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中心組科學發展觀發言材料

時間:2022-10-14 04:50:00

導語:市委中心組科學發展觀發言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委中心組科學發展觀發言材料

各位領導、同志們:

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全市當前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為全省試點的唯一市州和省長的聯系點,有責任、有義務把學習實踐活動開展好,形成特色,取得實效。這其中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學好用好科學發展觀,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科學跨越。根據市委統一安排,結合市政府工作和個人工作實際,下面我作個簡要發言

一、突出“兩型”,推進“三新”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首先應該找到抓手。就全市政府工作而言,這個抓手就是在市委領導下,突出“兩型”,推進“三新”。這里,我想講這么三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建設“兩型社會”,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的中心任務。這個任務不僅有經濟方面的內涵,而且體現著政治方面的責任;不僅有歷史意義,還有現實作用。一方面,這項工作超越了全市、全省的范疇,我們是在為國家扛起這面"大旗",是在為全國所有城市樹立一個標桿,是在為實踐科學發展觀探索一條新路。另一方面,這項工作的內容,也是**當前經濟社會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我們只有按照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要求來開展工作,作為老工業基地才能真正全面振興,作為中部城市才能真正戰略崛起,作為欠發達地區才能真正后發趕超。所以說,雖然我們擁有六大國家層面的難得機遇,但是最具含金量、最有吸引力的應當是“兩型社會”建設機遇。抓住了這個機遇,我們就能迎頭趕上,實現跨越趕超;貽誤了這個機遇,我們就可能喪失優勢,從而被動落后。

第二層意思,建設“兩型社會”,對**來說,最重要、最現實、最緊迫的手段就是加快推進“三新”進程?!皟尚蜕鐣苯ㄔO最核心的要求有兩條:一是全面推進各個領域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盡快形成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二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切實走出一條有別于傳統模式的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新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既是“兩型社會”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取向。過去,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由于不注重科學規劃、功能配套、產業建設和管理創新,帶來了比較嚴重的城市病,難以實現宜居宜業;在推進工業化進程中,重規模輕質量,重速度輕效益,片面追求粗放式增長,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眾多,污染物排放和能耗電耗過大;在農村建設中,建設檔次不高,亂圈亂占耕地,基礎設施年舊失修,農村發展緩慢。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必須堅持以“兩型”帶“三新”、以“三新”促“兩型”,努力實現資源高效集約利用,最大限度地保護好生態環境,切實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的新路。

第三層意思,建設“兩型社會”,推進“三新”進程,務必突出三大重點。一是抓規劃。盡快出臺“兩型社會”建設實施方案、核心區建設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產業發展總體規劃,以及新農村建設規劃、各項城市建設規劃,搞好頂層設計,加大規劃實施力度,力爭率先突破。二是抓項目?;A設施方面,加快構筑“一圈三環”的城市發展格局,加快以紅易大道為重點的城際干道建設,盡快啟動建設城市輕軌,構建綜合立體交通體系。產業方面,突出抓好多晶硅光伏產業、電動汽車、風力發電、玻璃深加工、鐵路機械、攸縣煤電一體化、航空城、株冶循環經濟等大項目。三是抓改革。著力推進城鄉統籌體制、土地流轉機制、建設用地機制和投融資機制等改革。比如,在建設用地審批方式上,按照"先征后轉、征轉分享"的原則,適時將部分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在土地出讓方法上,按照"先儲備后開發、先做環境后出讓"的辦法,嘗試進行熟地出讓;在農村土地流轉方式上,探索建立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進入市場流轉的機制。

