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干部監督學習材料

時間:2022-01-13 10:33:00

導語:強化干部監督學習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強化干部監督學習材料

擴大制度覆蓋范圍。采取競爭性選拔方式選拔科級干部。嚴格按照競爭上崗、公開選拔、公推優選、差額選拔等競爭性方式選拔。進一步規范程序,深化落實。嚴格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加強和改進干部人事工作。選任干部的每個環節都特別注重堅持公正公開、群眾公認原則,完善民主推薦、考察考核機制。通過把四項監督制度全面融入全干部工作來確保各項選任工作風清氣正。

中央出臺了責任追究辦法》有關事項報告辦法》一報告兩評議》離任檢查辦法(試行)等四項制度性文件,2010年3月。就選人用人的要求作了具體規定。四項監督文件的出臺體現了黨中央整治選人用人不正之風的堅定決心,為今年市縣鄉領導班子換屆提供了制度保證,為今后選拔任用干部提供了操作指南。

一、要認識到位。

而四項監督制度的出發點就在于選好用好干部。錯誤的干部政策不僅挫傷廣大干部的工作熱情,落實四項監督制度對黨的建設至關重要。干部隊伍的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更給腐敗分子帶來可乘之機,為老百姓所痛恨。可以說選任干部工作好壞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頒布實施四項監督制度,就是要回應干部群眾的關切和期待,以更加嚴格的制度監督選人用人行為、約束選人用人權力,堅決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風作斗爭,為黨的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黨的主要領導人均有過精彩的論述。指出,四項監督制度是黨的干部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如何選任干部。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共產黨的干部政策,應以能否堅決地執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和群眾有密切的聯系,有獨立的工作能力,積極肯干,不謀私利為標準,也就是任人唯賢”路線。鄧小平同志則進一步指出,德”即為賢。共產黨的干部“德”體現最主要表現在否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這是前提。同志指出,用人問題上,一定要按黨的原則辦事。一定要在全黨造成一種局面,讓堅持黨的優良作風的干部能夠奮發工作,讓搞不正之風的人在黨內沒有市場。同志強調,各級黨委和組織人事部門要堅持原則,一身正氣,嚴格按黨的政策和規矩辦事。四項監督政策與各時期黨的干部政策是一脈相承的

共同構成事前要報告、事后要評議、離任要檢查、違規失責要追究的監督鏈條,四項監督制度為如何選任干部提供了制度保障。干部選任四項監督制度。對各級黨組織選任干部提供了明確的制度性要求。通過細化政策界限、規范操作程序、明確追究措施,初步破解了長期以來困擾干部選任工作的責任主體界定不清、責任情形劃分不明、責任追究不到位的難題,使責任追究更具有針對性、操作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強化了對各級黨委(黨組)一把手”及各級組織人事部門的監督,突出了監督重點,抓住了關鍵環節,增強了監督效力。改進了監督視角,完善了監督方法,對于有效地解決選人用人上“表面走程序、背后搞不正之風”問題,將發揮積極作用。

二、要宣傳到位。

確保四項監督制度宣傳到位。委在四項監督政策出臺以后,要加強宣傳。通過報紙、網絡等媒體,發放宣傳手冊、舉辦知識競賽、組織專題講座等形式進行了廣泛地宣傳。全廣大干部職工對四項監督制度都有了較深刻地認識,這對于正確把握用人導向、規范干部選任過程、營造風清氣正的用人環境和氛圍發揮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為鄉領導班子換屆打造風清氣正的環境。鄉領導班子換屆是今年各級地方黨委的中心工作之一,要營造氛圍。也是落實四項監督制度的重要契機。委把四項監督制度和鄉領導班子換屆所要求的五個嚴禁、十七個不準、五個一律”相結合,堅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預防在先。嚴密組織、嚴明紀律、嚴肅教育、嚴格監督、嚴厲查處、嚴加考核,筑起了選人用人不正之風的防火墻”

黨員干部中樹立正確的干部選任意識。堅持有章必依、執行必嚴、違規必究。將有關執行情況在黨內并向社會公開,要深化認識。讓廣大干部群眾了解監督、支持監督、參與監督。做到從嚴治黨,從嚴治吏。繼續以最堅決的態度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風,加大對違規違紀用人行為的查處力度,毫不動搖地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

三、要落實到位。

加強相關制度建設。為更好地貫徹四項監督制度,結合實際。一是積極探索規范的干部選拔任用提名制度。結合貫徹省委組織部《關于規范干部選拔任用提名工作的通知》和《市干部選拔任用提名工作實施辦法》醞釀出臺《干部選拔任用提名工作實施辦法》規范和監督干部選任的初始提名環節。二是全面實行干部任免票決制度,根據《對干部任免事項進行常委會票決制的辦法》要求,全面實行干部任免常委會票決制度。

確保制度落實到位。積極探索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全程記實制度。按照事前預防、事中規范、事后追究的工作思路,強化監督。認真落實《干部選拔任用全程工作記實制度》規范干部選任工作的執行程序、具體操作和責任追究。暢通干部監督舉報渠道,公布干部監督舉報電話,有效利用網絡和信訪平臺,積極構建“三位一體”和城鄉聯動的監督舉報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