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信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事跡材料

時間:2022-10-06 10:25:53

導語:經信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信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事跡材料

一、以幫扶工作為根本,著力提升脫貧質量

縣經信商務合作局干部職工始終把“攀窮親、結農友”作為幫扶的主導思想,及時把黨的政策帶給幫扶群眾,強化思想意識轉變,樹立生產生活信心,與幫扶戶悉心交流,深入了解情況,根據幫扶戶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重點引導和疏導聯系戶面對現實,克服困難,從生活的點滴開始做起,鼓勵其盡最大努力早日脫貧,在幫扶戶生產中遇到的困難積極給予幫助。貧困戶家中有6人,是位視力障礙者,丈夫是個聽力障礙者,其女子為了生計常年在牧場上,3個小孩均由兩位老人撫養著,尤其是病倒在床后,只能靠聽力殘疾的照顧,這一切同志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通過自籌資金幫助貧困戶維修房屋,并核算了家庭收入,制定了脫貧措施和個人幫扶方案,預測了年度的人均收入,并對這戶人進行了低保兜底,真正做到了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多策并舉的精準脫貧措施。

二、以工業扶貧為抓手,激發產業發展活力

縣經信商務合作局始終堅持以實現建檔貧困群眾家庭持續增收為首要任務,以增強貧困鄉村“造血”能力為方向,以“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為重點,緊扣縣委、政府產業發展思路,大建產業、基地和園區,大力推進工業產業、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民族手工業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一)有序推進人才技能培訓。積極協調參與我縣轄區內各工業企業參加省、州縣各級組織的各類培訓,2018年以來培訓各類人才60人次,通過學習,更新了員工的知識、技能和理念,全面提高了員工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二)促進工業企業新增就業。積極與企業對接并協調企業開發各類就業崗位,幫組解決貧困群眾實現就業問題,努力拓寬貧困人口增收渠道。我縣通過舉辦招聘會,為縣內企業及貧困村待業人員搭建了雙向信息交流的招聘平臺。深入調研,摸清用人企業與貧困村待業人員雙方供需情況,積極組織周邊鄉鎮舉辦各類崗位對接活動,激發求職者、企業的參會熱情,盡最大力量服務企業和求職失業人員,以滿足企業用工和勞動者求職需求,為我縣貧困村剩余勞動力提供到企業就業機會,為我縣地方經濟發展、農民增收提供服務。2018年以來工業企業帶動貧困戶就業人數35人,年人均增收4000元左右。

(三)強化規上企業培育發展。指導企業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加強小微企業“升規”培育,積極引導企業積極申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地理標志商標和國家馳名商標,提升品牌知名度,著力推動農產品加工企業提質增效,加快培育一批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帶動作用較強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充分發揮企業扶貧開發主體作用,實現扶貧產業與精深加工快速融合。

(四)強力推進特色產業發展。2019年以來實現特色產業產值14853萬元,其中農產品加工產值1197萬元、民族工藝美術產值2256萬元、中藏醫藥產值11400萬元;抓實藥材種植,累計完成中藏藥材種植0.26萬畝。

三、以商務扶貧為依托,助力脫貧攻堅穩步推進

以電商站點建設、人員培訓、農村產品推介等為載體,結合創新農村電子商務模式、發展推進機制和配套政策措施,共建農村電子商務生態體系,全面完成農村電子商務全覆蓋任務,實現貧困群眾減支增收,為轄區內生產型企業、合作社、電商企業提供創意設計、品牌策劃、營銷推廣等“一站式”服務,對農特產品進行摸底調查并進行網絡銷售促進措施,助力精準扶貧取得新成效。

(一)積極提升服務水平。以培育農村電子商務縣場主體、改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環境為主要任務,圍繞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電子商務鄉村服務站點、電商人才培育、藏鄉旅游、商品開發和供應鏈體系5個內容進行建設,推動全縣電子商務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全縣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新的強勁動力。截至目前,累計建成1個縣級電子商務公服務中心,17個鄉級電子商務物流服務點,31個村級電子商務物流服務點。選定金沙鄉作英村為藏鄉旅游示范點,確定13間民宿作進行升級改造,5款旅游產品進行互聯網化包裝設計和推廣。以雪菊、胎菊、金絲皇菊、藏香豬等為供應鏈打造主銷售,現產品包裝設計已完成。

(二)積極孵化直播基地。品誠教育在拼多多孵化扶持的網店銷售的蟲草、松茸等商品受到歡迎,現銷售量逐漸進入熱銷,該公司進一步優化網紅帶貨的培養流程,完善“直播基地”功能,從平臺運營、直播人才引育、儲備等各方面,提供專業精準服務,目前網絡帶貨產品包括蟲草、松茸、羊肚菌、菊花、糌粑粉青稞面等特色農產品,手串、佛珠、民族服飾等特色手工藝產品,金沙鄉作英村藏鄉旅游民宿等旅游產品三大類10余個品種,同時還將利用直播帶貨開拓多元市場、多種銷售渠道。

