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部學習科學發展觀轉段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05 04:49:00

導語:工程部學習科學發展觀轉段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程部學習科學發展觀轉段調研報告

通過參加格都總監辦組織的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和討論,系統的學習了科學發展觀理論,深刻感到:科學發展觀是我黨理論創新的一個突出成果,體現了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對發展內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學把握,對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對我們把握大局、做好各項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進一步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理論的認識和理解,增強了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

一、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

1、科學發展觀是在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繼承思想的基礎上,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創立鄧小平理論,提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發展才是硬道理、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使我們黨的發展觀發生了一次重大的飛躍。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施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等,使我們黨的發展觀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茖W發展觀正是在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礎上提出的,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2、科學發展觀是在借鑒國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由于單純追求經濟增長,不重視社會發展和社會公平,忽視環境保護和能源、資源節約,世界各國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國家為解決能源資源消耗過大和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問題付出了高昂的發展代價;有的國家由于經濟結構失衡、社會發展滯后,導致發展的質量不高、后勁不足;有的國家則出現了貧富懸殊、失業增加、社會腐敗、政治動蕩等問題。當代世界發展的實踐表明,發展絕不僅僅是經濟的增長,而應該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應該是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可持續發展。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完成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雙重任務,面臨著加快經濟增長和保護資源環境的雙重壓力,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重復其他國家走過的老路,而必須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科學發展觀正是在深刻總結世界各國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順應了當今世界發展潮流,反映了當代世界最新發展理念。

3、科學發展觀是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不斷發展,我國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科學分析我國新的歷史起點上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首先,科學發展觀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進一步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體現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最新認識,因而對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其次,科學發展觀針對我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領域和方面發展不夠平衡的問題,著眼于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出了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促進協調發展的新思路,指明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確道路,因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其三,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出發,著眼于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求我們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對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因而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4、對于我們這些在公路建設的一線工作的黨員來說,一定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切實增強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去。

二、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完整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既是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重大的實踐問題。

尤其是在最近的國際金融風暴發生后,國家政府大力加大投資力度,拉動內需,而我們公路系統作為一個拉動內需的主力軍,在巨大的國家投資下,如何在工作中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握機會,又要避免盲目的建設;加快進度,又要保證工程質量;工程優良,又要保證干部優秀,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科學發展觀的前提。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糾正重經濟指標,輕社會進步;重物質成果,輕人的價值;重眼前利益,輕長遠發展的觀念。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并不意味著發展經濟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著經濟建設不重要了。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基礎,沒有過去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長,就沒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遙,既不能以經濟發展代替社會發展,也不能因為強調發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經濟發展在社會發展中的基礎地位,更不能否定經濟建設這個黨的工作中心。必須在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基礎上,來統籌各方面,促進全面發展。

2、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首先,我國是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圍繞的中心就是要滿足人民的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發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其次,我們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就是指以人為價值的核心和社會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發展作為最高的價值目標,一切為了人,一切服務于人。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歸根到底,是為了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最后,注重以人為本,也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我們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

3、制度建設是科學發展觀的重心。從根本上說,樹立科學發展觀,要解決的是體制、制度問題,科學發展觀同時也是科學的改革觀。因此問題不僅在于我們“要”以人為本,“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必須著眼于“怎樣”實現這一要求。這就要靠體制改革,制度創新。

三、自覺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實際情況,推進總監辦的公路建設管理工作

為在合同工期內,建設一條高質量的高速公路,實現總公司的十二字方針,必須牢固的樹立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1、努力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要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全面系統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主要內涵和基本要求。正確把握時展要求,深刻認識我國國情、省情,堅持按照客觀規律和科學規律辦事,增強運用科學發展觀推進組織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實際情況出發,因時制宜,突出重點,從基礎工作做起,從具體工作入手,解決實際問題。

2、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建設管理工作。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總公司的工作部署,更進一步加強了工程進度、環保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設,在廈蓉高速公路路基工程開工的前期下發了《工程進度管理辦法》和《工程環保、水保管理辦法》,結合總公司精細化管理的工作要求,總監辦工程技術科深入工程現場,督促指導駐監辦和施工單位加強工地現場管理工作,在文明施工、環境保護方面提高了認識,力求做到建設與環保同行,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

在BT19的清水江大橋的施工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了環保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在保證施工正常進行的同時,確保當地農民的生產生活不因為高速公路的建設而受到影響。首先,根據《工程環保、水保管理辦法》的要求,施工單位將橋梁施工對周邊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了預評估,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并與當地政府及環保、水利等部門召開了基礎施工方案評審會,充分聽取了各方意見。具體措施是:圍堰先修筑外圍片石籠擋墻后填筑樁基施工平臺,確保了圍堰土石不侵入江中,同時為減少對清水江水質污染,圍堰以填石為主;其他墩臺樁基施工平臺開挖時先在外側修筑了臨時防護擋碴墻,避免了平臺土石方開挖后掉入江中,同時對挖出的土及時外運,不在施工現場亂堆亂棄,平臺開挖完后立即完善排水設施并對平臺進行硬化;由于是鉆孔樁施工,為防止鉆孔泥漿外泄污染清水江,每個樁孔設有泥漿溝引入泥漿池內,泥漿溝、泥漿循環池、泥漿排放池底部及周邊全部采用漿砌片石維護封閉,鉆孔產生的泥均外運至棄土場集中傾倒;施工用水通過兩級沉淀后達標排放,對施工產生的廢棄物在現場專設廢棄物回收處。經過上述環保措施處理后,基本做到清水江大橋的施工未造成任何環境污染,特別是清水江水質在施工前后無任何變化。保證了施工的正常進行和當地農民的利益。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在于發展,我們要在實際的工作中,努力學習,不斷進取,通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而實現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