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先爭優個人先進事跡材料4篇

時間:2022-08-20 10:51:50

導語:創先爭優個人先進事跡材料4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先爭優個人先進事跡材料4篇

第一篇:村主任創先爭優事跡材料

,男,漢族,1970年10月出生,大專文化,中共黨員,1990年參加工作,現任村村主任。參加工作以來該同志任勞任怨、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以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忘我的敬業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的奉獻著,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一名基層村干部的精神風采。

一、努力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加強思想道德修養。

他在“創先爭優”活動中,自覺加強政治理論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武裝頭腦,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同上級黨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覺加強對世界觀的改造,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和榮辱觀,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能夠做到“帶頭學習提高,帶頭遵紀守法,帶頭服務群眾,帶頭弘揚正氣”并結合自身工作實際,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做好本職工作,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積極開拓進取,勤奮務實,勤學苦干,綜合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關注民生,排憂解難。

他立足村實際,圍繞創先爭優的各項標準,組織村干部認真規劃了創建目標和任務,努力開展了各項工作。一是抓村道水泥路建設,切實解決村民出行難的問題。修建村道水泥路4.6千米,同時計劃今年全面完成村道公路建設2..2千米現群眾籌資已達80%。二是完善基層服務設施,切實方便村民生活。建設好村級活動室陣地230平方米;同時完成七、八、九社200戶650人左右村民的人飲工程。三是借助脫貧新村項目,組織村民調整了農業產業結構,栽植優質早熟核桃150余畝,種植川明參120畝?,F已注冊成立了核桃發展專業合作社。四是采取有力措施,切實保證村民生產生活安全。完成地震災后37戶農戶房屋的搬遷和重建;維修加固堰塘一口,硬化所有內坡和堰蓋;完成受地質災害、泥石流威脅的30余戶農戶的安全轉移。五是借助政策,脫貧致富。爭取市扶貧移民局整村推進貧困項目100萬元;同時爭取扶貧互助社資金15萬元,農戶積極主動入社,現總合計資金20余萬元,運行良好。通過這些工作的開展,形成了村創先爭優的載體,形成了村民學先進、趕先進、爭先進的良好風氣,推動了村各項工作的開展。

三、認真做好黨和政府安排的各項工作。

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基層工作點多面廣,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真正讓村民了解和熟悉國家的大政方針,不論寒冬酷暑,他從不喊一聲苦,叫一聲累。一絲不茍的做好黨和政府交辦的各項工作,在多年的農村工作中贏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評。誠實做人,踏實干事是他的座右銘,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舍小家,顧大家,不計個人得失,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第二篇:村創先爭優先進事跡材料

村地處鎮東部,與鎮毗鄰,屬淺丘陵地區。全村下轄12個合作社,共有人口1390人。全村有黨員41人,其中正式黨員39人,預備黨員2人。

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村黨支部自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村各項事業都取得顯著進步,村委班子多次被評為“先進集體”。

一、抓隊伍建設,不斷增強黨員干部素質。

村黨組織每月利用遠程教育平臺組織開展政治學習和思想教育,認真學習黨章、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科學發展觀以及創先爭優等知識,定期不定期召開支部思想交流會,集中學習和觀看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跡、創先爭優等內容進行專題學習交流,通過學習交流明顯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同時注重吸收培養有知識、有文化、有素質的有為青年加入黨組織,增強支部的活力。兩年來,有兩名預備黨員按期轉正,吸納了兩名預備黨員和8名入黨積極分子。

二、加強發展民生工程事業,不斷深入創先爭優。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近兩年來硬化村道水泥路面2.2公里,改建碎石路村道3公里,新建盤山道土路1.5公里,全村大部分群眾受益,基本解決雨天出行難問題。二是全村鋪排天然氣管道,讓農戶用上了方便、清潔的天然氣,受益農戶142戶。三是今年進行農網改造工程,讓農戶用電更加安全。四是實施了人飲水工程,做到一戶一井,受益農戶200多戶,使農戶飲水更加方便、衛生。四是加強村莊整治工程建設,積極爭取各級支持,多方籌資資金,近兩年來籌集資金70余萬元。

三、加強發展村級經濟,改善村民生活水平。

一是鼓勵反鄉農民工自主創業,在政策、科學技術等方面給于大戶大力支持,發展生豬養殖大戶一戶,年出產生豬800頭,羊養殖大戶一戶,年出產羊200頭。二是廣泛宣傳涉農補貼、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等惠農政策,進一步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積極引導農民合理調整種植結構,改變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今年來發展幾十戶農戶種植中藥材天麻和南瓜等經濟作物。

下一步,村黨支部將按照上級黨委、政府有關要求,結合創先爭優等活動,加強集體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為建設富裕、生態、文明、和諧新而努力奮斗。

第三篇:組長創先爭優典型事跡材料

,男,漢族,中共黨員,是鎮村一名小組長。該同志在工作中愛崗敬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及先進個人。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計報酬,默默無聞地協助村社做好當前各項工作,努力思考發展村域經濟的新方向、新措施,深受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一、加強學習自我完善、不斷提高工作能力

