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試題講評
時間:2022-08-07 11:36:00
導語: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試題講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五講牢固樹立黨的領導的理念試題
1、為什么對政法機關要特別強調堅持黨的領導?
這是由政法機關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在中國,政法機關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具,是維護政權的國家機器。沒有黨的統一而堅強的領導,政法機關單靠自身是無法完成法律所賦予的重大歷史責任和使命的。只有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才能保證政法機關全面發揮好維護國家安全、化解矛盾糾紛、打擊預防犯罪、管理社會秩序、維護公平正義、服務改革發展的職能,為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2、如何認識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三者之間的關系?
首先,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建設民主政治和法治國家,必須有步驟、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離開了黨的領導,只能使國家陷入無政府狀態。其次,人民當家做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在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當家做主體現著國家的性質和方向,任何法律的制定和實施,都要表達人民的意志,維護人民的利益,接受人民的監督。第三,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黨作為執政黨,按照依法治國的要求,必須樹立、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絕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黨的領導要體現在依法治國的全部過程中,即立法、執法、司法都要體現黨的領導,并通過黨組織的卓越工作和黨員的模范作用維護憲法和法律的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
3、如何正確認識堅持黨的領導與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的關系?
堅持黨的領導和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都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原則,前者是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內容,原創:是黨和國家的根本制度,后者是我國司法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黨的領導是總攬全局,而不是包辦具體事務,更不是代替政法機關對具體案件進行定性和處理。同時,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不是不要黨的領導,也不是不接受監督。要把堅持黨的領導與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堅決維護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地位,堅決確保司法機關獨立公正司法。
第四講牢固樹立服務大局的理念試題
1、為什么說服務大局是政法工作的重大政治責任
能夠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理念?
服務大局之所以能夠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理念,是因為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是政法工作的重大政治責任,是解決政法工作中現實問題的客觀需要。政法機關是執行國家法律的專門機關,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實踐者和推動力量,必須堅持法治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服務的方向,自覺為完成社會主義法治所肩負的重要使命而不懈努力,保障黨和政府在一定時期的中心任務與工作,為國家、為人民掌好用好執法權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主動服從服務于黨和國家大局,保障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是政法工作和廣大干警必須擔負的神圣職責,也是有效履行職責的必然要求。
目前一些地方、一些政法部門的領導和干警,服務大局的觀念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有的不能全面把握大局,把服務經濟建設片面理解為服務經濟利益,在工作內容和政績評價上出現偏差;有的把地方、部門的局部工作和利益置于全黨全國工作大局和整體利益之上,在執法活動中搞利益驅動或者搞掛牌保護、特殊保護等;有的片面理解或割裂政法工作與大局的關系,缺乏大局觀念和服務大局的意識,存在單純業務觀點。面對形勢的要求,要解決現實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就要求我們的政法機關和廣大干警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大局,牢固樹立服務大局觀念,更加自覺地把政法工作融入到大局中去。
2、為什么說服務大局不僅是一個法治理念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
即胸懷大局是前提,立足本職是基礎,正確履職是關鍵。胸懷大局就是要打牢服務大局的思想基礎,始終做到腦里想著大局、心里裝著大局,牢牢把握黨和國家大局的主要內容和對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增強服務大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立足本職就是要求政法部門和干警把本職工作干好,把各自職責履行好,把職能作用發揮好,通過具體的職責履行、職能發揮去實現和體現為大局服務。
正確履職主要是要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一要正確處理好服務大局與嚴格依法履行職責的關系;二要正確處理好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系;三要正確處理好執法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之間的關系。
第三講牢固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試題
1、為什么說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
作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義,是指社會成員能夠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公平地實現權利和義務,并受到法律的保護。與西方國家公平正義不同的是,我國是以維護、實現、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的公平正義。
僅有完善的法律體系并不是法治的全部。法治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公平正義的精神和價值通過法的適用、實施,在執法、司法實踐中得到實現、彰顯和弘揚。使公平正義成為人們實實在在看得見、感受得到的結果,社會主義法治才能真正成為吸引并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所以說,實現公平正義還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是新時期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
政法機關和廣大政法干警肩負著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的重任,是法律的執行者,也是公平正義的維護者。政法工作是各類社會關系、矛盾、糾紛沖突的調節器,既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窗口,也是實現、維護和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必須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因此,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最高價值目標追求和重要任務,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永恒主題和神圣職責,也是政法干警崇高而偉大的使命。
2、對于政法機關和廣大政法干警而言,樹立公平正義理念,需要準確把握哪些內容?
