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環保局落實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的報告

時間:2022-11-16 09:56:00

導語:縣環保局落實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的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環保局落實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的報告

隨著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深入開展,在學習調研和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我局領導班子在進入第二階段之始,就召開了專題會議,部署安排全局分析檢查階段的各個環節的工作,及時進行了全體動員,使我局第二階段的活動有條不紊地拉開帷幕。通過召開局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基礎上,進行了認真的分析檢查;自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局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過程中,同志們認為,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突出,要借這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東風,認真梳理存在問題的辮子,理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路,制定出符合環保工作實際的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的重要舉措。現將我局領導班子分析檢查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黨的十六大提出科學發展觀的重大理論,強調只有堅持科學發展,才能確保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茖W發展觀理論的提出,應該說是環保系統和環保工作迎來了事業發展的春天,但當時我們并沒有意識到這是環保系統難得的歷史機遇期,因而在指導思想上沒有認真加以領會,也就沒有認真的加以很好的把握,致使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的舉措不是很多,也沒有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列入環保工作的議事日程,只停留在工作會議上強調強調而已。具體來講,我局領導班子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思想解放不夠,導致與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極不相適應

由于局領導班子之間都存在解放思想不夠的問題,以致大局意識、超前意識淡薄,帶來在抓招商引資、環境影響評價、節能減排、環保行政執法等工作上,思想保守、觀念落后、規劃滯后、工作按部就班,前怕狼后怕虎,這也怕踩紅線,那也怕違反上級環保規定,不敢闖、不敢試,因循守舊,求穩怕亂,工作平穩地搞,不出問題就行。通過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現在真正認識到:思想解放不夠,是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格格不入的,也是極不相適應的。

(二)、服務大局不夠,導致與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轉變要求極不相適應

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局在服務全縣經濟大局方面做得不夠,總是習慣于就環保抓環保、就業務抓業務、就法規抓法規、就具體抓具體、就一般抓一般,這說明我們過去服務全縣經濟大局的意識不強,服務大局的力度不大,同縣委、縣政府的要求有差距。在具體的工作方法上,也是把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看成兩個不同的工作范籌,把抓經濟工作認為是縣領導的事,抓環保才是我們的本職工作,把環保工作抓好了就是履行了自身的工作職責,而忽視了環保服務經濟建設這個大局,這就把抓環保工作與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割裂開來。這種做法是與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轉變要求極不相適應的。

(三)、環保宣傳不夠,導致與“兩型社會”建設的總體要求極不相適應

一直以來,我們環保人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即:埋頭干自己的事情,忽視環境保護宣傳。這種“定勢”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我們環保系統之所以在社會上的地位不高,除過去體制沒有理順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自身沒有開展持續的環保宣傳造成的。由于環保宣傳的缺位,使人們對環保的法律法規、國家環保政策、環保工作性質等都感到陌生,以致于人們常常把溫泉城區的環境衛生方面存在的問題也當成是環保工作上的問題加以詰問,給環保工作造成誤會。由于環保宣傳的不夠,帶來過去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一直不高,以致于我們到基層、到企業、到社區、到農村開展環保工作不僅不理解、不支持,反而厭煩、反感,給環保工作帶來被動。現在雖然人們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對環境保護的認識有了一定的提高,環保意識有了一定的增強,對國家提出的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了新的期待。而我們環保人自身由于環保宣傳沒有跟上,不僅環保的社會地位提升不快,而人們對建設“兩型社會”的共識還遠遠不夠,這對加快我縣“兩型社會”建設步伐是不利的,與環保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唱“主角”的總體要求也是極不相適應的。

(四)、調查研究不夠,導致與促進環境保護同經濟發展雙贏的基本要求極不相適應

我縣自成立環保機構以來,環保系統的工作是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生存發展的,是一個從無序到有序、從小范圍到大范圍、從不理解到逐步理解、從弱勢到漸趨強勢的漫長過程,基本上沒有開展什么調查研究。而新形勢下的環境保護工作,要求我們環保人成為“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的多面手,涉及到環保方面的焦點問題、熱點問題,一下擺在了環保人的面前,真是千頭萬緒,常常忙于應付日常工作,一方面想搞一些調查研究,似乎是抽不開身,沉不下去;另一方面覺得要開展調查研究的課題太多,似乎是“狗咬刺猬”,無從下手;也就很少開展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

(五)、能力建設不夠,導致與促進環保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極不相適應

我縣環保系統的能力建設,仍處在“弱化”階段僅僅停留在機構設置、規章制度的建立、人事管理、工作管理等層面上,屬于“軟”能力建設范疇,也就是只停留在一般的能力建設層面上;而“硬”能力建設包括辦公場地建設、環境監測設備添制、環保信息自動化建設等,受條件的限制,我們想加強這方面的建設,也感到力不從心。由于自身能力建設不夠,現在是處在“辦公場地靠租借,環境監測靠舊設備,環保信息采集靠手動,環保培訓靠上級,行政執法靠跑腿,業務工作靠自覺”這么一個被動的境地,導致干部職工思想不安心、綜合素質上不去、工作效率提不高、外部形象難提升。這種現狀的存在,顯然與新形勢下促進環保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是極不相適應的。

二、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在分析檢查階段,我們采取發動群眾自己找、領導點、職工提、互相幫等形式,既認真查擺問題,又深挖存在問題的根源。大家認為有以下主要原因:

一是堅持系統學習的少,蜻蜓點水式學習的多。尤其是對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理論的系統學習不夠,對建設“兩型社會”的理論學習鉆研不透,也就對科學發展觀的精髓領會不深,理念轉變不快,帶來思想解放滯后,行動自然比他人慢半拍,自然落后于形勢,使各項工作受到影響。

二是堅持深入基層實際的少,工作漂浮在上面的多。這反映了我們領導班子的工作作風不夠扎實,習慣于在機關到時上班、到時下班,而深入到農村、到企業、到農戶調研的次數不多,為群眾辦實事的主動性也不強。即使是上班,也是按部就班,無所事事,工作起來不快不慢,過得去就行;有時還看看報、上上網、聊聊天、打打嗙,工作漂浮也心安理得;有的遇到具體問題,不是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而是強調客觀的多,檢查主觀的少,使一些可以解決的問題,遲遲得不到落實,如果上面不加強督辦,問題就難以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