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在宣傳部長論壇會發言
時間:2022-05-24 04:45:00
導語:領導在宣傳部長論壇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教授:
大家好!
在全市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省委第十二次黨代會以及市委三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推進的重要時刻,市委宣傳部門組織舉辦這次全市宣傳部長論壇,對于指導謀劃當前工作,凝聚各方力量智慧,共建幸福美好新將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下面,按照本次論壇安排,我結合縣情實際和自己以前分管農村工作的經驗,以“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為題,談一點個人的粗淺認識,供大家參考借鑒,不妥之處請指正。
一、工作進展
近年來,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針和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依托災后重建、扶貧開發、產業發展等項目的強力拉動,先后投入資金3.8億多元,在全縣農村大力實施“三建四通五化”(建園、建池、建家,通水、通電、通路、通廣播電視,硬化、綠化、亮化、凈化、美化)工程,探索出了產業支撐型、項目帶動型、城鎮拉動型、商貿服務型、生態移民型等新農村建設路子。截止2011年底,全縣共完成農民住房重建5424戶、維修2712戶,建房農戶占全縣農戶總數的89.4%,群眾住房條件和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同時,還配套建成綠化小廣場32個3萬平方米,安裝健身器材108臺(套),安裝鄉村太陽能路燈1000余盞,完成新村道路硬化72.3公里,建設衛生廁所5700余座,發展沼氣池6068戶、太陽灶6000戶,完成了85個村安全飲水項目,每個新村莊都配套了醫療衛生室、村級黨員活動室、文化室、農家書屋、農家超市、五保家園,都建成了以文明守法、村規民約、新風正氣等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化墻,大多數農戶都用上了沼氣、吃上了干凈水、看上了有線電視,每個異地重建點都扶持發展了群眾賴以增收的特色農業產業,農村的公益性基礎設施布局不斷趨于合理、文化陣地不斷趨向完善、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不斷得到提升。目前,全縣新農村建設總數已達到68個,占到全縣行政村總數的58%,呈現出特色產業與社會事業同步發展、基礎設施與公益事業同步推進、環境整治與鄉村文明同步加強、農民素質與基層民主同步提升的良好態勢。
二、工作啟示
回顧總結近年來縣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我感到,主要有以下幾點啟示:
1、科學規劃是前提。面對災后重建的繁重任務,我們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用新農村建設的標準編制規劃,充分考慮人文、自然、經濟等多種因素,精心編制了集中安置點建設規劃,設計了分散重建的戶型,從新農村整體布局到單體建筑都嚴格執行規劃,為指導新農村建設和災后重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論是自身條件好還是建房能力差的農戶,對其住房均采取規劃設計一步到位、逐步完善配套設施的方式,既凸顯新村整體風貌,又使群眾住房條件從根本上得到改善,保證了新農村建設的務實性、前瞻性和科學性。
2、整合資源是關鍵。為了保證新農村建設的投入,我們按照新農村建設規劃,在細化建設內容的基礎上,有效整合整村推進、移民搬遷、農業綜合開發、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等項目,將各類涉農項目向新農村示范點靠攏,發揮了資源整合效益。同時,縣財政對重點工作重點扶持,兩年來投入資金近2700萬元,推動了新農村基礎條件全面改善。在整合項目、加大投入的同時,又按照各投其資、各記其功的辦法,把財政投入與群眾投勞結合起來,把自力更生與社會幫扶結合起來,把公益性基礎設施共建與群眾住房自建結合起來,加快了建設進度,確保了建設質量。
3、群眾支持是根本。我們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方式,讓群眾在新農村建設中當主人、作主體、擔主力,在規劃設計、房屋選址、工程施工等各個環節,都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充分尊重群眾意愿,極大地調動了群眾投身新農村建設的主動性。廣大群眾感恩黨和政府,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鄰里互幫,親友互助,共建美好家園。各級干部和基層黨員苦干實干,樂于奉獻,模范帶頭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形成了干部群眾密切協作、和諧奮進、推動新農村建設的良好局面。
