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縣長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09 04:04:00

導語:副縣長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副縣長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調研報告

按照縣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工作領導小組的安排部署,帶著“如何突出特色,打造##旅游品牌”這個課題,從3月24日開始,我先后深入縣旅游局、文體局、###景區、##景區、###博物館和溫泉賓館進行調研,并和相關部門及基層單位干部職工進行座談討論,認真查找制約全縣旅游產業發展的困難和問題,研究解決的思路和辦法。通過調研,使我對全縣旅游產業發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進一步明確了思路,找準了工作的著力點。

一、全縣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堅持把旅游產業開發作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立足資源優勢,科學論證規劃,切實加大投入,全力推進開發,多方打造特色品牌,全縣旅游產業得到長足發展。

一是準確定位,科學規劃,發展品位進一步提升。堅持以創建中國旅游強縣和西部人文生態旅游大縣為目標,緊緊立足我縣歷史遺存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環境良好、地理位置獨特的優勢,把旅游作為最具潛力的新興產業,充分挖掘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生態文化、民俗文化和溫水文化資源,傾力完善以大云寺——王母宮景區為軸心,以南石窟寺、田家溝、溫泉休閑度假區為依托的景點體系,著力打造“王母故里、佛教圣地”品牌。堅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適度超前、分步實施”的原則,邀請專家學者修訂完善全縣旅游文化發展總體規劃及王母宮、大云寺景區和溫泉休閑度假區等重點區域詳細規劃,有序推進開發建設,有效提高了產業開發品位。

二是突出重點,集中突破,開發步伐進一步加快。堅持以擴大景區容量、豐富景點內涵為重點,多方籌措資金,加快開發建設,累計實施旅游開發項目25項,完成投資1.54億元,旅游基礎條件發生巨大變化,景點內涵得到深度挖掘。投資5000多萬元,實施大云寺博物館建設工程,完成了舍利塔及鐘鼓樓、碑亭、大門等塔前建筑。投資2020萬元,實施王母宮景區綜合開發,建成了前區廣場、游客中心、過街天橋、民俗小吃一條街等工程,完成了山體植被恢復、上山道路排洪渠修復、安全防護設施安裝和2處三星級旅游廁所建設,開建了三清殿、金母殿工程,景區服務功能顯著提升,創建國家4a旅游景區通過省上初評驗收。投資1200萬元,建成王母宮水景區,形成了山水城相互映襯、融為一體的旅游景觀。投資3000多萬元,實施回中廣場建設工程,建成了休閑廣場、大型音樂噴泉、水景池、浮雕墻、圖騰柱等設施。投資1000多萬元,實施田家溝生態風景區二期開發工程,建成了入口景觀區、水景廣場、休閑生態屋等景點。投資3200萬元,建成了溫泉賓館3號貴賓樓,接待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三是加強管理,完善體系,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堅持把行業管理和服務體系完善作為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多方創造條件,解決突出問題。狠抓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引進專業導游8名,舉辦各類培訓班5期,積極選派人員參加省市培訓,旅游行業人員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切實強化行業監管,組織對縣內賓館飯店進行專項整治,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提高了統管能力。集中開展景區環境衛生治理,聘用環衛人員18名,開展常天保潔管理,有效解決了臟亂差問題,樹立了良好形象。

四是強化促銷,廣泛推介,市場空間進一步拓展。堅持整合旅游資源,整體包裝策劃,強勢開展宣傳推介,借助“西洽會”、“蘭洽會”等節會,組織開展大型旅游推介活動7次,著力打造特色品牌,努力提高知名度,多方擴大影響力。以融入“西蘭銀”旅游經濟圈為目標,努力開拓旅游市場,與西安、蘭州、銀川等22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關系,多方搭接精品線路,培育新的客源增長點,2008年接待游客人數達到55.58萬人(次),旅游綜合業收入突破3000萬元。

二、全縣旅游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認真調研分析,雖然近年來全縣旅游產業有了突破性發展,但目前制約我縣旅游產業發展的因素仍然較多,突出的有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項目資金投入不足,景區基礎配套不夠完善。雖然我縣歷史積淀深厚,旅游文化資源豐富,開發旅游產業潛力巨大,但由于受政策限制,國家、省、市對旅游項目投資較少,依托項目帶動的效果不明顯。加之,縣級財政困難,對旅游項目投入有限,雖然近兩年來多方加大投入力度,但總體來看,全縣景點建設整體規模小,功能比較單一,關聯度不強,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不夠完善,產業鏈條短,滯留游客的能力不強,硬件建設仍需進一步加強。二是宣傳推介力度不強,特色旅游品牌仍未打響。受資金投入的限制,宣傳推介普遍規模小、層次低,利用傳統手段的多、現代傳媒運用的少;受思維觀念的影響,對內對外宣傳不僅數量少、而且形式單一、手段陳舊,表現在旅游宣傳品的制作上,印制粗糙、內容簡單、科技含量不高;表現在旅游紀念品的開發上,文化內涵表現不突出。全縣整體旅游產業沒有在國內外形成一舉成名的轟動效果,致使“王母故里、佛教圣地”這一品牌仍沒有在更大范圍打響,沒有充分把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特色旅游產品市場占有率低、形不成買點。三是管理機制不夠完善,旅游接待服務水平不高。融資渠道單一,多元化的產業融資機制尚未真正形成,長期以來,單靠政府財政投入,很難支撐產業化發展的投資需求。一些景區管理機制不順,長期存在多頭管理的現象,在精品旅游線路對接、整體對外宣傳和優惠政策制定等方面力度不夠、措施不力、效果不明顯。景區內容單一,缺乏特色,游客留駐能力不強。賓館飯店管理還不夠規范,旅游接待服務能力提升較慢。四是旅游專業人才缺乏,服務隊伍素質整體不高??h內絕大多數旅游經營者缺乏旅游專業知識,對現代旅游營銷策劃能力不強,對本地旅游形象和客源市場不能做出準確定位和理性分析,普遍看重的是自己小圈子內的短期利益,忽視對員工教育培訓方面的投入力度,忽視如何合力打造旅游市場品牌,共同開拓市場空間。目前,全縣具備賓館(飯店)職業經理人資質的人員不足5人,取得導游資格證者僅4人,從事旅游服務的人數相對較多,但專業素質、服務能力普遍較低,制約了旅游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三、關于對進一步加快全縣旅游產業發展的思考和建議

