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鎮發展勞務經濟經驗材料

時間:2022-10-19 12:00:00

導語:某鎮發展勞務經濟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某鎮發展勞務經濟經驗材料

重引導強服務發展勞務經濟

樹品牌固基地培育支柱產業

**鎮位于**縣東北部,全鎮8個行政村,總人口2.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2萬人,農村實有勞動力1.2萬人。2004年全鎮轉移勞動力5100人,占勞動力總數的42.5%;2005年轉移勞動力6310人,占勞動力總數的52.2%,勞務收入3500萬元,占全鎮GDP的28%,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1%以上。

一、抓勞務輸出工作的主要方法

1、加強引導,轉變觀念。在貧困的半山區農民心中,“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在家千日好,出門事事難”等陳舊觀念根深蒂固,許多農民寧肯死守自己的1畝3分薄地過苦日子,也不愿挪動一步出門掙錢?!暗取⒖?、要”思想十分嚴重,祖祖輩輩對生活質量要求很低,認為:有飯吃、能填飽肚子就行;有衣穿、能遮身去寒就行;有房住、能避風擋雨就行。農民這些保守觀念、低追求致使我鎮勞務輸出起步難,發展更難。鎮里1999年與煙臺簽訂了300人的用工合同,經多方動員,只有116人報名前往。針對這種實際情況,鎮黨委、政府迅速在全鎮干部群眾中深入開展“走出農村,學會賺錢”活動,號召農民外出務工,掙錢致富。鎮上為勞務輸出的典型示范戶命名授牌,披紅戴花,在全鎮干部群眾中營造了一種“務工致富光榮”的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風氣。觀念更新,萬兩黃金。從此,封閉落后的雙岔河人開始走出鄉村,闖蕩世界,從開始轉移幾百人發展到現在的每年轉移5000多人。這些人上省城、進京城、下閩粵、闖關東,活躍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幾年來從外地掙回大量現金,為加快鎮域經濟發展奠定了雄厚的資金基礎。

近年來,嘗到了務工致富甜頭的**人已經由過去被動的“要我出去”轉變為自發的、主動的“我要出去”,逐步形成了一種氣候。為了保持這種良好勢頭,進一步把我鎮的勞務輸出產業做大做強,鎮黨委、政府切實加強了對勞務輸出工作的宣傳力度,縣電視臺多次對我鎮勞務輸出工作進行專題報道,鎮主要領導組織人員,深入到北京、山東、天津等地用工單位考察回訪,精心制作了《離開土地掙錢去》、《創業者的足跡》等多部電視專題片,編印了《**外出務工創業者典型事跡簡介》等宣傳材料。各村兩委班子也非常重視勞務輸出,他們利用廣播、黑板報、刷寫標語、請務工能人現身說法等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勞務輸出的重要意義、典型經驗和相關知識,以正確的輿論導向動員和激勵更多的人外出創業,積累資本,建設家鄉。