“學習是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一直以來,他堅持學習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經常通過電視、報紙了解黨和國家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學習農業實用技術。在"創先爭優"活動中,他堅持把學習貫徹始終,堅持先學一步,多學一點,深學一點。在學習中,他有兩個堅持,即:堅持每天閱讀一小時黨報黨刊,堅持每天寫一篇學習心得。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提升思想境界,牢固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做好本職工作,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積極開拓進取,勤奮務實,綜合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求真務實,做好本職工作

按照“干什么、創什么”的要求,該同志堅持把出色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作為爭當優秀共產黨員的重要途徑。

新農合和新農保是黨中央的一項惠民政策,已逐漸的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響應。但還是有極少數群眾由于文化素質不高,思想比較保守,對新事物的接受比較緩慢,造成了鎮村社在收取參合、參保金費的一些困難。為了將政策落到實處,讓群眾享受到實惠,該同志協助村兩委做了大量工作,抽出時間,多次走訪參合、參保釘子戶,宣傳國家的新農合政策,使他們解除了疑惑,并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

鎮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開展以來,他始終按照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總體要求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門前“三包”,幫助打掃村公路沿線清潔衛生。協助村兩委開展了以公路、農村院落為重點區域,以農村垃圾處理、“牛皮癬”清理,扎實開展以“四清”為主要內容的集中整治活動。在創先爭優活動中,主動承諾自覺維護城鄉環境衛生,主動參加清掃活動,帶動周邊10余戶農戶做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

綜合以上幾點,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該同志始終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努力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做好各項工作。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該同志將進一步加強學習,嚴于律己,繼續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和業務水平,把黨的事業作為自己最大的職責和最高的使命,為成為一名新時期的優秀共產黨員而不懈努力奮斗。

第四篇:黨委書記創先爭優典型事跡

一、先進個人基本情況

,男,漢族,生于1977年5月,研究生文化,現任鄉黨委書記。2007年、2008年被評為市安全生先進個人,2008年被市委評為農村公路建設先進個人,2009年被市委評為先進黨務工作者和勤廉雙優基層干部,2010年被評為項目建設先進個人。

二、先進事跡

鄉黨委在同志的帶領下,經過幾年努力,院風水文化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院村成功申報為“全國歷史文化名村”、“省級旅游景區特色示范村”、“省級生態村”;臨江鎮村打造成為“省級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示范村”;場成功創建為“省級衛生集鎮”;鄉成功創建為“全省城鄉環境優美示范鄉鎮”;鄉政府被評為“市文明單位”。

(一)有序推進景區建設。征用土地187畝,拆遷不協調建筑6100㎡用于景區建設。對公路沿線及景區周邊的440戶房屋進行了高規格的風貌整治。修建游步道6200米,新增景區綠化面積1100畝。

(二)大力興建基礎設施。完善交通網絡基礎。投資建成了11.7km的柏天鄉道油路和5.9km的景區環形水泥路,新建泥結碎石村道21km,新改建農村公路橋3座,實現了全鄉公路網絡化。完善集鎮建設基礎。完成了場鎮1.6km瀝青混凝土街道,鋪設青石板街道9800㎡;完成場鎮2900米的污水支管網建設,新建污水處理站3座;新建農貿市場850㎡;完成350m商業步行街統一仿古建筑風貌,新修仿古建筑8100㎡;新建敬老院1350㎡;新建垃圾填埋場1處;引資興建自來水廠1處;投資80萬元整治臨街房屋仿古立面15000㎡,整治青瓦屋頂房屋350間,安裝紅燈籠360個,栽植桂花樹500株,抓了場鎮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完善農業設施基礎。整治山坪塘17口,新建蓄水池18口,維修石河堰3座,建水渠5150米;土地整理650畝;完成了8個村的農網改造。

(三)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圍繞旅游興產業,扶持發展6家餐飲企業;培育發展3戶旅游商品銷售業主。規劃發展1500畝以川明參、水果玉米、紫苕、彩色花生等為主的“特效農業產業示范片”。扶持發展養殖業大戶10戶。流轉土地2100畝,新培育經果林種植大戶9戶。

(四)綜合整治發展環境。重點抓好公路沿線三個場鎮及景區的日常保潔,規范車輛秩序、廣告店招、建筑工地和市場秩序。場鎮和公路沿線重點地段建房實行審批“五到場”和“風貌保證金”制度。著力打造臨江鎮村為“省級環境整治示范村”。

(五)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公平公開實行低保、五保和困難救濟,完成了全鄉85戶倒房重建和615戶維修加固工作;全面實行醫保、養保制度。分期開展各種技能培訓3000余人次,并辦理就業創業貼息貸款123萬元,貼息10余萬元。全鄉義務教育普及率100%,廣播、電視、通訊覆蓋率達95%;豐富開展民俗文化展演和春節文化活動,不斷提升全鄉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質量和提升旅游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