針對全縣旅游產業發展現狀,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把旅游產業作為“六個集中突破”的主要任務之一,提出了“以規劃為龍頭,文化作支撐,配套夯基礎,宣傳樹品牌,整體上水平,著力打造‘王母故里、佛教圣地’旅游品牌,推進全縣旅游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總體思路,全力在項目建設、體系完善、品牌推介、產品開發、市場開拓等方面集中突破。作為分管領導,我將率先垂范,全力抓好落實,切實引導全縣上下在5個方面狠下功夫,確保全面完成重點突破任務,推進全縣旅游產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在深化思想認識上狠下功夫。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世界潮流,大力發展旅游業,既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符合我縣縣情實際。因此,要引導全縣上下進一步深化對發展旅游業的認識,真正摒棄一些陳舊的觀念和思想,在抓旅游上真正舍得花投資、花精力、花時間;進一步創新理念,以超常規的思維和手段抓旅游,敢于突破客觀條件的制約,積極創造旅游發展的條件,大力營造旅游發展的氛圍;全面樹立“大旅游、大產業”戰略思想,進一步統一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對旅游業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地位的認識,努力形成人人關注旅游、人人奉獻旅游、人人發展旅游的良好局面,努力形成發展共識、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旅游產業跨越式快發展。

二是在打造特色品牌上狠下功夫。高度重視旅游產品開發,著力推進旅游產品升級換代,不斷為加快旅游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首先,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發揮品牌的引領作用,借助銀川沙湖、平涼崆峒山、陜西秦俑等周邊知名景區的輻射帶動效應,以大云寺—王母宮和田家溝兩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創建為契機,深度挖掘文化內涵,著力打造“王母故里、佛教圣地”文化旅游品牌,靠品牌整合資源,形成景區集群,靠品牌吸引游客,拓展旅游市場,靠品牌帶動產業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其次,著力提高旅游產品的科技含量,注重開發高科技的觀光旅游產品,尤其在田家溝的休閑設施、人造景觀建設中,適度地引入高科技成份,增加旅游產品的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提高產品的吸引力。第三,充分發揮龍頭公司的帶動作用,多方開發旅游精品產品。針對我縣一些諸如像##“罐罐蒸饃”、“涇龍牌”蘋果、“西王母”玉石藥枕、剪紙等獨具特色的地方產品整體上沒有形成規模,經濟效益還不十分明顯的現狀。積極探索走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的路子,盡快組建旅游產業開發龍頭公司,開發、包裝旅游精品產品,形成獨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品牌,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全面激活“食、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實現由單純門票收入型旅游向購物、娛樂、商務消費型旅游拓展,不斷提升旅游業綜合收入。

三是在市場空間拓展上狠下功夫。堅持以旅游整體形象宣傳推介為抓手,以客源市場開發為突破口,積極開拓境外和境內兩大旅游市場,在宣傳理念上要再更新,宣傳措施上再強化,除繼續通過報刊、電視、網絡、光盤等途徑進行宣傳推介外,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促銷手段,開展廣角度、深層次的宣傳促銷活動,認真學習借鑒外地經驗,把宣傳促銷活動搞扎實、做深入。充分借助藝術作品、演藝、節會活動等載體開展全方位、立體式的宣傳。比如平涼電視劇《劍橫崆峒》,河南演藝《風中少林》營造了聲勢浩大的宣傳載體,渲染了積淀厚重的文化內涵。我們也要在這方面學習借鑒,多想辦法,多下功夫,更深層次挖掘文化資源,通過行之有效的手段和載體,強力拓展旅游產業的市場空間。

四是在旅游體系完善上狠下功夫。堅持立足自身特色,挖掘文化內涵,力求把每一個景點打造成精品工程,防止千篇一律,缺乏檔次。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實施精細化管理,從景點管理、標識規范、服務質量、人員素質、衛生整治等細節入手,做實做細一點一滴的工作。加大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力度,通過評選優秀導游員、星級服務員等活動,注重培養一支懂旅游、會經營、熱心旅游事業的人才隊伍,通過評選精品農家樂、優質賓館飯店、認證確定定點接待單位等活動,努力提高旅游服務水平,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

五是在機制創新上狠下功夫。強化縣旅游局的行業管理和宏觀調控職能,徹底解決部門工作配合不力,職責重復交叉,權力相互制約等問題。以改革為動力,逐步實現景區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權分離,按照“產權清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原則,成立景區管理委員會,培育旅游開發服務公司,建立和完善科學化、現代化的旅游資源、景區、景點管理體制。創新投資機制,在景區景點開發建設方面,除繼續做好政府引導性投入的同時,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引導企業、民間資本和外商以獨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旅游開發、興辦旅游項目或從事旅游服務,盡快形成市場化的多元投融資機制。研究制定旅游產業開發優先優惠政策,廣泛吸引外地客商和民間資本來我縣投資、合作興辦旅游產業,切實加大開發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