2、精心組織,優化服務。抓勞務輸出工作初期,農民普遍存在思想顧慮,擔心沒路費,走不出去怎么辦;沒目標,找不到活干怎么辦;沒保障,老板不付工錢怎么辦;沒依靠,家中責任田和老人孩子怎么辦等問題。針對外出務工人員的實際困難,鎮黨委、鎮政府及時轉變工作作風,采取切實可行措施,保證務工人員出得去,回得來,賺到錢。一是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外出務工。鎮里制定了外出務工人員“三優先”的激勵政策:凡是外出務工人員所需的身份證、邊防證、生育證、未婚證等各種證件均實行優先辦理;外出務工人員無路費的,由民政、信用社從小額信貸和支農資金中優先安排,特困人員外出路費由鎮政府解決;每年春運期間,優先安排車輛把務工人員接回家中或送到務工所在地。二是準確把握勞務市場動態,建立勞務信息服務網絡。鎮勞轉辦多方收集全國各地勞動用工信息,選擇適合我鎮勞動力特點的信息向群眾;定期派專人到重點地區考察勞務市場,簽定用工合同;加強與辦廠、開礦和在外經商能人的聯系,把準確的用工信息、勞務報酬情況收集起來,向群眾宣傳,從而避免了盲目外出,枉花路費,甚至上當受騙的不良后果。鎮勞轉辦配備精干的工作人員加強了與外地信譽良好的用工單位的溝通,與一些大企業、大廠礦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勞動用工關系,使全鎮農村勞動力有了穩妥的輸出渠道。三是建立包村干部與外出務工人員留守家屬聯系卡制度,切實解除外出務工人員后顧之憂。各村包村干部將外出務工人員務工地點、聯系方式一一登記造冊,務工人員家中子女上學、老人生病等均由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幫助處理,有力地促進了務工人員在外安心工作,大膽創業。四是全力維護務工人員合法權益。鎮勞轉辦組織編寫了《**外出務工者實用手冊》,摘錄了務工常識、人身安全、工資福利、社會保障、勞動法規等與務工人員密切相關的內容,免費發放到每一個務工人員手中。對外出務工人員發生的勞資糾紛、傷亡事故,有關村、勞轉辦和司法部門會及時派出工作人員前往處理,依法保障務工人員的利益。近幾年全鎮協助處理各種勞動事故、糾紛140多起,為務工人員挽回工資、醫療費、賠償費等40多萬元。五是加強勞務人員職業技能培訓,著力提高勞動技能和整體素質。為了適應勞務市場對勞動力的新需求,全鎮2005年對農民引導性培訓10次,累計500多人,技能性培訓7次,累計400余人,培養有一技之長的各類技術人才100多人,有力地改善了**勞動力的素質和結構。六是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鄉里配備了電腦等多種現代化辦公設備,改善了辦公條件,提高了服務質量。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勞轉辦深入開展了創建“三優一滿意”文明窗口活動,推行人性化服務、主動上門服務等便民措施,為外出務工分憂解難。

3、樹立典型,打造品牌。多年來,**務工人員東至綏芬河,西至內蒙古,北至黑河,南至廣東,在全國各地勞務市場樹立起了**人吃苦耐勞、勤奮敬業、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良好形象,有了知名度,受到了用人單位的青睞。同時,一部分勞務人員經過誠實勞動和艱苦創業,成就了自己的事業,使之從昔日不名一文的莊稼漢,變成了今天有一技之長的技術人員;從往日聽命于別人的打工仔,變成了今朝主宰自己命運的闊老板。

4、健全機制,齊抓共管。為了確保勞務輸出工作的有序開展,鎮黨委、政府從加強領導,完善措施入手,不斷健全勞務輸出產業運作機制。一是成立了勞務輸出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主抓,業務部門具體負責,其他部門共同參與、密切配合。同時還在各村設立了勞務輸出辦公室,在每個屯設立了一名勞務輸出信息員,從而形成了鎮、村、屯三級聯動的勞務輸出組織網絡。二是研究制定了《關于切實做好勞務輸出,發展勞務經濟的實施意見》、《**勞務輸出產業發展規劃》以及《**勞務輸出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辦法》,提出了全鎮勞務輸出產業發展的方向、目標、工作任務、具體措施、獎懲辦法等一系列要求和規定,明確了鎮、村的工作職責,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在充分醞釀的基礎上,由鎮黨委發起,勞轉辦組織成立了**勞務輸出協會。主要在勞務輸出組織、宣傳、培訓、基地建設、維權等方面發揮協調和服務作用,從前一階段的運行情況來看,該協會的職能得到了發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四是認真做好勞動力資源的動態管理工作,勞轉辦下發了《關于建立勞務輸出統計報表制度的通知》,確立了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報四種報表形式,并將報表情況納入年度考核中,保證其真實性、準確性、時效性,便于全面掌握全鎮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狀況,也為上級的宏觀決策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5、全力以赴,建立基地?!皟深^建基地、中間抓聯系”是使勞務輸出規?;谋厝煌緩健T谳敵龌氐慕ㄔO上,近年來我們確定了勞動力相對集中、基礎工作較好、有培訓條件的天津、河北三河、山東煙臺等為第一批勞務輸出基地,并建立了勞務輸出聯系點,由鎮勞轉辦指導其開展勞動力資源調查登記、勞動力培訓、勞務輸出規范化服務等各項工作。并計劃在未來的兩年時間里再建10至15個勞務輸出基地。對于工作開展較好、成績突出的將申報勞務輸出示范基地。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方針,積極與輸入地的用工單位聯系,推介本地務工人員,建立用工關系,全力打造,精心運作,目前已初具規模。據統計,我鎮在河北三河建筑基地的務工者達500余人,在山東煙臺勞務基地的民工有400余人,在天津靜海養殖業基地的達200多人。

