領導和同事們所欽佩,戲稱她為“女強人”。
一、傾心竭力,為確保大氣成分觀測與服務中心按時成立和走上正軌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大氣成分觀測和服務的新需要,根據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的整體部署,并結合國家級氣象科研、業務單位的實際情況,中國氣象局擬定建立大氣成分觀測與服務中心,籌建文件的準備和統稿工作主要落到了**的身上。為此,從2004年7月起,**不顧酷暑,廢寢忘食,往往在辦公室工作到深夜,趕寫有關文件材料,待她下樓時,有時地下車庫的出口已經鎖了,不得不“打的”回家。**這種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驅使她夜以繼日,按時主筆完成了大氣成分中心立項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組建方案、人員經費及運行費預算方案等的起草任務。半年的辛勤勞動結出了豐碩果實,迎來了大氣成分中心成立的大喜日子。2004年12月16日,**協助中心主任,參與組織并具體承辦了大氣成分中心成立暨揭牌儀式。
中心成立后,**緊接著全身心地參與了落實中心的目標任務、崗位設置、隊伍建設和機構運行等事項,與此同時,還擔當中國氣象局大氣成分軌道及功能組業務技術體制改革方案主筆人之一,氣科院“十一五”規劃思路和工作方案(2006~2010)編寫組主要成員等等。2005年恰逢她兒子中考關鍵時刻,她丈夫也是中國氣象局職工,經常出差外地,她雖有心卻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不得不讓兒子在放學后到她的辦公室來復習功課。很多個日子,母子倆在辦公室,一個埋頭工作,一個認真學習,互不干擾,常常相伴到深夜。有時,孩子靠在座椅上睡著了,作為母親的她深感心疼和歉疚。她丈夫曾開玩笑說:“給你買個冰箱和微波爐,太忙的時候可以住在辦公室了1孩子看著媽媽辛苦忙碌、疲憊仍堅持工作的樣子,心疼地說:“媽媽,您別累壞了1還舉例浙江大學一位年輕教師過勞死的故事。她笑著說:“我身體好得很,工作累一點,沒事的?!?*任勞任怨,笑對人生,鼓舞著孩子如愿考進了名校人大附中。
二、盡心盡責,為大氣成分中心能力建設做出顯著成績。
大氣探測是氣象科技事業發展的基礎,**為這種基礎性能力建設工作,盡心盡責,她擔任編制組副組長,不負眾望,具體組織并圓滿完成了中國氣象局《大氣綜合探測系統工程(大監二期)可行性研究報告-大氣成分觀測分系統》的編制工作,并得到局黨組的表揚。
她擔當了中國氣象局大氣成分中心、大氣本底觀測站網、大氣成分觀測站網、大氣化學重點開放實驗室能力建設核心成員,參與組織了臨安、龍鳳山本底站以及瓦里關本底臺能力建設項目方案、23個大氣成分站建設方案的編制等工作。
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框架下,她協助周秀驥院士和張小曳主任,主筆起草了“大氣成分本底國家野外站申報指南和遴選辦法”,提出站網布局、觀測要素和儀器設備方案,完成站點勘察、設備選型、技術談判等工作。還配合中國氣象局科技司,調動大氣成分中心科技人員加盟各申報臺站,具體組織指導大氣成分本底站的申報評審工作。工夫不負有心人,中國氣象局推選的9個野外站,有6個通過了科技部專家組初評,3個通過了終評。
**是一位閑不住的科技工作者,近期,為加強中國氣象局大氣化學重點開放實驗室能力建設,**正在就實驗室綜合分析系統的設計、設備選型等積極開展工作。
三、以臺為家,為瓦里關本底臺的建設和發展,擴大其影響,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顯著成績。
1994年,瓦里關本底臺的成立,揭開了我國全球大氣本底業務觀測的序幕。從那時起,十年來,**一直承擔該臺的技術支持和指導工作,不畏站址偏遠,環境嚴酷,每年都要去瓦里關,與臺里同志同吃同住,認真解決現場測量、采樣,設備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本底觀測是一項極為嚴肅的科學工作,對于觀測數據,**更是一絲不茍,為了做好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她放下科學指導的架子,沒有一點知識分子“清高”的陋習,和臺里同志們一起,逐條核對觀測數據和原始記錄。即使她不在瓦里關,只要臺里儀器或數據出現問題,她也總是通過電話與臺站人員商討,不厭其煩、一一予以答復。
