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文化建設學習材料
時間:2022-06-11 09:50:33
導語:班級文化建設學習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班級文化的主要內容是班級形象、班級精神、班級凝聚力、班級目標、班級制度、團隊精神、班級文化活動等。班級文化的核心是班級精神和價值取向。
一、班級環境文化建設
教室環境是班級形象的標志之一。美化教室環境,既能顯示良好的班級形象,也可以用優美的環境陶冶人。心理學研究證明,自然環境、社會現實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巨大影響。優美得教室環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和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后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優美的學習環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熱愛班熱愛學校的情感,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凈化。教室衛生是班級的窗口,是文明的標志。要保持干凈的教室環境,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制訂嚴格的衛生制度,人人參與,加強檢查和監督,保持教室的清潔和美觀。
2、教室的綠化。綠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著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擺放一些綠色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讓教室充滿綠色,充滿青春的氣息。
3、教室的美化。發動學生精心設計,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諧、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級發展目標(可貼于教室顯眼的地方,比如黑板右上方);班級文化宣傳內容(板報、班訓、名人名言、學習園地等,可分別布置于教室的不同的地方)。
二、班級制度文化建設
班級制度文化建設,要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校的相關制度為依據,同時,根據班級實際來進行,要體現班級特色。班級制度文化建設是形成良好班風的重要條件,要十分重視。
制訂和實施制度要從四個方面加以注意:
1、抓好開頭。俗話說“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2、重視學生意見。學校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是班級的主人,所以在班級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班級制度可以通過學生討論,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同學投票的方式來制訂。這樣制定出來的制度才會得到學生的認可,才會有生命力和實效性。
3、制度的實施要持之以恒。制度的實施一定要長期堅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實行。要長期堅持,要注重落實。
4、制度的實施要公開、公平、公正。班級制度是針對全體學生的,不能因為某些同學成績好或者老師偏愛某個學生,就對他的問題回避或從輕處理。一定要保證規章制度的公開、公平、公正。
三、班級精神文明建設
班級精神文化屬于觀念形態,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包括班級精神、班級凝聚力、團隊意識、班級文化活動等內容。這些內容反映價值觀、人生觀深層次的文化。
1、班級精神的培養。一個班級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級精神。這種精神要在班級成立之初有意識地培養,逐步讓學生理解并接受,根植在全體學生心里。
2、班級凝聚力的培養。班級凝聚力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3、班級活動的開展。人的能力在活動中得到培養和鍛煉。班級活動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之一。班級活動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學校組織的活動,如軍訓、運動會、藝術周等。這類活動規模大、影響深,對于形成健康向上、團結進取的班級團隊精神起很大作用。另一類是班級內部的活動,如班會、辯論會、演講會、興趣小組等。這些活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對學生的思想、觀念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4、優化人際關系。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對精神文化建設有著重要意義。班級里有兩種非常重要的人際關系要處理好:生生關系和師生關系。
教育學生處理好同學關系,包括以下內容:提倡樂于助人;心中有他人;看人要先看別人的優點和長處;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培養學生的幽默感;要有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
處理好師生關系,則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教師首要要熱愛學生;教師要提高自身素養和人格魅力,讓學生喜歡自己;教師應通過自己的言行樹立威信;教師要培養民主作風。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教師對學生不抱偏見和成見,公平對待全體學生;當與學生發生沖突時,要善于理解學生。
班級文化建設是系統工程,在現代教育中,受到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作為班主任,必須在班級建設上進行大膽的探索,不斷創新,以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
- 上一篇:民辦高校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論文
- 下一篇:學校發展規劃及師德建設工作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