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統領科技工作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21 05:22:00

導語:科學發展觀統領科技工作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統領科技工作調研報告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水平是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它決定發展質量,體現發展水平。因此,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以科技工作為抓手,以技術創新為動力,才能有效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發展。*是革命老區,也是欠發達地區,要落實市委“實施四大戰略、推進五個突破,打好老區建設發展翻身仗”和“兩個強力推進”戰略,必須在認識上高度重視科技工作,在行動上全力支持科技工作,在生產生活中大力推廣普及科技知識,努力提高科技的貢獻率,使科技成為*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科學發展強大的動力源。

一、堅持科技興市,以科技創新贏得新的發展機遇

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實踐,最終就是要提高發展質量。實踐證明,越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越要重視科技的作用,越要更加注重抓好科技創新。只有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先導,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創造出新的發展機遇,才能更好地把握貧困地區借勢借力發展的良好機遇,贏得發展先機,最終走上自主創新、自我發展的道路。

*是一個集中連片的扶貧開發地區,是全省目前唯一沒有通鐵路、高速公路、水運和機場的“四無”市,是全省唯一一個第一產業占GDP比重超過40%的市。全市無一所高等院校和市以上科研院所,科技人員4.2萬余人,僅占總人口的1.2%。科技創新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農業生產基本處于傳統農業階段,工業技術手段落后,三產業經營管理水平低,2008年,全市科技創新對GDP的貢獻率僅占48%。2005年11月,國家科技部批準設立了“*市星火計劃、科技扶貧試驗區”,通過三年多的努力,*的科技工作從縱向上比有了一定的發展,科技貢獻率逐年提高。去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對實施“科技興市”戰略,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工作作出了具體安排。2009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并將科技創新工作納入“黨政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目標考核責任制的重要內容。如果把這些項目和推進科技發展的措施落到實處,一定能培養出新的經濟增長點,一定能創造出更多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一定能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二、堅持發展為先,以科技創新引領和提升發展質量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必須以科技為支撐,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由于科技創新工作的薄弱,*農業受傳統技術條件制約,農業邊際效益已到極限,比較效益低,大批農村勞動力離鄉離土,進城務工,農業小規模、分散化、粗放式的特點逾益明顯,實際務農的農民使用科技的積極性不高,科技意識不強,農業科技推廣無法完成“最后一公里”。于是,陷入了農業科技和農業效益惡性發展的怪圈。*工業發展也同樣受到技術、裝備和觀念等因素的制約,不能做大,更不能做強。

近三年來,*科技工作以解決科技創新要素區域性、結構性失衡的突出矛盾為突破口,以科技支撐“大產業”為抓手,重點建立“三個平臺”,積極引進新技術。即:一是建立研究開發平臺。以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畜科院、四川省農科院、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大學為技術支撐,依托北牧南江黃羊集團、通江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建立南江黃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江銀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著力攻克南江黃羊高繁、快長、大型、黑色品系的培育和疫病防治等一批關鍵技術,重點打造銀耳多糖口服液、銀耳膠囊、銀耳功能飲料等一批新產品,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二是建立成果轉化平臺。依托西南大學、四川省蠶研所,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省綠色藥業研究所,四川省農科院、四川農業大學,采取“龍頭企業+大院大所+示范基地+科技大戶”的模式,完善南江黃羊健康養殖、通江銀耳規范化種植和中藥材科技示范基地,加快傳統農業改造升級的步伐。三是建立科技信息平臺。依托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建立*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與服務平臺和科技文獻服務平臺,建立了*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與服務平臺和科技文獻服務平臺,共享維普、萬方、同方、國研、專利、標準等國內著名六大信息資源,并納入全省統一的TRS模塊集中管理,并建立了市、縣(區)、鄉鎮、村社四級科技信息服務網絡。目前,南江黃羊、通江銀耳、平昌蠶桑等產業產值和效益大幅提升。實踐證明,抓科技工作就是抓發展質量,就是抓發展的效益,就是抓科學發展。

三、堅持以人為本,以科技人才引進和培訓作為支撐

人才是科技創新工作的支撐,人民群眾是科技創新工作的實踐者和受益者。所以,我們堅持以人為本,以科技人才引進和培訓為突破口,讓科技人才沉到生產第一線去,指導群眾運用科技、推廣科技、獲得實惠,把科學技術真正送到了田間地頭、企業單位。針對*科技人才十分匱乏的實際,我們采取三項舉措充分利用現有人才資源,盡可能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待遇,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服務經濟社會建設的作用。一是推廣科技特派員制度。建立黨政機關派、研學單位派、科農雙向選的“兩派一選”科技特派員選派機制,完善科技特派員派出單位、派駐鄉鎮、企業、園區“四位一體”的監管機制,制定派出單位對口扶聯、派出單位定向指導、科技特派員月報等制度。目前,全市建立了南江黃羊、通江銀耳、南江金銀花、巴州虎杖、平昌蠶桑優勢特色產業科技特派員創新團隊,選派科技特派員627人,其中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選派科技特派員85人。二是建立專家服務基地。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大力實施“借腦借智”工程,共建立專家服務基地5個,先后參與工作專家60余人。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分別在南江縣寨坡鄉、元潭鄉建立了南江黃羊博(碩)士工作站和教學實習基地。三是聘請特約科技顧問。針對*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農業科技含量低等問題,聘請中國農業大學、四川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大學、四川省農科院、四川省畜科院、四川食品院有關專家35人為*市政府特約科技顧問,開展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活動,解決優勢特色產業關鍵技術問題。

四、堅持統籌兼顧,整合科技資源形成科學發展新合力

大交通格局形成后,*產業經濟將有一個快速起飛的階段??萍脊ぷ鞅仨氈坶L遠,提早籌劃,加大科技體制機制的創新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科技普及的力度,努力提高科技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為*跨越史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準備。我們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大力推進*的科技工作。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市產學研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大工作力度,從體制機制上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盡快消除影響*科技工作發展的體制機制因素。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與產學研合作科,要主動爭取領導,積極開展工作,提出方案,細化措施,發揮牽線橋的作用,促進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二要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政策。設立科技創新獎,完善技術成果(專利)作價入股分配機制,認真落實財稅扶持政策,對原始記錄能夠證明已經履行了勤勉盡責義務仍不能完成的科技創新項目給予寬容,實施科技創新中的知識產權特別審查機制,努力維護技術安全。三要嚴格科技創新項目績效考核。認真執行國、省科技項目管理辦法,加強科技項目申報、實施、驗收和經費監督管理,大力提高科技創新項目的實施質量。完善科技創新工作統計、報告和督查制度,對各縣(區)、有關部門的科技創新工作定期通報,逗硬獎懲。四要大力推進產學研合作。統籌科技創新要素,堅持以產學研合作為突破口,推動科技創新,縮小城鄉“科技鴻溝”,探索建立科技促進城鄉統籌和服務“三農”的新模式。2008年10月22日,市人民政府與省科技廳聯合舉辦了“2008·四川*科技成果轉化暨產學研合作對接洽談會”,市人民政府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37家*的企(事)業單位還與他們簽訂了40項科技成果轉化協議,這是*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的良好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