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訪學習實踐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06 02:22:00
導語:農村信訪學習實踐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工作是社會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農村的信訪穩定,就不可能有社會的穩定和諧,因此,做好農村信訪穩定工作對于提升信訪工作水平,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安定和諧的氛圍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期,結合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主題,對農村信訪工作作了一些調研。
一、當前影響農村信訪穩定的主要因素
當前,影響農村基層社會穩定的不穩定因素歸納起來共有9類:
一是農村土地征用問題。集中歸納為:一是認為補償標準偏低,要求提高征地補償標準;二是認為征用農民的土地補償費用應全額一次性支付給農民;三是土地被征用后,生活失去來源,要求解決農民失地后的基本生活出路和社會保障;四是少數地方沒有將上級政策、文件執行到位,有拖欠、截留和挪用征地補償費現象,從而引發信訪不穩定;五是征地政策和村民自治之間發生矛盾,比如婚嫁女戶口、田地仍在本地的是否應給予補償引發了不少信訪問題。
二是土地流轉問題。一是過去部分農民由于種田收入低而外出打工丟棄農田,現在因政策調整,取消農業稅,實行種糧補貼,鼓勵農民種糧,農民要求收回田地而引發的矛盾糾紛;二是部分農民認為土地承包三十年不變政策過于死板,在農村出現了去世農民有地,新入嫁姑娘和新生兒童沒有土地的不正?,F象。
三是農村財務管理混亂問題。主要反映一些基層組織村務不公開,村級財務管理混亂,有亂灘派、亂收費現象。
四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問題。主要反映部分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雙帶”能力差,少數基層干部存在不廉、不勤、不公、不誠現象。
五是鄉村干部待遇問題。主要反映在職基層村、組干部待遇偏低,養老、醫療沒有保障;離任村干部要求解決生活保障;以及農村老黨員的生活待遇問題。有基層村組干部戲稱:黑頭發交給共產黨,白頭發交給兒子養。
六是農村“一事一議”籌款難問題。很多基層干部反映,目前農村準備修建水利、交通設施、以資代勞時,用“一事一議”的辦法籌款非常困難,農民很難配合,又沒有很好的籌款措施,在籌款當中容易引發一系列的信訪問題。
七是農村矛盾糾紛問題。農村存在一些因田地、宅基地、樹木界至引發的矛盾糾紛,這些矛盾發生后很難化解,易引發越級上訪和暴力事件。
八是鄉鎮事業單位改革改制后續問題。主要是改革撤并后的鄉鎮七所八站清退離職人員養老保險補辦及遺留問題。還有部分鄉鎮獸醫站、電影放映隊、鄉村臨聘幼師要求解決勞動保障和提高待遇問題引發的不穩定因素。
九是農村服務體系改革后服務指導難到位問題。主要是鄉鎮近幾年的七站八所改革改制后,農村服務指導體系比較薄弱,一些基層農技、農機、農資經營單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重經濟效益、輕指導服務現象,對農民種田指導和服務跟不上,一定程度上造成假農藥、假種子和因種植不當給農民造成損失的情況時有發生,且發生后涉及面較廣,造成的損失較大,也比較難于處理。
二、原因分析
對以上9類不穩定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可以看出,導致以上矛盾和問題產生的原因既有社會方面的因素,也有體制機制方面的因素,還有信訪人自身的心理因素,歸納起來主要有四種成因:
一是社會轉型期的利益關系不順,分配制度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F階段基層產生的大量社會矛盾和信訪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社會轉型期的社會利益關系失衡造成的。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如城鄉收入分配不合理、貧富差距拉大、一些群眾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切實維護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民內部矛盾增多,影響了社會穩定。以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常常表現為群眾合理的訴求和行為方式的違法性交織、多數人的合理要求與少數人的無理取鬧交織、現實問題與歷史遺留問題交織,從而導致問題越來越復雜,處理的難度越來越大。
二是少數基層組織渙散,干部作風不實。近年來,由于受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相對增多,加之對基層干部的激勵和保障機制不盡完善,造成村級組織年齡結構老化,“雙帶”能力差,村級黨組織建設相對薄弱,戰斗堡壘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干群關系比較淡漠。部分鄉村干部由于事業心不強,對自身要求不夠嚴格,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廉、不勤、不公、不誠現象,村級組織村務不公開、村級財務管理混亂,引發了一系列涉農類信訪問題。
三是信訪責任制落實不夠,基層信訪工作不到位。一些地區對信訪穩定工作重視不夠,信訪穩定責任制落實不到位,造成基層干部信訪穩定工作責任心不強,沒有把信訪穩定工作放上應有的位置,處理群眾信訪問題時要么不當回事,草率處理;要么待事態擴大后,又放棄原則,亂開口子,造成更大的不穩定;要么優柔寡斷,處理一半留一半,讓上訪群眾看到有繼續要價的可能;有的甚至方法簡單粗暴,不能做到早排查、早發現、早處理,不能及時化解初信初訪,以致干群關系緊張,引發了群眾越級上訪甚至集體上訪。