為了穩固勞務輸入基地,鎮黨委、政府的領導經常深入到民工比較集中的地方和用人單位調查了解情況,與當地政府、公安、勞動等部門進行溝通,協調各方面關系,幫助民工解決具體問題。05年三月,鎮政府又派出一名副鎮長,帶領公安、勞轉辦等部門的負責人奔赴山東省煙臺市及周邊縣區,就勞務輸入基地建設的有關問題進行協調。

二、抓勞務輸出工作產生了較大的社會效應

一是農民收入顯著增加。**鎮開展勞務輸出工作幾年來,共輸出勞務人員15000人次,實現務工經濟收入1.2億元,是我鎮近3年來全鎮GDP的總和,僅勞務一項全鎮近3年來人均增收5357元,人均年增收1785.7元。許多農民通過外出務工脫了貧,致了富,發了財,“一年土,二年洋,三年蓋起磚瓦房”是對他們的真實寫照。

二是思想觀念產生良性互動。許多外出務工人員通過在外打工,目睹了外邊五彩繽紛的世界,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把外邊的思想觀念、管理方式、知識信息帶回了家鄉,促進了當地群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同時也看到了經濟發達地區與貧困山區在發展上的巨大差距,增強了加快自我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三是促進了小城鎮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務工人員致富后,積極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紛紛在集鎮建房辦廠。據統計,全鎮農村新建房屋中,有60%屬于外出打工掙的錢;購買電腦、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家庭大型消費品中,50%的資金來源于外出務工掙的錢。

四是能夠積累資金,建設家鄉。許多務工人員通過外出打工,不但實現了脫貧,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而且學會了外地先進的管理方式和投資理念,積極回鄉創業,回報家鄉。**村**,把外出務工掙回的100多萬元,投資建立了**生豬養殖基地。據了解,近兩年外出務工者回鎮辦廠興業累計投資達500多萬元,極大地促進了鎮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五是緩解了就業壓力,促進了社會穩定。農民外出務工的可觀收入也影響和帶動了農村青年和下崗職工轉變就業觀念,逐步摒棄了單純依賴招工分配的傳統就業觀念。相繼有1000多名農村青年和下崗失業人員加入到勞務輸出行列中,他們在實現自我就業、緩解政府就業壓力的同時,也為全鎮的勞務輸出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抓勞務輸出工作的幾點體會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鎮的勞務輸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在這些年探索和實踐中,我們有這樣幾點深切的體會。

一是必須把勞務輸出真正作為一項產業來抓。勞務輸出產業要取得長足的發展,光憑熱情是不夠的,必須深入實際,認真調查研究,掌握市場動態,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科學規劃,循序漸進,統籌安排,規范運作。要具有戰略眼光和超前思維,正確處理好規模與效益、數量與質量、長期與短期的關系,才能在產業化的道路上前進。

二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思路。前些年,由于農民盲目外出,追求高工資的崗位,忽視人身安全,各種不安全事故頻繁發生,一度給我鎮的勞務輸出工作帶來了不利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及時調整工作重心,把維護務工者的合法權益作為首要任務,加強宣傳、協調和監督工作,確保每個務工者都能高高興興出去、平平安安回來,從而使我鎮勞務輸出工作重新煥發了生機。

三是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在發展勞務輸出產業中,最能體現服務型政府的概念。無論是鎮、村都要充分認識勞務輸出對于破解貧困農民增收難題、突破經濟發展瓶頸的重大意義,圍繞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各級干部要站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認真負責、積極主動地抓好勞務輸出的各項工作,切實把這一富民強鎮的產業做大做強。

四是勞務輸出工作離不開上級的關心和支持。這些年來,市、縣對我鎮的勞務輸出工作十分重視,各級領導經常來我鎮檢查指導工作,給我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有關部門也從資金、信息、業務等方面給予了我們莫大的幫助,正是在大家的鼓勵和支持下,我鎮的勞務輸出產業才有今天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