1996-2001期間,她曾公派赴加拿大大氣環境局、芬蘭氣象局、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韓國氣象廳等地開展合作,并在夏威夷maunaloa、北極pallas等gaw全球基準站和其他區域本底站短期工作。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難能可貴的是,知識不私有,特別是把自己首先知道的信息公開,不獨自占有。**就是這樣,她在國外工作期間,依然一心念著瓦里關,只要自己了解到點點滴滴新的信息都及時轉告瓦里關的同行們,以便瓦里關與世界接軌,同步發展。
1997年,**從加拿大帶回氣相色譜法一氧化碳觀測設備及配套系統,自己在國外作的所有技術筆記毫無保留地讓臺里同行們轉抄,并親自安裝、調試這套設備,培訓臺里觀測人員。還查閱有關資料,指導臺站人員自行制備原先依賴于國外進口的昂貴消耗品,為國家節省了不少資金。
1998年,瓦里關本底臺屋頂大梁出現裂縫,**和同志們一起按規程精心卻又迅捷地拆卸、包裝、轉移觀測儀器設備。待二樓工程改造完成后,在她和其他專家指導下,重新安裝、調試儀器系統,及時地恢復了觀測工作。
在瓦里關建臺十周年之際,心系瓦里關的**,出任第一副主編,具體組織并主筆撰寫、校對、審核了《中國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進展總結報告(1994~2004)》,(已由氣象出版社出版),對這個我國大氣本底觀測網的核心臺站、科技部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wmo全球基準站之一、歐亞大陸腹地惟一的大陸型全球基準站十年來的工作,做了科學總結,顯示瓦里關已邁入世界一流本底臺站的行列。今年8月,作為主要成員之一,她又具體承辦了在青海西寧召開的“大氣本底觀測國際研討會暨瓦里關本底臺十周年紀念會”,再次使瓦里關的十年成績向世界作了展示。
四、科研管理兩不誤,在緊張有序中,妥善安排時間,在科研上同樣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得到了國際公認。
**的研究領域涉及大氣成分本底觀測、溫室氣體及相關微量成分、大氣化學、碳循環、全球變化等。2001年以來,以第1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包括國際著名sci期刊美國“globalbiogeochemicalcycles”、美國ochimicaetcosmochimicaacta”、瑞典“tellusb”、英國“atmosphericenvironment”等,均以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為第1單位),20余次出席各類國際、全國性學術會議,通過多種形式交流研究成果。還代表中國氣象局參加每2年1次由wmo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共同召集的二氧化碳及相關微量成分測量技術專家會議,主筆提交中國國家報告(wmo正式出版的技術報告系列收錄)。
**用現場實驗、數據綜合分析與數值模式相結合的方法,首次較系統地分析了瓦里關基準臺主要溫室氣體本底特征,以及與氣象條件、環境狀況和源匯過程的關系,提出了以地面風為過濾因子的本底數據分級篩選方法,建立了中國內陸主要溫室氣體本底數據序列。結果表明,瓦里關溫室氣體資料可靠,具有國際可比性。這些工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認可。作為大氣成分中心溫室氣體研究的首席,她目前主持的科研項目有《我國典型本底地區主要溫室氣體及源匯示蹤物觀測研究》、《關鍵溫室氣體組分本底特征和變化機制研究》等。
由于**在溫室氣體研究方面的造詣深,工作認真負責,與國際同行保持著良好的關系,自2002年起,她擔任wmo溫室氣體及相關微量成分全球巡回比對測量國際仲裁人,負責督促、接收、整理和比較各實驗室的巡回比對結果,目前有十幾個國家的近30個機構積極參與。作為我國唯一參與機構,中國氣象局自1995年以來一直參加這項國際巡回比對工作,為我國瓦里關觀測數據具有國際可比性,進一步把瓦里關推向世界,帶動其它臺站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 上一篇:優秀企業文化制勝論文
- 下一篇:保險學會秘書長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