四是部分信訪群眾存在不良心理。一是趨上心理。上訪時執意要求各級黨政主要領導接待才能解決自己的“大問題”。二是趨利心理。有部分群眾認為只要上訪就能“加錢”,錯誤的把上訪這個民主權利當作“獲利法寶”。三是纏鬧心理。在少數上訪人中流傳著“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說法,有一些群眾對此信以為真,出現了上訪時圍堵行政機關、靜坐、下跪、攔車等違規行為。四是擇機心理。信訪人選擇特殊敏感時期上訪主要是為了制造影響,給黨委、政府施加壓力。五是群體心理。一些信訪群眾的個體問題為了引起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造成“聲勢浩大”的效果,往往“小題大做”,組織群體訪、集體訪,給各級政府增加了處置難度。
三、主要對策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集中在基層、暴露在基層,維護信訪穩定的工作重心也應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做好基層基礎信訪穩定工作,對于構建和諧農村乃至和諧社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具體應做到“強化四種建設”和“堅持四種制度”。
一是強化基層領導班子建設。一是嚴把選任基層干部入口關。選好一個人,就能帶好一班人,選好一班人,就能帶動一層人,凝聚一群人。應高度重視鄉、村干部特別是村“兩委”干部的選任工作,從源頭上把好選拔任用關,采取各種措施激勵農村年輕有為的黨員加入村兩委班子。要選拔素質好、懂經濟、善管理、德才兼備、群眾公認度高的優秀干部充實到基層領導崗位上,真正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提高基層干部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源頭上減少矛盾和信訪問題。二是加強基層干部權力觀教育。鄉、村干部職級雖小,但責任重大。基層干部特別是鄉村干部在基層一線直接面對廣大基層群眾,他們的形象直接關系到基層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度和凝聚力。因此,必須重視加強對基層干部的群眾觀念、法紀條規、財經管理等方面的嚴格教育。
二是強化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堅持“政務公開、財務公開”的民主管理制度,陽光操作,保障廣大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建立健全對農民負擔問題的監督機制,把農民負擔制度化、公開化、規范化,繼續執行監督卡和專用收據制度,公布負擔的數量和征收辦法,開展審計監督和執法檢查,杜絕亂攤派、亂收費現象。還應進一步加強黨內民主監督,鄉鎮領導應深入了解村級領導班子工作運行情況,幫助村組加強黨內的民主監督,糾正不良行為。對個別違法亂紀、引發民憤、群眾反響大的基層干部,嚴格紀律,嚴肅查處,增強黨紀國法的威懾力,進一步取信于民,凝聚人心。
三是強化基層民主建設?;鶎又卮笫马椀臎Q策,必須科學、民主,可采取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凡是絕大多數群眾不滿意或不贊成的不能決策實施,凡屬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都應向群眾公開,確保他們依法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應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對村里的重大事項和熱點問題,要讓村民或村民代表參加討論,對群眾反響較強烈的問題,要經村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策,并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村干部不得擅自決定。還要推行村民評議“兩委”制度,村級領導班子要定期接受村民的民主評議和測評,切實尊重群眾意見。
四是強化信訪責任制建設。按照《信訪條例》規定,要把信訪穩定工作的好壞作為考核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促使基層干部在處理信訪問題時,不上交矛盾,不下推責任,把信訪問題控制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對做好的表揚、提拔;對因重視不夠、措施不力造成群眾越級上訪,特別是釀成重大信訪事件的,堅決從嚴追究主要領導和具體責任人的責任,切實做到有章必依、執章必嚴、違章必究。
五是堅持閱處人民來信制度。鄉鎮領導在閱處人民來信過程中,應堅持有信必閱、有閱必處、有處必果。
六是堅持定期排查、梳理制度。鄉、村應每月排查信訪不穩定因素,排查問題要做到面面俱到,不留死角,不留盲點,排細、排全、排實,排查應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延伸至每一個農戶。梳理問題要做到準確恰當、掌握輕重、分清急緩、妥善處理。我所在的宋集鄉每月28日定期召開信訪情況匯報會,掌握問題,解決問題。
七是堅持每天接待群眾來訪制度。鄉鎮領導應分工排班每天有人接待群眾來訪,村干部也應每日排班有專門人員接待群眾反映問題。對于能夠解決的,要及時為群眾解決,對本鄉本村難以或無力解決的,及時向上級黨委和政府匯報,爭取上級的支持,切實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把問題解決和控制在本地。
八是堅持信息采集和報送制度?;鶎討訌妼σ恍┣罢靶?、綜合性、苗頭性、傾向性信訪信息的捕捉、梳理、分析、研究,提高對信息的分析和辨別能力。每村都應有信訪信息員,從事信訪和不穩定因素的搜集上報工作。一般信息定期分析上報,重要信息隨時上報,重大信息要跟蹤滾動上報,明確上報要求和紀律。
- 上一篇:外資并購我國上市公司研究論文
- 下一篇:合同成立與生效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