二、“保二爭一”,贏在執行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關鍵在于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市委提出“保二爭一、科學跨越”的戰略目標,就是科學發展觀在**的生動實踐。因此,全市政府系統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首要的任務就是要著力加強執行力建設,努力把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加強政府系統執行力建設,應當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始終保持激情工作狀態。激情是工作的動力,也是工作的靈魂。只有在熱愛工作的情況下,只有保持激情四射的工作狀態,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才能在工作中找到樂趣,也才能干出一番不俗的業績。如果每一個人都充滿激情地工作,我們這個團體就是一個擁有激情的團體,我們就能夠攻克前進中的任何困難險阻,開創嶄新的發展局面,從而贏得老百姓的擁護和支持。二是努力規范政府行為。就是用嚴格的制度來規范工作、約束行為,從制度和機制上促進政府工作作風的根本轉變。目前,市政府正在組織專門力量,著力完善政府系統四大工作機制,即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精簡效能的執行機制、獎罰分明的激勵機制和權責統一的問責機制,預計年內將出臺正式文件,相信這對于促進政府系統執行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和保障作用。三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緊扣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四大職能,認真研究新情況,分析新問題,探索新路子,實現新發展。改變片面以地區生產總值指標為核心的考核辦法,建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平時與年中相結合,約束性與指導性相結合的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改革行政審批方式,運用現代數字化管理手段,提高審批質量和效率,劃清審批與監管的責任,形成有效的制約機制。

三、破解難題,探索新路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和實踐,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央之所以決定開展這次學習實踐活動,是因為我國改革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新變化,需要我們破解新的難題,探索新的道路。

近幾年,我市經濟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財政收入增幅始終在20%以上,城市綜合實力上升到全國第56位,躍居中部六省非省會城市之首。在肯定這些成績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我在這里著重分析三個方面:

第一,工業結構不優。工業是**經濟的主屬性,也是**工業重鎮的脊梁。但是客觀地說,**的工業結構亟待優化。我們抓單個企業的目標很明確,啟動實施了"5115"工程,成效非常明顯,但是,我們抓工業結構調整的效果卻不盡人意。年年喊調整產業結構,到頭來重工業的比重仍然居高不下,不僅沒有降低,反而還在增高,20*年就比20*年上升了0.58個百分點,比*高27.8個百分點。另外,我們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這么多年了,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還只有32.32%,比*低3.2個百分點。抓工業結構調整,我們的方向不明確,目標不清晰,政

策導向沒有落地,政府的支持沒有實現預期目標,包括招商引資也沒有適應工業結構調整的需要。

第二,綜合競爭能力不強。我們能夠感覺到,這些年**的城市綜合實力在不斷增強,影響力在不斷擴大,但這并不是全方位的進步。最近,*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報告》,刊登在10月20日出版的《領導決策信息》上。該資料顯示,在20*年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中,我市居第95位,在長株潭三市中墊底,比20*年前進4位,*居第10位,湘潭居第77位,分別比20*年前進14位、6位。與2003年相比,我們退后了4位,*、湘潭則分別前進了15位和40位。因此,就城市綜合競爭力而言,在長株潭三市中我們在不斷下滑。

第三,環境保護壓力很大。這幾年,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湘江治理成效明顯,市區空氣質量良好天數明顯增加。這些成績顯而易見,但是更應該看到成績背后的問題:一是污染物排放總量仍然相當驚人,20*年,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2.2萬噸,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7.57萬噸,工業廢水未達標排放總量686萬噸;二是湘江水污染隱患隨時存在,市區楓溪港、建寧港、白石港的水質目前均為劣V類水質,未達規劃V類水質要求;三是污染源有向農村轉移的趨勢;四是市區空氣質量有將近50天處于良好狀態以下,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較多,達不到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要求的二級水平,并且這幾年空氣質量良好天數增加,雖然有嚴格治理、減少排放的因素,但實事求是地說,也有監測點合理設置和技術操作層面的問題。

難題之所以難,是因為舊辦法不靈,新辦法不多。因此,我們務必以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工作創新,努力走出一條**特色的發展新路。一要探索建立科技創新轉化體系機制,嚴格高消耗、重污染行業和產品的市場準入與強制淘汰制度,努力形成"兩型"產業為主導、合理分工、優勢互補、集聚發展的產業新格局,走出一條產業建設的新路子。二要立足現有產業壯大和配套產業發展,加強產業研究,積極開發儲備和引進爭取項目,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提高項目對接成功率,走出一條招商引資的新路子。三要優化園區各項服務,加大扶持引導力度,創新開發融資模式,壯大園區整體實力,增強園區吸引力,走出一條園區建設發展的新路子。四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力度,推動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努力實現交通、能源、信息、生態、社會公共設施等合理布局、高效利用,走出一條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的新路子。

我就簡單談這么一些,謝謝大家!