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迎戰金融危機學習材料
時間:2022-12-01 09:07:00
導語:發改委迎戰金融危機學習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面臨許多挑戰,一是包括能源在內的資源短缺;二是生態環境惡化;三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四是像汶川地震那樣的災害突發;五是國際經濟、政治、科技、文化和軍事種種難題和壓力。
“發展是硬道理”。這是改革開放初始時總設計師鄧小平向強烈改變貧窮落后面貌的中國人民發出的動員令。時歷三十年,我國經濟年增長率為9.7%,進入二十一世紀,從20*年起連續五年以雙位數增長,20*年國民經濟增長率11.4%,經濟總量達3.4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四。20*年末因外貿順差使國家外匯儲備高達1.53萬億美元,比日本多5000億美元,是世界第二出口大國。國力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25億人口脫貧,國人驕傲自豪,國際地位飆升。20*年,雖然春天出現南方的冰雪災害和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但就經濟發展來說,前半年還是一路高歌。第一、二季度GDP增長率分別為10.6%、10.1%。外匯儲備累積到二萬億美元??傻降谌径染拖陆档?%了。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將保持8%到9%的增長率,但有人預計增長率會在8%以下。我國五年來保持了兩位數的經濟增長,讓世人相信今后數年是還會保持這樣的擴張速度,現在出現實然放慢的跡象。
究其因,我國的經濟增長,有四分之一來自貿易順差,由此牽動相關經濟占三分之一以上,對外依存度過大。當美國由次貸危機導致金融危機,并由此造成歐美和許多發展中國家經濟下滑時,高速發展的我國經濟實然減速。
我國經濟是經不起大落的。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的發展,成就雖然輝煌,經濟體雖位居世界第四,但總量不大,只占世界GDP總量的5.6%,而美國占世界總量27%。人均就更少了,才2600多美元。如按鄧小平設計的“三步走”,走完第三步,即到建國一百周年2049年GDP增至6萬億美元,按15億人口計,人均收入達到4000美元,成為中等發達國家。如經濟發展沒有持續發展的速度是不能實現這個目標的。同時,實現這個目標,面臨許多挑戰,一是包括能源在內的資源短缺;二是生態環境惡化;三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四是像汶川大地震那樣的災害突發;五是國際經濟、政治、科技、文化和軍事種種難題和壓力,比如目前同時發生的金融、能源、糧食三大危機就是未曾預料的。這“五大挑戰”加上13億人口,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
鑒于上述認識,決策者很快達成共識,決定擴大內需來推動經濟增長。趁經濟還未受到實質打擊之前,將經濟發展由外向型轉為內需推動型發展。國家雷厲風行地調整了宏觀經濟政策,將穩健的財政政策調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從緊的貨幣政策調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出臺十項措施,在兩年多的時間內約投資四萬億人民幣,擴內需,保增長。這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黨和政府正確判斷了形勢,充分估計了困難,及時推出的一項影響深遠的重大決策。
影響之一,為期兩年,耗資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14%的四萬億人民幣,主要集中于鐵路、公路和能源等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革開放三十年特別是近10年來,我國高速公路、機場和城市基礎設施有很大發展,但由于人口眾多,地域廣袤,還沒有達到發達的水平,特別是鐵路有著極其廣闊的空間。這樣做,目前可拉動鋼材、水泥等行業的發展,較多地增加就業人員并由此增加消費能力,促進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較長一個時期看,鐵路、公路、機場、電網、供水系統工程,正是中國實現工業化、城市化所必須的。
影響之二,突顯民生第一。十項措施中一個耀眼的發展重點是,除“加強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后重建等民生工程外,突出地加強了農業基礎地位,增加糧食生產和實現農民增收的投入。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也是民生的最大保證。這一措施有力地貫徹了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目前,我國內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占全國人口一半以上的農民購買力低下。全國13.2億人口,7.3億在農村,但他們只消費了全國三分之一的商品。這是“三農”問題的癥結。這項決策使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繼而通過轉讓、出租、抵押和股份合作等方式使土地經營權或使用權流轉,實現土地規模經營,糧食增產和農民收入到2020年翻一番的目標。農民增加的收入不是存起來,而是用于消費,那將產生強大的內需拉動力。消費是生產發展的原動力。
影響之三,內需擴大,減少貿易盈余而引起的貿易摩擦和對外依賴。近10年來,我國出口逐年增長,貿易順差逐年累積,到20*年6月達二萬億美元。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制造”在歐美受到百姓歡迎的同時,也遭到一些國家找各種借口制造貿易摩擦。這幾年,中國把出口掙來的美元都送回美國證券市場。最新一期美國財政部月度國際資本流動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持有美國一年期、一年到十年期以及十年期以上的國債從20*年8月5414億美元升至9月5850億美元,超過日本使中國成為美國最大海外“債主”。這使美國可以保持低利率并使美國消費者可以寅吃卯糧,但卻對“中國制造”說三道四,而我們為了繼續出口還常常委曲求全。今后我們內需增加了,就可以把外匯儲備和出口收入用于國內,送回美國證券市場的美元就可減少,結束我國外匯只能為美國預算和貿易赤字融資的歷史。
影響之四,我國財政刺激一攬子計劃突出說明世界各大經濟體是緊密相連的。一方面我們轉“危”為“機”,把出口企業進行及時整合,提升產業結構,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繼續保持對美國和歐洲的貿易盈余;另一方面,美國和歐洲甚至亞洲國家對我國的出口也同樣是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已融入世界,世界經濟發展的起伏必然影響我們,而“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本身就是對維護國際金融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
今年后半年在金融危機沖擊下,世界經濟急速下滑,有大蕭條來臨之勢,于是20國集團領導人在華盛頓舉行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主席應邀參加了會議并發表了重要講話?!吨v話》指出:“中國政府將繼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有效性、著力擴大內需特別消費需求,下大力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實現農民增收,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胡主席的講話明確告訴我們,在當今中國,發展仍然是主旋律。只是同以往相比,今天的發展有著新的特征。
這個新特征是,現在的發展不是解決發展不足,發展太慢的問題,而是解決發展低水平,不全面,不均衡的問題。低水平,就是工業化起步階段,速度雖快,但是,是在付出“高投資、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的代價后得到的。黨的十七大及時總結了這一教訓,提了到本世紀二十年代即建黨一百周年時,基本實現工業化。說得具體點,就是在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等方面,走出一條包括農村在內的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條道路有兩方面要求,一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轉變發展方式;二是“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讓人民群眾的創造力進一步解放,放手讓人民群眾去創業,推動全國城鄉實現各類中小企業以至微型企業的大發展。以創業帶動就業,而不全面和不平衡,就是指的國家工業化總水平已經到了中期,但發展很不平衡,區域差別、城鄉差別、貧富差別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而不斷拉大。為此中央出臺了除“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和“建設新農村”等戰略措施以外,還特別構建社會保障體系,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縮小貧富差距。
另外,我國已經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面臨的國際競爭也日益激烈,因而發展的風險也逐步加大。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變化,自然影響到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
面對以上特點,我們必須圍繞發展這個主旋律,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發展社會生產力!
- 上一篇:縣水泥行業的調研報告
- 下一篇:發改委增加農民收入學習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