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理念下的閱讀教學的嘗試
時間:2022-04-29 06:11:00
導語:新課改理念下的閱讀教學的嘗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一輪課程改革順應時代潮流,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對于我們這個貧窮而又落后的偏遠山區,又該怎樣抓好我們的語文改革呢?筆者認為,應當找準新課改和本地區教育教學實際的切合點,充分挖掘教材內涵,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制訂切實可行的課改實施方案,逐步實施課程改革,方能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對實施新課改的認識
新課改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教師既無成功經驗可以借鑒,也不可能沿用傳統教法照本宣科。學生知識平庸,技能匱乏,還帶有應試教育下養成的不良習慣。要一帆風順地實施新課改,的確存在諸多困難。但我們除了用理性的眼光審視存在的差距,同時也應辯證地去發現積極有利的因素。只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和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多渠道、多方式、多層次地滲透課改理念,實施新課改還是有章可循的。如果說,應試教育培養的學生猶如一個只會爬行的足歲小孩,新課改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健步如飛的小伙子,那么,我們現在實施新課改的初期則是一個半扶半放的學步階段。馬云鵬先生在《課程實施及其在課程課改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一般在課程實施的早期,學校教師對課程實施方案有一個熟悉的過程。教師要了解改革的理念,熟悉具體的方法,理解和認識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創造適合本地區本學校的實施方案。這一切都需要時間,都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才能實現,應當給課程實施留有充分的時間?!币虼?,現階段的課改是一個由傳統教法向新教法的過渡時期。
根據本地本校學生實際情況,我進行了細致而深入的分析研究,發現學生學習語文的水平低下,主要是閱讀理解能力較差。對課改教材研討后發現,教材本身就是極好的閱讀材料,所選課文都是名家名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人文精神。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和挖掘課本教材的的潛力,不失為培養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同時,我校也建立健全了圖書室、閱覽室,藏有五十萬冊圖文資料,這也是一筆不可忽視的閱讀財富。另外,Internet網和校園網的開通,為學生提供了閱讀電子圖書和查閱電子資料的便利。因此,我將訓練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確定為課改突破口,逐步實施課程改革。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二、具體做法與嘗試
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滲透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協同合作、樂于探究和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注重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強調學生的口語和寫作訓練的同步進行。要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不僅要成為教材的使用者,更要成為教材的開發者。教師不僅是學生閱讀活動中的引導者、組織者,更是學生閱讀活動的參與者和欣賞者。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是很全面的。不僅對閱讀方式、閱讀內容和閱讀量等都作出明確而具體的規定,而且要求學生要對閱讀理解所得發表自己的看法,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實際談感悟,談體驗。教學中,我除了使用多種閱讀方式外,還注重了這幾個方面:
1、明確目標,落實任務,規范要求,定期檢查。
學生每次閱讀都有具體要求、任務和目標,課外閱讀也不例外。學生每人備有閱讀筆記本,讀書時要作好記錄,教師定期檢查。如在每周的晨讀上,安排落實階段任務,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在閱讀筆記本上做好記載,教師抽查。如在預習《濟南的冬天》時,先讓學生分組利用工具書認識理解文中生字新詞;再讓學生在自由朗讀中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和作者情感;最后同桌同學一起研討文章寫景的層次和結構。在課外閱讀中,要降低難度,只要弄懂文章的大意就行了。比如,在學生閱讀文學名篇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時,要求學生要在筆記本上記下該篇文章的大體結構和主題思想,對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還要求談點關于祥子命運的看法或認識,如能結合實際談點體會更好。在檢查時發現李婉同學在談看法時這樣寫到:“在那個黑暗的社會里,光靠個人的奮斗是改變不了命運的。祥子的不幸,正是當時老白姓的不幸,這些都源于那不平等的社會制度。如果祥子生在今天,憑他那股拼搏勁,他早就過上小康生活了?!焙⒆拥脑u論雖然有些稚氣和政治味,但還是能讓人從中窺見這部作品的育人作用。又如,在孩子們閱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我又要求學生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礎上品味文章樸實的語言,并把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片段摘抄下來。對于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還要求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寫幾句話。唐君同學在筆記本中抄下了這句話:“在晶瑩的淚光中,〔我〕又看見了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彼谙旅鎸懙剑骸拔沂且粋€愛哭的女孩。每每讀到此處,我的眼淚也來了。既為了文中濃濃的父子情,也為了我那遠在上海日夜操勞的父母親。這幾滴思親的淚,能否隨著東逝的秋水,流到父母的身邊!”簡單的話語中蘊含了一個十二歲少女的純真情懷,而這真情的觸發,正是“閱讀”這架瑤琴,正是“感悟”這根琴弦呀!對于學生所寫的感受感悟等文字,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情感,多給予鼓勵,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培養學生參與情感體驗的積極性。
2、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全員參與,培優補差。
對于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對于不同的閱讀材料選擇不同的側重點。新課改理念下的學生是平等的。每個學生,教師都應該引起重視。比如,在閱讀文言文《塞翁失馬》時我分別提出要求:A組學生借助工具書,意譯全文,寫出寓意,并結合實際談出感受;能展開聯想和想象,將原文改寫成一個小故事。B組學生借助工具書,意譯全文,說出寓意,在老師和學生們的幫助下,能簡章地談出體會。C組學生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原文大意,在老師和學生們的幫助下理解寓意。結果,B、C兩組學生不僅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爭著完成其他組的作業。這樣做,全體學生都有明確的目標任務,活動開展起來也生動有趣,學生在活動中也得到了提高,讓閱讀教學不致于流于形式。
3、自主選擇,加強指導,拓展知識,提高素養。
對于較為繁多的文本、電子、圖像資料,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內容和閱讀范圍作出相對限定,而學生必須在限定的內容里進行自主選擇。學生選擇了閱讀內容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作品相關的常識予以了解,如作者簡介、寫作背景、文章主要特色等。教師在選擇學生的閱讀內容時要注意學生知識面的需求,不能停留在一個層面或方面上,要注重學生知識的橫向拓展和縱向深化,從而綜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