要準確把握合法合理、平等對待、及時高效、程序公正四個方面的內容。
合法性要求一切執法司法行為符合法律規定,執法者既要遵守實體法,又要遵守程序法。合理性是指執法中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要使權力行使符合法律賦予該項權力的目的,案件與處理結果輕重幅度相當,同樣情形同樣處理。
平等對待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在社會公平正義方面的具體要求,是公平正義的載體和支撐,主要包括反對特權、禁止歧視。
及時高效是檢驗政法機關打擊控制違法犯罪、維護社會穩定的執法能力與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要求政法機關提高時間效率,減少工作拖延;節約執法成本,實行訴訟經濟;提高制度的科學性,減少不合理制度的負面作用。當效率與公正發生沖突時,前者應當服從于后者,政法工作的性質決定了為追求效率犧牲公正是本末倒置。
3、如何理解公平正義理念對政法工作的具體要求?
可以從五個方面來理解:堅持秉公執法;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堅持公正與效率并重;堅持以公開促公正。
實行執法公開,能夠有效防止執法中的“暗箱操作”,消除當事人和社會公眾對執法不公的疑慮,促進和彰顯執法公正。執法公開也是保障公民對政法工作知情權和監督權的重要措施。政法部門應當認真落實和嚴格執行執法公開的規定,繼續堅持以公開促公正,不斷深化政法工作公開的形式、載體、內容,要通過便捷的、最容易為社會公眾所知曉的方式和途徑,將公開的內容公之于眾;擴大公開審查案件的范圍和種類,認真落實權利義務告知制度,不斷增強執法的透明度、公信度,接受人民群眾和各訴訟參與人的監督。公開必須把握一定的原則或界限,必須顧及其他利益和價值。
第二講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的理念試題
1、執法為民的理論基礎是什么?
從根本上說,政法機關樹立執法為民理念,是由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所決定的。這個理念也是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在政法工作上的直接反映和體現。同時,執法為民也是“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憲法原則在政法工作中的要求和體現。
2、樹立執法為民理念對于做好政法工作有什么現實意義?
當前的政法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有的問題甚至相當突出。有的政法干警包括一些領導干部,特權思想嚴重,以管人者自居,高高在上,脫離群眾;有的濫用執法權力,徇私枉法,辦金錢案、關系案、人情案,等等。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有的政法干警沒有從思想上弄清“權從何來、為誰用權”,缺少群眾觀念,缺乏群眾感情。
3、如何理解執法為民的內涵?
概括說有三方面內容:一切為了人民、走群眾路線、尊重和保障人權。一切為了人民是執法為民理念的基本內涵,也是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政法機關要立足本職,恪盡職守,嚴密防控打擊違法犯罪,保證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和民主權利不受侵犯。當前,我國仍處在刑事案件高發時期,社會治安形勢嚴峻,政法機關要切實解決群眾關注的社會治安問題,原創:及時打擊違法犯罪。政法機關還要根據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形勢變化,及時把握人民群眾不斷變化的利益訴求。當前,就業再就業、收入分配不公、征地、拆遷、國企改制等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矛盾的熱點和焦點,政法機關必須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
執法為民最基本的要求是立足本職,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在當前形勢下,政法機關要踐行執法為民理念,還要實現四個方面的要求:求真務實、甘當公仆、文明執法、清正廉潔。
第一講牢固樹立依法治國的理念試題
1、為什么說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查慶九: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什么時候重視法制建設,什么時候人民民主就有保障。最典型的反面例證莫過于“”,無法無天,踐踏法制,砸爛公檢法,搞所謂的“大民主”,其結果是人人自危,每個人的權利都得不到保障。實行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治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保證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真正當家做主。
2、依法治國理念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應該如何把握呢?
查慶九:依法治國的基本含義是,依據法律而不是個人的旨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確立以憲法和法律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準。樹立依法治國理念,需要準確把握三個方面的基本內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嚴格依法辦事。
3、如何實踐依法治國理念對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提高法律素養。努力提高法律素養,是政法干警實踐依法治國理念的前提和基礎。政法機關是專門的執法機關,幾乎每天都在與法律打交道。政法工作這種專業性很強的特點,決定了政法干警必須具備較高的法律素養。政法干警必須熟練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切實增強法治觀念。
其次,要堅持嚴格執法。嚴格執法是法治的基本內涵,政法機關嚴格執法具體要做到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一切執法行為都必須嚴格遵守法律規定。這是依法辦事原則對執法行為合法性的要求。
三是所有執法結果都必須符合立法目的。這是依法辦事原則對執法結果合理性的要求。
四是,要模范遵守法律,這是政法干警的應盡責任。每個政法干警都應當保持清醒的角色意識,以模范守法的實際行動,贏得廣大人民群眾對法律的尊重和對執法者的信任。
五是,要自覺接受監督。政法機關和政法干警自覺接受監督,就是在行使執法司法權力的各個環節都要依法接受各方面的監督制約,并把監督制約作為推動和改進工作的動力,保證和促進嚴格公正文明執法。(飄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