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06 02:21:00

導語:信訪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訪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為深入貫徹落實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工作,進一步找準當前信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制約信訪工作科學發展的主客觀因素。我辦積極開展專題調研工作,深入楊村街道、東蒲洼街道、南蔡村鎮、大王古莊鎮、城關鎮黨、大堿廠鎮等基層單位,通過座談和抽查的方式進行調研。通過此次調研工作,我們深層次的認識了當前信訪工作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嚴峻形勢,受益匪淺。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全國信訪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全國四級信訪機構受理的信訪總量,雖然同比下降,但是仍達到975萬件次,其中申訴求決類占68.1%。表明一些地方和部門仍然對群眾初信初訪表達的訴求“信號”重視不夠。

二是信訪活動出現新情況新問題,一些老的信訪突出問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但是一些新的信訪突出問題又開始出現,因土地征用、城鎮拆遷、環境污染、工資待遇、拖欠農民工工資等引發的信訪突出問題逐步增多,個別地方還演變成群體性事件。

三是較大規模的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且誘因趨于多元化,除征地搬遷、工資福利待遇等因素外,民間糾紛、干群關系等問題已成為一些重大群體事件的誘發因素。

四是部分特殊利益群體上訪組織化、規模化的特征逐漸趨于明顯。少數軍隊退役軍人集體上訪時有發生,秘密串聯、策劃組織等活動仍在繼續。

二、如何進一步做好今后信訪穩定工作

(一)正視矛盾,建立和完善通暢的民意表達機制,是維護穩定的前提

當前,農村穩定中所存在的各類問題大多是由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有相當一部分是因農村土地征收、城鎮搬遷安置、各種工程建設用地補償標準不一、部分司法不公、社會治安處置不力、應該要關護的切身利益得不到關護、部分工作部門處理問題不及時等引發的,對于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正確對待,不得漠視。要建立和完善充分的民意表達機制,一是要在各項政策和決策出臺前,應征求有關專家和群眾代表的意見,減少和防止隨意性,讓決策和政策的制定得以更加科學合理。二是拓寬民意表達途徑,民情反映渠道。三是要完善群眾來信來訪的接待機制,明確職責,熱情接待,指明出路,堅決堵絕“冷、橫、硬、推”。各相關部門應向社會公開信訪部門和有權處理問題的行政機關的通信地址、聯系方式、工作程序等相關事項。

(二)體現公正,及時處理各類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是維護穩定的基礎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開展一切工作應堅持的根本原則。在調處各類矛盾糾紛過程中,只有深入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充分考慮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才會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各類矛盾也才能得到有效化解。一是要做到公開、公平和公正。各類矛盾的調處,實質上是實現保護和實現公民合法利益的一項活動,現實中由于歷史、社會、文化等原因使得農民處在相對弱勢的一方,要維護穩定、體現和諧,從法律上來說不論是對于社會人,還是法人單位,農民和他們的法律地位應該是平等的、對等的,要充分體現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體現社會的公正和公平,減少農村各類社會矛盾。二是正確分析各類問題和矛盾。處理好法與理、情與法、情與理之間的關系,合理解決各類矛盾,即在依法解決的前提下,法律、法規有規定的,按法律、法規辦;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按現行政策辦;法律、法規及現行政策都沒有規定的,要在體現公平、照顧各方利益、有利于維護穩定的前提下依實事辦事。

(三)深入實際,說服教育和政策宣傳是維護穩定的有效手段

社會矛盾涉及的行業多、領域廣,但就此本質而言,相當一部分是由于農村條件所限,對各類政策法規理解不透、明白不了而引起的。對此,一旦發生群體性事件,首先我們要深入實際,面對面地與群眾交心談心,了解社情民意,切實掌握影響本地區穩定的突出問題,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死角。其次是建立有效的政策宣傳和普法教育機制,特別是鄉鎮街道要轉變政府職能,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發揮好一線作用,把黨和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宣傳到位,把一切關系到維護群眾利益,保護自身權利和群眾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諸如《信訪條例》、《土地法》、《土地承包法》、《婚姻法》、《行政訴訟法》、《民法》、《計劃生育法》等普及到位,使其明白一旦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護,應根據實際情況該走信訪的走信訪,該走法院的走法院,該走復議的走復議,該走勞動仲裁的走勞動仲裁,多渠道解決矛盾,避免引發不必要的群體性事件。再次是要講究方式方法,做到“兩個結合、兩個區別對待、一個優先和三個不漏”,即兩個結合是:“說服教育與依法懲處相結合,以說服教育為主;興辦實事與維護穩定相結合,以疏導為主”。兩個區別對待是:“合理要求與無理要求區別對待,合理要求必須解決;多數人的利益與個別人的要求區別對待,優先考慮多數人的利益”。一個優先是:“在企業利益與群眾利益產生沖突時,優先考慮群眾利益”。三個不漏是:“宣傳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到不漏戶、不漏人、不漏事”。四是要未雨綢繆,注重苗頭性的問題,對于農村穩定,不論是部門和鄉鎮一定要做到防于未然,發現苗頭及時處理,不使其蔓延,積極工作,將問題最大限度的解決在基層。

(四)建立多方聯動機制,逐步形成高效的矛盾排查調處體系,這是維護穩定堅強保證

農村社會矛盾,依靠一兩個部門是無法完成排查調處義務的,必須多方聯動,共同出擊,才能取得實效。一是應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二是要強化信訪職能,可考慮在信訪部門實行派任律師制,對信訪者給予必要的法律指導,該走法律程序的走法律程序,避免行政越權或以權代法的現象。三是要強化黨政統一領導,部門協調,統籌兼顧,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合力化解各類矛盾和問題。特別是在信訪突出問題,甚至是己發生大規模群體事件的信訪問題,上訪人所在鄉鎮街道領導、涉事單位、業務主管部門、信訪工作機構、公安機關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工作人員要及時趕到現場,相互配合,做好接待、勸返和答復工作。四是要依靠群眾,借助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化解矛盾,就是要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基層黨組織、富有正義感且有威望的群眾代表、矛盾糾紛當事人的親屬和親戚朋友的作用,對當事人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五是要建立有效的司法救助機制,客觀地說,有些群眾上訪是因為司法成本過高引起的,因此要建立司法救助組織,對那些無力支付司法成本的人提供司法援助服務。

(五)強化督查,建立社會穩定責任追究制是維護穩定的長效措施

經常性的督查督辦工作是維護農村穩定的一個有效手段,也是長效手段。一是要堅持督查督辦的原則,包括堅持實事求是、注重實效、做好全面督查與重點督辦相結合,督查督辦與幫助協調相結合,黨政督查與業務部門相結合。二是要建成及時辦理、限時辦理、必須辦理的督辦機制,對各類問題推誘、敷衍、塞責、拖延、扯皮、踢球的一律按相關信訪規定嚴肅處理,對不負責、不作為的有關機關和工作人員提出處罰建議。三是要創新督辦的方式,包括電話督辦、書面督辦、會議督辦、調研督辦、聯合督辦等。四是要對引發的矛盾實行責任追究,不但要注重有關單位、個人對引發的矛盾不作為的追究,而且也要注重從法律的角度落實對行政行為和民事行為的法律責任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促我區社會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