(三)積極拓展線下通道。2019年以來,依托廣東省中山市、省武侯區對口幫扶地區,根據縣針對性的需求,我縣鎖定特色民族手工藝、中藏藥產業及高原農牧業,大力培育3家(州察青松多生態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藏品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具有代表性的縣內企業,為其提供政策、資金傾斜,搭建交流平臺,提供座談、縣縣外專場展銷會達10余次。一是河坡藏族金屬鍛造技藝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鍛造技藝是在2008年6月被評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參展中成功引起了消費群體的關注,并將企業引入大眾視線,相信在此類活動持續的推動下,影響力會越來越大。二是以藏菊花、黑山羊為主的農產品,在探索路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高原產”的農產品在講養生注重生態的大環境下仍是大眾消費取向。市場反饋給我們的是:原來高原還出產它們,味道和品相都還不錯。三是牦牛肉和野生菌這類相對成熟的產品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多數消費者知道并愿意購買。四是以芫根含片為主的中藏藥系列成功吸引了制藥企業的目光,多批企業深入縣開展實地考察。

(四)積極挖掘發展空間。圍繞脫貧奔康這一總目標,形成領導帶頭抓、部門找產業、鄉鎮領導、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動員群眾落實的工作格局,實踐出一條亮麗的致富風景線。目前,縣內農牧產品數量、質量,品相、賣相已有很大提升,群眾的發展意識、商品化意識得到加強。以高原土豆、青稞糌粑、大蒜、藏菊花、藏香豬等產品正在向高品質、高產量、產業化發展。引導企業完成藏品商標注冊登記,為全縣企業發展壯大、產品體系建設和消費扶貧工作的全力推動邁出堅實的步伐。2018年以來,隨著全縣農業投資平臺的組建,黑山羊、高原藏菊、高產有機農業產業園區等一批創收成效明顯的產業項目相繼投產,主導產業優質黑山羊存欄規模達5000余只,各類菊花產量達8000余公斤(干花),優質馬鈴薯產量達1000余噸。2018年以來,黑山羊銷售總額達340余萬元,燈龍鄉7個行政村以占股分紅的形式實現增收;農發公司累計為贈科高產有機農業產業園區、高原藏菊研究撫育基地、高原藏菊觀賞基地、野生黑木耳撫育基地4個產業項目務工人次119人發放勞務費67.8萬余元,人均增收達5700元以上。

(五)積極推進商貿流通脫貧奔康示范縣項目。商貿流通脫貧奔康示范縣項目于2019年10月報省、州審核通過,項目總投資1200萬元(其中企業自籌600萬元,擬申請省級資金600萬元)。該項目由藏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按照配送信息化食品溯源安全管理系統項目、農產品城區展示配送體驗店建設項目、新建配送網絡及硬件設施購置、農產品宣傳推廣、縣冷鏈物流建設項目5個子項目實施。

目前藏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已完成農產品城區展示配送體驗店建設項目(總投資100萬元,其中申請省級資金50萬元)和縣冷鏈物流建設項目(總投資150萬元,其中申請省級資金75萬元)2個項目的建設,并由縣經濟信息和商務合作局、縣財政局完成初驗,農產品城區展示配送體驗店超市配套設施有蔬菜清洗機、農產品檢測儀、冰柜保鮮柜、收銀系統、農產品展示專區等。超市于6月中旬開張營業,截至7月27日,超市營業額達到10萬元左右,預計在年底營業額將會達到30萬以上。

四、以通信扶貧為中心,著力提升基礎設施

按照脫貧攻堅總體部署要求,以全面同步小康為指引,圍繞通信建設扶貧目標,普遍提高服務覆蓋區域電視、寬帶使用率,著力提升通信設施覆蓋水平。

(一)各鄉鎮寬帶覆蓋項目。

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共計申報建設146個行政村寬帶覆蓋項目,提升通信設施覆蓋水平,對已通光纖寬帶的行政村的設備進行維護,全部實現正常使用,尚未覆蓋區域進行點位增補,以提高普遍服務覆蓋區域電視、寬帶使用率,并重點實施計劃退出貧困村,共計投資1321萬元。

(二)4g基站建設項目。

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共計申報建設4g基站113個,實現行政村信號全覆蓋,有效決絕群眾通信難得問題,對已建成4g基站進行設備維護全面實現正常使用,共計投資4294萬元。

(三)重點道路沿線移動網絡覆蓋項目。

實施重點道路沿線移動通信網絡覆蓋工程,實現縣建設鎮呷巴村重點道路沿線4g網絡重點覆蓋,有效解決道路通信問題,共計投資38.1萬元。

五、以建強龍頭為關鍵,扶持企業健康發展

堅持引進創建與扶持培育兩手抓,依托現有各類工業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集中各方力量培育發展龍頭企業,努力形成龍頭企業聯市場。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外出務工返鄉人員、致富能人到鄉鎮創辦領辦種養殖基地、加工企業和專業合作社。2017年以來,充分結合自身農牧產業發展龍頭帶動弱,產業發展“散、小、弱”這一現狀,力求通過做大龍頭企業,優化全縣農牧業發展結構,完善現代農牧業產業體系,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突出特色農牧業、綠色農牧業、效益農牧業,加快農牧業結構調整,推動全縣農牧業跨越發展,建立健全縣農牧產品在農牧產品市場中的經營體系,提升農牧產品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擴大農牧產品市場占有份額,幫助農牧民增收提供堅實的基礎。一方面,投入4500萬元,組建國有獨資公司“藏品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統籌經營全縣農牧產業發展工作;另一方面,嚴格按照貧困村村村有集體產業這一硬性指標,充分依托龍頭公司的組建,成立81個貧困村集體經濟專合組織,切實形成“平臺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合作模式,平臺公司引領各基地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初見成效,全縣貧困村產業單打獨斗、散、小、弱等難題有效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