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黨委個人事跡材料
時間:2022-06-28 08:41:00
導語:公司黨委個人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西貴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林德曾是一名由國有企業黨政負責人,先后擔任過經貿部門的領導,在國有企業工作了7年,轉為民營企業黨政負責人也已經將近8年。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他始終不忘共產黨員、黨務工作者的職責,積極在民營企業中開展黨的工作,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企業黨建工作不斷加強。由于工作卓有成效,他先后榮獲“全國輕工業優秀企業家”、“貴港市優秀青年企業家”、“貴港市科技進步先進個人”、“廣西勞動模范”、“貴港市優秀黨務工作者”、“貴港市突出貢獻的民營企業家”等多項榮譽稱號,先后當選貴港市第五屆政協委員、常委;地級貴港市第一屆、第二屆人大代表、人大常委,貴港市第二次黨代表大會代表;自治區第八屆政協委員,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代表;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一、牢記職責,依靠職工
從擔任企業領導的第一天起,林德就深感責任的重大。他認為,作為企業領導人,企業搞不好就是犯罪;不依靠職工,只能使企業走進死胡同。1993年,他擔任瀕臨倒閉的覃塘糖廠(甘化公司前身)的主要負責人,為扭轉企業困境,他以廠為家,把職工當作父母,不論白天黑夜,經常深入車間、班組,傾聽職工對改變工廠落后面貌的意見,掌握第一手資料,與職工一道,共同探討企業扭虧增盈、走出困境的路子。經過一年的努力,企業終于起死回生,他向市委市政府和廣大職工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搶抓機遇,大膽創新,引領企業走改革發展之路
1993年10月,剛到覃塘糖廠不久的林德同志面對市場競爭的巨大壓力,搶抓機遇,以非凡的勇氣和膽量在廣西糖業率先進行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創立了廣西甘蔗制糖業第一家股份制企業,把覃塘糖廠改制成為國有貴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他出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成為了貴港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改制后,他抓住股份制的各種有利因素,強化管理,在“股”字上作文章,在“制”字上下功夫,按照“產權清晰、職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運行,把公司生產經營運作推上了目標化、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新機制帶來新活力,1994年,企業按照現代企業的要求成立了股份公司,順利實施了低成本擴張戰略;1999年公司完成了從國有企業向民營企業的改造,建立了集團公司,企業規模得到迅速發展擴大。2000年,在堅持主業的同時,集團公司全面向房地產業和林業進軍,先后投資幾個億開發了甘化商貿城、夢之島購物城、甘化花城、德寶花城、綠島住宅區、國際新城住宅區;同時,投資種植速豐桉10萬畝,成為引領貴港市房地產開發、商業開發、林業開發的龍頭企業,為構建貴港桂東南區域性經濟中心城市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至2005年,公司從一個日榨甘蔗1500噸、無效益的單一制糖廠發展成為日榨18000噸、年產機制糖15萬噸、酒精20000噸、人造板15萬m3,兼有房地產、商業、貿易、建筑、林業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實現年經營收入5.7億元,利稅超億元。他任職的14年里,公司已累計實現利稅7個多億。
三、企業黨的建設不斷加強,工作富于特色
企業發展了,黨的建設如何加強,這是林德思考的主要問題。1994年2月,林德被任命為企業黨委副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任職之初,面對著企業黨建工作的諸多困難,林德深感國有企業要振興,黨的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為此,他把注意力轉到如何強化企業黨組織建設和黨員管理上。他按照“培養一個,成熟一個,發展一個,提高一個”的要求,全面加強了黨員的隊伍建設,每年發展黨員10名以上,黨員隊伍迅速得到擴大,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按照“整頓一批,完善一批,鞏固一批,提高一批”的要求,對黨委下屬的13個黨支部進行了一次集中整頓活動,配強支部班子,開展創新爭優活動,使基層黨支部的建設全面得到增強;他結合企業的改革發展,在公司內部開展了以“建設黨員人才小高地”為主要內容的黨建工作創新活動,一大批公司的技術骨干、崗位標兵被發展成為黨員,從1995年起,公司的中層以上領導干部和技術骨干中,黨員的數量都保持在70%以上,黨員已成為公司發展的中流砥柱。此外,他還十分注重黨的制度建設,重新完善和規范了一批黨內管理制度,加強了公司黨務的規范化管理。一系列的措施使甘化公司成為了貴港市國有企業黨建的一面耀眼的紅旗。1996年,全區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議在甘化公司召開,甘化公司學習的榜樣,參觀者慕名而來,絡繹不絕。改制后的甘化股份集團公司,在林德的帶領下,按照“提高功能、擴大覆蓋、增強活力”的要求,把黨支部建立在產業鏈上,目前,公司所有分公司包括房地產開發項目,大部分建立了黨支部或臨時黨支部,黨員從原來的110多名增加到256名,黨組織得到了不斷發展和壯大,為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 上一篇:黨員爭優創先計劃個人實施方案
- 下一篇:財稅體制構造方略創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