4、健全機制是保障。為了保證新農村建設的質量和效率,我們確立了“政府主導、群眾主體、部門幫扶”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機制,凝聚了社會各方力量,共同搞好新農村建設。實行縣級領導抓點、單位包村、工作隊駐村辦點的工作責任制,做到了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到位、組織到位、責任到位。同時,把新農村示范點創建工作納入經濟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考核范圍,實行每月督查、半年觀摩、年終考核評比制度。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定期不定期研究新農村建設的重大事項,保證了新農村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5、城鄉統籌是方向。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們堅持不懈地實施城鎮建設突破戰略,先后被命名為全國文明縣、全國綠化模范縣、中國綠色名縣、省級生態園林縣城、省級衛生縣城,城鎮化率逐年提升,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同時,堅持從縣城、小城鎮和中心村三個層次做起,統籌考慮人口分布、地域特點、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社會服務等因素,有序引導和帶動農村人口、特別是偏遠山區群眾適度向縣城、小城鎮、中心村集中和靠攏,有效地節約了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成本,方便了群眾接受公共服務,拓寬了群眾致富渠道,形成了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良性互動的局面。
三、對策建議
雖然我們在新農村建設上做了不懈努力,使城鄉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但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與兄弟縣(區)相比,我們在培育特色農業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還存在許多差距和不足,新農村建設的任務還相當艱巨。而且我縣目前仍有50個行政村、136個自然村、2464戶9371名群眾居住在高山、半高山地區,地廣人稀、居住偏遠,信息渠道不暢,資源稟賦匱乏,農業基礎設施落后,主導產業開發不足,農民收入渠道單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加之,由于災后重建,多數農戶債務負擔過重,還貸壓力較大。基于以上考慮,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和“科學規劃、基礎先行、拆建并舉、產業跟進、綜合配套、整縣推進”的思路,完善提升舊點,拓展打造新點,力爭每年都建成一批高標準的新農村示范點,整體推進全縣新農村建設。一是科學規劃,彰顯地域特色。聘請有較高資質的單位,制定完善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和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提升整體規劃標準。在完善現有公路沿線68個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同時,對全縣其余50個行政村,立足半山、高半山地域特點,按照“宜聚則聚、宜散則散”的原則,制定建設規劃,實行分類指導,追求建設特色,著力打造一批“山水掩映、玲瓏秀麗”的生態宜居小山莊。二是基礎先行,改善人居環境。全力抓好新農村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大力實施“三建四通五化”工程,配套建設村社道路、人飲工程、清潔能源、廣播電視、電信通訊等設施。對已建成具備入住條件的新村莊,動員群眾全面搬遷入住。三是拆建并舉,整治環境面貌。對已搬遷入住及建好新居的農戶,動員其拆除危舊房屋,退房還田。進一步實施好危房改造項目,力爭盡快消除土坯房,改造村社圈舍和衛生設施,建設沼氣池和垃圾處理設施,不斷改善農村環境面貌。四是培育產業,增強造血功能。著力發展壯大“核桃、中藥材、畜禽、蔬菜、烤煙”五大特色農業產業,抓好農業科技示范點和示范園區,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興辦龍頭企業,提高農業產出效益。五是綜合配套,提升發展內涵。積極發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著力改善民生、提高素質、增進文明。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干部服務、理事會運作”的新農村建設機制??傊覀儗⒘⒆阈缕瘘c,完善機制、強化措施,整合項目、多方籌資,綜合配套、整體推進,力爭通過三年時間的努力,把全縣118個行政村都建成面貌大為改觀、設施基本完善、產業明顯發展、村級管理明顯提升的新村莊、小山莊,使全縣城鄉面貌得到更大的提升。
- 上一篇:會計電算化系統安全思索
- 下一篇:會計目標財務報告系統改善
精品范文
10領導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